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乾坤客

[周易注解] 明夷之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4 21: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 把"災"卦名换成"明夷"卦,也许是某些人自作聪明,或者故弄玄虚?
儒生中不乏这样的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8 21: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笑死人了,那个、那个……本座什么的,太有才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6 09: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帛、战国楚竹书《六十四卦》经*文对照

36. (今)《明 夷》:利艰贞。
                 《明 夷》:利艱貞。
38. (帛)《眀 夷》:利根貞。
      (竹) 此卦残缺


      (今)初 九:明夷于飞, ...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2-12-23 17:18


(今)上 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      入于地。
                 上 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      入于地。
      (帛)尚 六,不眀海;初登于天,後人<入>于地。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淇河故事
武王伐纣,革*命成功。周武王将箕子从监牢中释放出来,一来求教,二来请其出山。箕子不愿意,就带着5000个朝歌殷人,从淇水边出发,向东经山东半岛,跨越东方地中海,来到朝鲜半岛。这,已是路线明晰的航路。
  这批朝歌殷人,创立了朝鲜历史上的箕子王朝。周武王便做了个顺水人情,以朝鲜封之


帛易的作者似乎知道箕子“东渡”,把周易的“晦”改海,改的一塌糊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9: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6-11 09:29 编辑

日 本 有 十 , 迭 次 而 出 , 運 照 無 窮 , 堯 時 為 妖 , 十 日 並出 , 故 為 羿 所 射 死 。
岕 山 , 神 蓐 收 居 之 是 山 也 , 西 望 日 之 所 入 , 其 氣 圓 ,神 經 光 之 所 司 也 。
天 狗 所 止 地 盡 傾 , 餘 光 燭 天 , 為 流 星 長 十 數 丈 , 其 疾如 風 , 其 聲 如 雷 , 其 光 如 電 。
穆 王 田 , 有 黑 鳥 若 鳩 , 翩 飛 而 跱 於 衡 , 御 者 斃 之 以 策, 馬 佚 不 克 止 之 , 躓 於 乘 , 傷 帝 左 股 。

皇 清 經 解 續 編 卷 千 三 十 八         逸 周 書 逸 文十 一


李善注《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戒出豕之败御,惕飞鸟之跱衡”一句引用古文周书:穆王田,有飞鸟若鸠,翩飞而跱于衡。御者毙之以策,马佚,不克止之,踬于乘,伤帝左股。

上文记载可与明夷卦、丰卦、涣卦、节卦按互文对读。由上文可知,所谓“明夷”本义“日落”,晦,因“黑鸟如鸠”,故称之为“明夷”,上三爻辞的“明夷”可作为“鸟”。

(离下坤上)明夷,利艰贞。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 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ls: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封神榜》可与第四爻对读:

忽有一日,纣王正与妲己以及新纳妖妇胡喜媚(雉鸡精)共进早餐,忽见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旧病复发,常有心痛之疾,一发即死。冀州有一医士张元,用药最妙,有玲珑心一片煎汤吃下,此疾即愈,纣王便要传旨宣冀州医士张元,喜媚对纣王说朝歌到冀州路途遥远,并推算说在朝歌惟有丞相比干是玲珑七窍之心,可借一片食之,纣王信以为真,即命人急召比干。比干闻之,既怒且惊,由于先前姜子牙离开朝歌时,曾去相府辞行,见比干气色晦暗,知其日后必有大难,便送比干一张神符,叮嘱在危急时化灰冲服,可保无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难,便服饮姜子牙所留符水。比干来到鹿台下候旨。纣王听到比干来到,对比干说妲己心痛之疾,惟玲珑心可愈。听说皇叔有玲珑心,乞借一片作汤,治疾若愈,此功莫大焉。比干怒奏:“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措,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存,社稷存!”纣王曰:“皇叔之言差矣!总只借心一片,无伤于事,何必多言?”比干厉声大叫道:“昏君!你是酒色昏迷,糊涂狗彘!心去一片,吾即死矣!比干不犯剜心之罪,如何无辜遭此非殃!”望太庙大拜八拜,泣曰:“成汤先王,岂知殷受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解带现躯,将剑往脐中刺入,将腹剖开,其血不流。比干将手入腹内,摘心而出,望下一掷,掩袍不语,面似淡金,径下鹿台去了。


比干一言不发,骑马飞奔跑了好几里路,忽然听见一妇人*大叫卖无心菜,比干勒马即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登时大叫一声血如泉涌,一命鸣呼。     


乾坤客案:后三爻似为一体。胡喜媚者,雉鸡精也。“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似可解为“入于比干之心,获得”明夷(雉鸡精所要)“之心,比干于是,”于出门廷“。不知当时是否已有此神话传说。至少在汉代《史记·殷本纪第三》上面已有一定的传说:“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这样解说”明夷之心“证据不足,不如前文所说”明夷卦所在部位“的心有据。64卦于人体均有其位,明夷卦正在腹部。再者,”七窍“之心,”窍“者晦也,似也可引申为”明夷“。《封神演义》本于宋代《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或称《吕望兴周》,这本书中尚无比干剖心后,径下鹿台之说,说不定是后来《封神演义》的作者看过《周易》,见“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故编出”比干将手入腹内,摘心而出,望下一掷,掩袍不语,面似淡金,径下鹿台去了“。可能该作者也将”明夷“当作了”雉鸡“,故将《天问》提到的“妹嬉”改为“喜媚”并作了“雉鸡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5: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4-12-5 19:55 编辑

在易经中凡能找到的符合文献记载的史实,其年份和月份的卦历,与该年该月无不相照 。易经中还有很多史实,但因为其他文献记载不存,我们就搞不清其背景了,不好随意附会,只能缺遗了。明夷卦如此,师卦也如此,履卦也是如此。

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六三:师或舆尸,凶。
ls:师左次,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史记秦世家》: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此为一命),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此为二命)

《後漢書-西羌傳》: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为戎所杀。王乃召秦仲子庄公,与兵七千人伐戎,破之,由是少却。后二十七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后五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戎人灭姜侯之邑。明年,王征申戎,破之。后十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 。 其年,戎围犬丘,虏秦襄公之兄伯父(即伯世或伯士)。


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

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岁余,复归世父。七年春,周幽王用曪姒废太子,立曪姒子为适,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此为三命)。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湼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

长子伯世(即伯士)曾帅师征西戎,未做秦君,让位于弟襄公。其事发生在幽王即位前后。幽王二祀,伯世死,尸体被送回(岁余,复归世父)

秦人世为周之配臣,无国,但伯世之弟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终得于”平王封襄公为诸侯“,”始国“,此诚为”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为什么见到师卦想到了秦建国初期的长子帅师,弟子舆尸呢,因了历法中,幽王二祀正为师卦所值。而其时,正是,伯世被送回的年份,送的是活的还是死的呢?《后汉书》是范晔见过古竹书后所写,“后十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

何以知是幽王二祀呢?请看下文:

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为戎所杀。王乃召秦仲子庄公,与兵七千人伐戎,破之,由是少却。后二十七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后五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戎人灭姜侯之邑。明年,王征申戎,破之。后十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 。 其年,戎围犬丘,虏秦襄公之兄伯父(即伯世或伯士)。

宣王4+27+5+2+1+10=49年。这就是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是在宣王立49,宣王在位实48年,故此为幽王元祀事,二祀时被送回。

这个史实可能有点附会,但却如此合契,是以,贴出以博一笑。如果事实确实如此,倒可佐证笔者之论,《周易》卦序与卦爻辞结合成书时间在周宣王至春秋早期。

幽王二祀,实BC782年,元祀比元年早两年。三年之丧,是以,祀年不同。后世转记多不加区分,以至相混。

卦有:
六三爻: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这个“武人为于大君”在西周仅发生在共伯和干王位时,履卦正在其年正月。这与用铜器断出的结果完全一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 17: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4-12-3 17:56 编辑
红酒 发表于 2013-2-6 09:33
(今)上 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      入于地。
                 上 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    ...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淇河故事
武王伐纣,革*命成功。周武王将箕子从监牢中释放出来,一来求教,二来请其出山。箕子不愿意,就带着5000个朝歌殷人,从淇水边出发,向东经山东半岛,跨越“东方地中海”,来到朝鲜半岛。这,已是路线明晰的航路。
  这批朝歌殷人,创立了朝鲜历史上的“箕子王朝”。周武王便做了个顺水人情,“以朝鲜封之”。
帛易的作者似乎知道箕子“东渡”,把周易的“晦”改海,改的一塌糊涂。
此回帖是有紅酒網友於13年寫就的,淺龍當時未見到,這裡道聲對不起!紅酒先生久違了。

恰恰相反。我們通過閱讀章太炎全集所登錄的《七畧別錄佚文徵》中隱約地看出一些漢儒改經的破綻。


1:這《六十四卦》很可能就來自《古五子書》這本古文獻也很有可能就是夏、商時期由甲子到任子九族或九代細卦歌謠敘史的五種派別吧,但從甲骨文中很可能是署名作用的“貞”字派為最常見也是最權威的吧。這部《古五子書》也許在唐朝時期還存在過,以後不知去向,但在民國時期初年南開大學教授也是袁世凱密友的章太炎手裡還保存著一部由唐朝時期嚴師古所注的《七畧別錄佚文徵》,這本書是在漢代叫《七畧別錄》是劉歆等人替漢室修書時發現另有其儒為武帝修書時改造經文所特別記錄的證據,說明改造經文等事件不是劉歆等人的作為。這樣看來這部《古五子書》在漢武帝修書以後很有可能就不存在了,只留下了修書改經的《七畧別錄》作為證據的別冊至民國時期還在,只不過被強人註解過而更名了。這就是今人不少學者和學人厭惡漢儒的依據來歷。而這個所謂的依據實不實時保守的儒學人提出的看法,“誰說了也不算”懶惰推脫。那為什麼不再去找找看呢?既然國內沒有到國外去找找看就見不行動了嗎?


2:看得出在《七畧別錄佚文徵》中所描述的“除復重定著十八篇,分六十四卦...”這意思是說原著就有的十八篇中不止六十四卦,在對照審定後人(漢初武帝後)的《易轉》並加載進六十四卦中去的所謂易轉即成了當今可見的《周易》傳本、文本,難道不可以這樣理解嗎?難道這不是漢儒改經的證據嗎?況且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六十四卦》是在漢武帝前漢景帝之時入土的古文本,略見其中根本就沒有或來得及加入《易轉》的身影,就連《繫辭》一文都沒寫完的文本,為什麼《周易》今轉中的漢字《繫辭》也如是地停止在同一個自然段的最後一字呢?只不過漢化了的《繫辭》今轉中的文字要比帛書《繫辭》文字飽滿得多的多呢?這一問題值得那些抱《周易》而不朽的術數人士們考慮再三的事情吧,嘿嘿。


3:在事實面前問題就來的不簡單對吧。要問的是漢儒為什麼要改經文,而不是《古五子書》作者知道了紅酒先生引述的故事而要改“海”於“晦”的理解錯誤等問題,而是這被這“古五子”後輩挑選出來的《六十四卦》中本就有關於箕子被迫東遷的故事有卦記載,可回問紅酒先生您真看不懂“不眀海 初登於天 後人於地”早已為您解答了所有問題,您的雙眼只在術數上面打轉轉,何況就算是為人卜卦也想像得出您的理解力一準也是在騙人一列之中的。

陪讀:
(帛)尚 六,不眀海;初登于天,後人<入>于地。
淺龍為您講明了吧:理解文字的差距依然還是在這個“眀”字上,而這是個象形文字,指像貌而言的,目+月;同 爪+月 一樣,都不是漢字所能解釋清楚的卻一看即明的字相而已,看來術數有它最初辨識古文字的功能,您卻在數字上反轉佔測地搞不明白。“眀”字在南方形容人的貌相是“鬥雞眼”的比喻;在北方叫做“對眼兒”的面部長相明白了嗎?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形容這個“眀夷”人的面部特徵是雙眼只看到肉“月”的鼻子。

[面条之路].Noodle.Road.2009.Ep02.BluRay.720p.x264.AC3.2Audio-CMCT[17-29-03].JPG
[面条之路] (2).jpg
圖片來自《麵條之路》東亞境內具有4千年的面具
[面条之路](1).JPG
[面条之路].Noodle.Road.2009.Ep01.BluRay.720p.x264.AC3.2Audio-CMCT[23-55-07].JPG
甲骨文—周01.jpg 甲骨文—周02.jpg 甲骨文—周03.jpg

“不眀海” —— 指的是這種“對眼兒”獵人是草原來的,根本沒見過海洋。這裡的“海”字應該指的是沒參與過治水行列的異族。“不”字之甲骨文 —— 指的是上面的,又指草原                             或高原的人種。而後面緊接著的古語文字:
“初登於天” —— 也是指歐羅巴人或天山以北;西伯利亞南部的人,這就透露了先周人來歷的史前秘密。
“後人於地” —— “人”與“入”在帛書文體上準確辨識很難,用在這裡大概都可以講的通了。

最後的尚六爻辭描述總結講的大概意思說:這些對眼兒相貌的獵人都是沒參與過治水、也沒見過大海的,最早在天山以北的游牧族,亓後代才來到東亞中原地區的人種。通過這種敘述怎麼也能略見到商人有歧視周人的“暴力”文字記載在《古五子書》十八篇中,後被漢儒改為《五子書》的十八篇,把個好端端有意描寫古東亞人類歷史的《六十四卦》不僅修改了文字而且還分了上下篇為其加入臭名昭著的《易轉》偽解易的史料術數的《周易》混入古東亞人類假史學的行列,是偽文化的極品不在群經之首還能放在那裡呢?有人回答:垃圾堆!為其翹楚吧!

嗯,現就這些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4 10: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心易友 于 2015-5-4 10:28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12-28 19:01
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思路了么?掌握了《周易》的写作结构了么?如果没有,岂不是只有“从字面理解”如何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

{:soso_e181:}{:soso_e179:}{: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4 10: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12-28 19:38
结论:

凡是有互文的卦,均属于两种结构上的对应卦,几无例外:

1、卦序结构:为经的结构。
2、卦名结构:为纬的结构。

看看再说{: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8: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明夷卦與后羿射日、日中烏見的神話故事Jack 在 2014, 二月 8 - 22:26 發表于:http://www.eee-learning.com/article/3426

傳統上解釋明夷卦大致都以「夷」為傷,「明夷」即光明受傷,黑暗之義。

如《序卦》傳說:「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雜卦傳》:「晉,晝也。明夷,誅也。」《雜卦傳》以「晉」為晝,則可推論明夷為「夜」、黑暗。王弼解明夷卦「為闇之主,在於上六」,此以明夷為闇,而上六為明夷卦之主爻。此外,就卦象來說,明夷卦為明在地中,黑暗、藏明之象,此亦符合傳統對明夷卦的闡釋。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則讓易學家進一步認為明夷(黑暗)講的是商紂無道的故事。

然而這樣的解釋放在明夷卦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卻是有些彆扭,不大符合語意邏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明夷」到底是什麼鳥?

特別是當我們在讀《詩經》的時候可發現到,「xx于飛」是非常常見的語法,《詩經》中要講什麼鳥在飛都是這樣表達的,例如:

〈葛覃〉

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燕燕〉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

〈雄雉〉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

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東山〉

倉庚于飛,熠燿其羽。

〈鴻鴈〉

鴻鴈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鴻鴈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鴈于飛,哀鳴嗸嗸。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鴛鴦〉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

〈卷阿〉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于天子。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于庶人。

〈振鷺〉

振鷺于飛,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同樣的表達方式在田氏代齊的故事中也曾出現過,齊國懿氏想把女兒嫁給陳完時為此而占卜,結果大吉,曰:

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于姜。五世其昌,並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參考春秋筮例:田氏代齊及《左傳莊二十二年》)

我們若再依帛書版易經將明夷初九修改為「明夷于飛,垂其左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按:帛書版中多了一「左」字),再比對以上的詩體,幾乎如出一轍。

因此學者據以持論認為「明夷」就是一種鳥,所以才會說「明夷于飛」。若再與「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放在一起看更可進一步發現,鳳凰與明夷的出現,分別是吉祥與凶災的兩種不同徵兆。

至於具體來說,明夷又是什麼鳥?高亨經過了許多文字上的考證認為「明夷」就是「鳴雉」,也就是一種雉雞。(參考高亨所著《周易古經今注》)只是,依高亨考證,很難看出鳴雉為何是凶兆的理由說明。而且目前為止,學者的考證中也沒發現其他古書*記載「明夷」或「鳴雉」的一些相關記載。

十日十時

不可否認的,高亨的解釋不但突破了傳統,而且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特別是當我們讀到《左傳》中卜楚丘對明夷卦的詭異解釋時。

左傳.昭公五年》記載了叔孫豹初生時他的父親莊叔(叔孫得臣)為他的一生筮了一卦,得到了明夷之謙,也就是明夷卦初九爻變,當時叔孫得臣請教了卜楚丘,卜楚丘如此回答:

是將行,而歸為子祀。以讒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餒死。明夷,日也。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自王已下,其二為公,其三為卿。日上其中,食日為二,旦日為三。明夷之謙,明而未融,其當旦乎,故曰「為子祀」。日之謙,當鳥,故曰「明夷于飛」。明而未融,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動,故曰「君子于行」。當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離,火也;艮,山也。離為火,火焚山,山敗。於人為言,敗言為讒,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讒也。純離為牛,世亂讒勝,勝將適離,故曰「其名曰牛」。謙不足,飛不翔,垂不峻,翼不廣,故曰「其為子後乎」。吾子,亞卿也,抑少不終。

(按:叔孫豹就是說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的人。)

其中「明夷,日也。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最為詭異。明夷明明是夜,怎變成日?這與傳統易學家的理解完全不一樣,一般學者在解釋這段話則是直接取了明夷卦下方的離卦,以離為日,就這樣囫圇帶過。卻不解決「明夷日也」與明夷卦義上的衝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至於「日之數十」更難理解了。

卜楚丘還進一步以「日之數十」說「故有十時,亦當十位」,意思是說,太陽總共有十個,所以有十個時間,且有相對應的十個位階。杜預注則說:「日中當王,食時當公,平旦為卿,雞鳴為士,夜半為皁,人定為輿,黃昏為隸,日入為僚,晡時為僕,日昳為臺。隅中日出,闕不在第,尊王公,曠其位。」

如何理解杜預注,可參考日行十二位圖。從該圖可以看出一個問題,中國自古即將一日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雖然十二地支作為紀日之用早於甲骨文中就可見到,其確定的應用年代至少可回溯到殷商,但是用於紀時,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杜預的注雖然似乎可以解釋「故有十時,亦當十位」,也就是以一日的十個時間點來配合人間的十個階級,但又說這十二時辰中有兩個不能算數....這實在是相當奇怪。

或許,十時(十個時刻)是古代另一種以太陽位置來表達時間的方式,類似於我們現在以黎明、上午、日正當中、下午、黃昏、日落、夜晚、深夜....表達一天的不同時刻,因為原本就不是很精確,甚至完全不成系統,所以也不盡然要堅持於卜楚丘的「十時」之說。當然,也有可能真的有十時的系統,但不知什麼原因而失傳或被十二地支的表達方式所取代了。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古無一日分為十二時〉一章則對此有詳細考證,只不過他竟以杜預注而認為「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實在是相當奇怪的論斷,因為杜預注明明只是以十二干支的系統來類比於「十日十時」系統來解釋「十日十時」。

此外,我們從徐中舒主編的《甲骨文字典》日字的解釋中見到了幾個紀時名辭可能與此有關,只可惜只湊到了四個,不足十個,但總算比卜楚丘所提到的三個多了一個,或可由此略微闚見,至少在商周時就算有「十日十時」理應也不是一個很有系統或嚴格的表達方式:

中日:日正處於南北方向綫上之時,殷紀時稱中日,相當於正午之時,或亦作日中。

昃日:中日已過,日已偏斜之時為昃日。約為後世之未時前後。

湄日:或作眉日,即昧日,即旦日也。

日明:猶天亮之時也。

不過,這裡有些扯遠了。

「日之數十」到「故有十時,亦當十位」本就是一個相當不合邏輯的推論,正所謂「算命嘴,滑溜溜」,這種不著邊際,天馬行空的推理本是卜人的職業特性,沒必要在這些不合邏輯的關聯中隨之起舞。

且十時顯然與明夷的卦義不是很直接相關,這裡真正引起我興趣的是「明夷日也,日之數十」這個說法到底從何而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十日與金烏傳說

卜楚丘的「明夷日也,日之數十」還有「明夷是一種鳥」(日之謙,當鳥,故曰「明夷于飛」。明而未融,故曰「垂其翼」)這兩件事關連起來讓我想到了后羿射日的神話及「日中烏見」的天文異象。

中國自古有個傳說:太陽裡住著金烏,而月亮中則有隻蟾蜍。

太陽中的金烏或叫赤烏、三足烏,「金烏」也可說是古代「太陽」的代名辭。金烏即是太陽,而太陽有十個。

那麼「明夷日也,日之數十」就不難理解了,明夷或許就是那金烏鳥,或者至少與金烏鳥可能有關,日之數十就是十個太陽的傳說。

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經文許多地方也和此神話內容若合符節,或許可做為未來注解易經明夷卦的新解。

至於為何叫「明夷」?以下我們將從神話及現代天文學的發現來找出理由。

《說文》:「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象形。凡日之屬皆从日。」段玉裁注:「蓋象中有烏。」《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踆為蹲)《論衡.說日》「儒者曰: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另張衡《靈憲》說得更詳細:

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象烏而有三趾。陽之類,其數奇。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陰之類,其數耦。其後有馮焉者。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其大昌。」姮娥遂託身於月,是爲蟾蠩。

關於金烏,古文之中有著不同的描繪,有人說祂是「太陽之精」,有人說祂是西王母的使者,有人說是羲和所生的十個子女。《山海經.大荒西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我們可以將金烏視為太陽的精靈,或者是每天駕御太陽出去與回來的御日者,有些像是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駕著馬車橫越天空一樣,差別在於希臘的太陽只有一個,而中國的太陽原本有十個,也就是十隻金烏輪流當差。而這十隻金烏就住在東方的一顆扶桑樹上,其中一隻當天負責駕日的金烏在最上,而其餘九隻則棲息在下。這也是《山海經.海外東經》所記載的:「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地形訓》也稱:「扶木在陽州,日之所曊。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每天的「晨明」時刻,祂們從暘谷出來,在咸池中洗澡。然後在「朏明」時刻(朏原為月初出而未盛,這裡意指太陽初明),棲息在扶桑樹上,準備飛行。飛到曲阿的時候就是「朝明」時刻,飛到曾泉上空時就是「早食」。接著飛到桑野,是「宴食」時刻,飛到衡陽就是「禺中」(東南西北為四正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位置則為四禺,禺中指的是四禺正中,大概是東方45度角),到昆吾時就是「正中」,也就是日正當中的時候。接著在「小遷」時刻飛到鳥次,在晡時飛到悲谷。飛到女紀時為「大遷」,經過泉隅時為「高春」,停在連石時就是「下春」。接著停止在羲和,在六螭休息,此時叫「懸車」。逼近到虞泉時,叫做「黃昏」時刻。當它很疲憊的到達蒙谷時,就是「定昏」時刻。

這整個過程詳細記載在《淮南子.天文訓》:

日出於暘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登于扶桑之上,爰始將行,是謂朏明。至于曲阿,是謂朝明。臨于曾泉,是謂早食。次于桑野,是謂宴食。臻於衡陽,是謂禺中,對于昆吾,是謂正中。靡于鳥次,是謂小遷。至于悲谷,是謂晡時。回于女紀,是謂大遷。經于泉隅,是謂高春。頓于連石,是謂下春,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薄于虞泉,是謂黃昏。渝于蒙谷,是謂定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馬王堆一號墓和三號墓出土的兩張不同 T形帛畫上,都畫有著這個傳說,其中一號墓的帛畫有更多的細節。其左上方為一彎明月,上有蟾蜍,而

右上方則為一太陽,太陽中有一金烏。下方的扶桑則卦著八個太陽。這個畫與傳說中的差異在於其金烏只有二隻腳,所以很可能最早的金烏其實只有二足。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東漢之後把「摻足烏」(三同參,摻為纖細之意)誤解為三足。而我們從《靈憲》的「烏而有三趾」則可猜測,或許「三足」是從「三趾」而來。

帛畫與神話的另一差異是,畫中所見的太陽只有九個,少了一個。不過,其偏向中間之處有一個半掩像太陽的半圓朱色,與左半一邊對稱之處亦有一顆,似乎學者並未計算此靠向中間的球體,若計算進去,其實也是總共有十顆太陽的。另一個合理的解釋則是,一顆「當差」去還沒回來,因此在扶桑樹的太陽當然隨時都只有九個。

傳說中,在堯的時代,有那麼一天,這十個太陽一起出來了,因此將大地燒焦,生靈塗碳,於是堯帝命后羿將九個太陽射下,留了最後一個,也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那個太陽。《楚辭.天問》:「羿焉彃日?烏焉解羽?」《焦氏易林》除了有多處提到「羿張烏號」之外,履之履:「十烏俱飛,羿得九雌。雄雖得全,且驚不危。」

另《淮南子.本經訓》則有更詳細的說明: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禽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彗星撞地球

現在許多的天文研究都認為,古代講的金烏,是源自於太陽黑子的觀察,諸如此類的見解,大家只要同時在Google輸入「金烏, 黑子」的關鍵字,就可找到很多對天文學有研究的人所寫的文章。

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易經豐卦中的「日中見斗」、「日中見沬」也都是黑子活動的記載。

而后羿射日的神話則比較曲折,根據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院長趙丰的研究認為,這是古代一場彗星撞地球的天文事件,而且發生在東方。詳細內容可參考「羿射十日」事件始末報告一文,以下摘錄其大要:

我把當時的場景還原給諸位:那天早上,太陽已經半高掛,東方從海面低水平角度陸續出現了一、二、三……九個小太陽般的火球,像大鳥般飛行而來。頓時酷熱難當,禾稼草木都焦死了。人速報帝堯,英明的堯馬上命令神射手后羿發箭。九個小太陽也就一一在遠處隕落,隕落之處一片焦黑泥爛。

……

把修梅克–李維彗星事件的規模縮小萬倍,或把通古斯卡事件一分為九,我們差不多可以想像帝堯當年那場驚天動地的場景。那一次,一顆不算小的彗星闖入地球範圍,先遭到解體成為九塊,繼而一一隕落撞擊在中國的東部某地。對之無能為力的先民們,除了向它射箭之外,倒為後人留下了一則代代相傳的傳奇神話;主角也很自然地從無法理解的十日事件轉變成英雄人物后羿。

羿射十日的所在,那所謂十日之國的地理位置,應該位於山東半島東海之濱,那是后羿所屬的古代東夷人的居地;而《山海經》所說的羲和之國、扶桑、湯谷也都是指這地區。今天我們能不能找尋出當年連串撞擊的地面痕跡呢?恐怕不樂觀。九日隕落之處當時呈現一片焦黑泥爛,但是似乎沒有實體的殘留,就如同通古斯卡事件沒有留下任何可辨認的坑洞式地面痕跡。

日中烏見

如果后羿射日神話的背景是源自於上古的「彗星撞地球」災難,那麼「日中烏見」被視為災難的異象也就理所當然了。不僅如此,明夷卦的「明夷于飛,垂其翼」也有了清楚的圖象與合理的解釋,很可能描述的是與「后羿射日」傳說中同樣的一場災難。

首先我們先看「日中烏見」。

就現代天文學的觀點來看,這可能是太陽黑子極大期的異象。而在古代,可能因為那場「十日並出」的彗星撞地球災難,而讓人看到了住在太陽裡的金烏出現時就聯想到災難的發生,而這種災難一定是一片焦土,生靈塗碳的大型災難。

《開元占經.日占》中就收錄有「日中烏現」的異象,多主國家的重大災難,甚至國破君亡:

  • 《洛書》曰:日中有烏見,名曰陰德,不出六十日,兵出;從其所向伐之勝,若有國主死。(按《抱樸子》曰:吳赤烏十三年,日中烏見,三足。然魏蜀不見,孫權死。)
  • 京氏曰:日中有烏見主失明,為政者亂。
  • 《黃帝》曰:日中三足烏,見者,其所居分野有白衣會,大旱,赤地。三足烏出,住日外者,天下大國受其災,戴麻森森,哭聲吟吟。
  • 《太公陰秘》曰:日中烏見者,君咎;雙烏見者,將相逆入,鬪者主出走,烏動者大饑,水旱不時,人民流在他鄉。救之法:實倉庫、舉賢士,遠佞邪、察後宮,任有道,赦不從,則災消矣。
  • 《孝經內記圖》曰:日無暈而烏見,所宿之國亡絕。(王隱《晉書惠紀》曰:&#65378;元康六年六月日中若飛燕者,積數日,後有湣懷太子事。)
  • 《日傍氣圖》曰:日中烏見,其國君死、期三年。
  • 《荊州占》曰:常以月十四日,候日,中有氣如飛鳥,其地無居者。
  • 京房《災異》曰:日月薄赤,見日中烏,將軍出旌,舉此不詳,必亡。

很巧的是,「日中烏現」的預測,和我們對於明夷卦的吉凶理解也是相當類似而一致的,差別只在於「明夷」卦易學家通常都是以諸如商周之世,國政昏亂,天下無道的比喻來理解。


回到明夷卦

綜合以上的研究,我們再回到明夷卦,那麼過去對於明夷的諸多疑問,還有許多看似無關而衝突的觀點,就全部都有解了。

「明夷」--隕落的光明,夷滅的光體,墜落的太陽,描繪的正是彗星撞地球時從天際間出現的流星雨。由於飛過天際的流星雨形體相當巨大而明亮,因此上古先民將其理解為「太陽」。或許金烏一辭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或許在此之前就有,但無論如何,這對古人來說的的確確是一個會飛的太陽,所以用「明夷于飛,垂其翼」來描述,將其視為飛鳥。而這也是卜楚丘所說的「明夷日也,日之數十」。

而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則是趙院長說的:「東方從海面低水平角度陸續出現了一、二、三……九個小太陽般的火球,像大鳥般飛行而來。頓時酷熱難當,禾稼草木都焦死了。人速報帝堯,英明的堯馬上命令神射手后羿發箭。九個小太陽也就一一在遠處隕落,隕落之處一片焦黑泥爛。」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ls「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則有些類似於后羿射日的描繪,說的是那位當初奉命射日的神射手一一將「明夷」給射下的過程。

六五「箕子之明夷」講的或許是箕子前往視查「明夷」的災情。後世易學家都以此段爻辭推論認為明夷卦講的是商紂無道。當然的,我們也可據以推論這個彗星撞地球事件發生在商紂的時期,說不定這場災難也是造成殷商王朝快速隕落的原因。

那堯帝命后羿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應該是戰國之後,甚至是漢代開始依據上古的神話所編造出來的劇情。戰國及漢代儒者為了建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一脈相傳的聖人思想所編造出的。

我們可以舉一例子,像《繫辭傳》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這是把許多人類文明中的發明歸功於堯舜。顧頡剛先生在《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中》即考證出,這裡所提到的「服牛乘馬」的發明者,也就是第一個馴服牛馬幫人拉車者,是殷商時的王亥,或者至少可以說,在更早之前的傳說裡,王亥才是「服牛乘馬」的發明者。

從卜楚丘順口講出的「明夷日也,日之數十」,可大略猜測出,這場發生於商紂時期的災難,在春秋時的卜人還記得,所以講得相當順口而理所當然。但後來這個事件被改編為堯舜命后羿射日的故事之後,反讓後人忘了其本始的故事。

至於金烏,和堯帝一樣,都是從這個故事原型中再發展而後出的角色,從「明夷于飛」這樣的用語也可看出由於彗星撞地球事件,而讓先民將「太陽」理解為會飛的鳥,再加上太陽黑子,還有彗星撞地球之後的殘破現場,讓先民認為太陽就是金烏,而金烏的出現(日中烏見)就是大災難的徵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 21: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利艰贞、利根貞”,艰、根在这里都作“垦”讲,翻开土地。
“利艰贞、利根貞”就是后世择吉书上说的“利于动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 21: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夷在这一卦里有多重含义。
六十四卦本无卦名,卦名是后人在传承中加上的。本意是为了便于记忆,但对后世的解卦者或多或少造成了一些误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 21: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yyangsy 发表于 2015-6-1 21:29
“利艰贞、利根貞”,艰、根在这里都作“垦”讲,翻开土地。
“利艰贞、利根貞”就是后世择吉书上说的“利于动土”。

{:soso_e120:}{:soso_e120:}{:soso_e164:}{:soso_e164:}真的假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 22: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易友 发表于 2015-6-1 21:55
真的假的?

不服尽管来辩。{:soso_e14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3 14: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yyangsy 发表于 2015-6-1 22:09
不服尽管来辩。

YY小心了,還是自學吧!
少理那些訥言訥語的人,他們腦子不清楚,所以語無倫次,道理講多了白講!


{:soso_e11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3 19: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yyangsy 发表于 2015-6-1 21:29
“利艰贞、利根貞”,艰、根在这里都作“垦”讲,翻开土地。
“利艰贞、利根貞”就是后世择吉书上说的“利 ...

以下资料出自《汉典》:

艱 jiān

〈动〉

(1) 开发土地 [reclaim]

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书·益稷》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按 许书无垦字,疑古艰即今垦字。” 徐灏注:“ 段谓艰即古垦字,其说甚精。”


这里的资料确实证明“艰”即是“垦”——“开发土地”之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4 02: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5-6-3 14:43
YY小心了,還是自學吧!
少理那些訥言訥語的人,他們腦子不清楚,所以語無倫次,道理講多了白講!

嗯,我以后少扯那些与易学无关的话题。{: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4 02: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庚白 发表于 2015-6-3 19:04
以下资料出自《汉典》:
◎ 艰艱 jiān〈动〉(1) 开发土地 [reclaim]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书·益 ...

{:soso_e113:},我也参考了汉典网,这个比翻纸版书快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4 20: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yyangsy 发表于 2015-6-4 02:20
嗯,我以后少扯那些与易学无关的话题。

你又理解錯了呵呵。我沒讓你不說旁的話,是讓你小心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以你的閱歷你不是他們的筷子而是他們的菜!
有些一大把年紀的人不是嘲笑他們在抗大掃盲班裡畢業的水平,卻拿著漢字解《周易》不是算命還能是什麼呢?呵呵。
《周易》是算命的玩意兒,也只能這樣哄他們了呵呵!

不說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4 20: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5-6-4 20:55 编辑
yyangsy 发表于 2015-6-4 02:21
,我也参考了汉典网,这个比翻纸版书快捷。

參考漢典解字本身就不對!解字根要用甲骨文及篆體《說文》,選擇先秦的說法,這是正道!至於查象還沒啥經驗,需要學習甲骨文、篆文、籀溜文等,慢慢來,多看甲骨象形文字會有收穫!

{: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4 21: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5-6-4 20:44
你又理解錯了呵呵。我沒讓你不說旁的話,是讓你小心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以你的閱歷你不是他們的筷子而是 ...


{:soso_e113:},我这点底细立马就被你看穿了。{: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5 10: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心易友 于 2015-6-5 10:55 编辑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5-6-4 20:53
參考漢典解字本身就不對!解字根要用甲骨文及篆體《說文》,選擇先秦的說法,這是正道!至於查象還沒啥經驗,需要學習甲骨文、篆文、籀溜文等,慢慢來,多看甲骨象形文字會有收穫!

浅龙勿用先生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现代人能有多少知道甲骨文?參考漢典、说文等解字,再结合象之意,大体就会知道易之意思。比如:
素履。和错礼。有子考和有子巧。初筮告和初筮吉。它们谁为正解?为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6 14: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6-7 18:39 编辑
开心易友 发表于 2015-6-5 10:41
浅龙勿用先生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现代人能有多少知道甲骨文?參考漢典、说文等 ...

呵呵,你大爺的~
浅龙勿用先生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现代人能有多少知道甲骨文?”
好你個頭哦~!你什麼學歷呀,連TMD甲骨文都不知道,那還有個《甲骨文獻集成》也不知道吧?那可是自古至今,中外甲骨金文學者針對每一個甲骨金字的審視與判斷的論文報告集。想必你身邊連一本《漢語大字典》也沒有,只抱著一本《新華字典》就開始讀起今本《周易》嗎?嘿嘿,要不就是你在侮辱別人的智慧。是你自己的智商低!連《易經》是本什麼書這問題本應在你高中時你的歷史老師就該告知你等的答案,想必你們那裡的教育水平有多可憐,僅此學歷還敢在論壇上叫板?不嫌害臊!
“參考漢典、说文等解字,再结合象之意,大体就会知道易之意思。
靠!這等學識的問題都是自己的无能,卻在各個論壇到處貼,以自己的无知做榮耀!呵呵沒人理睬你吧?!
首先要聲明一點:《易經》此書是在西周初完成的巨著,是在新石器時代由夏人族向其它民族學習所積累的古東亞人類活動的歷史見聞!因此只能用它同時期出現的象形文字去考證其中的內容。如若象形文字無索引之含義,也只能考慮在先秦之前各種篆體文字含義中尋求答案。使用漢以後的典籍參考做答案那只是皮毛,不達真情實義!先秦至漢初稱《易·經》為《易》書,是簡帛體《六十四卦·易》之原型;兩漢以後至魏晉稱《易·經》為《周易》,是漢化後的產物,今本的原型!至於所謂傳本《周易》沒人見過,起碼本座沒見過!你們愛拿它叫什麼就叫什麼,因錯字連篇,直至WG後期仍然有人撰稿改字!
比如:素履。和错礼。有子考和有子巧。初筮告和初筮吉。它们谁为正解?为什么?
你等手頭沒有《甲骨文字典》學習工具,這本身沒什麼,可以在網絡上收集電子版來學習。但不能不懂經文在說什麼之前就胡說八道亂定型!
1:帛書體《六十四卦·易》之【禮】初爻 錯禮 往无咎
查《漢語大字典》錯,指明了是“馬王堆帛書易四”。指的正是第四【禮】卦。錯:錯,礫石也,打磨玉石之石器。”在易【禮】初爻:錯禮 往无咎 —— 修改、創造往日不了解、不知情、武斷而無知的禮儀(曆法)。根據漁、獵、牧、農收穫而言之的禮儀。
根據帛書體《易》卦名序列可知其邏輯的正確性:【鍵】述史前罕見大水災難滅絕人性逃亡畢生;【婦】述恢復人口數量技能之繁衍後代;【掾】述膨脹人口需有酋長管理之必然條件;【禮】述建立曆法禮儀針對時令收穫之有序分配;【訟】述水源管理不得威脅城池安全王令之令行禁止等等。難道這些卦體敘述全都是算命占卜的結果?狗屁犬儒之徒劣等民族修養才衷信之占卜筮蓍之偽文化邏輯!
我們在查找索引學習時發現:帶金屬旁的文字在《甲骨文字典》中很少有;而且在《六十四卦·易》中使用金屬旁文字也很有限。這就說明了創造甲骨文字的民族與撰寫《六十四卦·易》的作者們應在同一時期的同族人,很有可能是在上古新舊石器時期交界時代創造與積累的文字與經文。那個時期的“利人”後裔周族 —— 掌握金屬刀具與歐亞草原各種植物種子的人族。按照歷史年表考證周族還未在古東亞地域上出現過!《六十四卦·易》之內容也不可能是周族人自傳的歷史!
2:帛書體《六十四卦·易》之【箇】初爻 餘父之個 有子巧 无咎厲終吉
父箇、母箇,當解奇、偶隻數也。有子巧,當解小數點也。甲骨文不僅有象形公用也有象形加比喻之能,【箇】卦就是一例。其全爻卦文講解古老的四則運算之法,早在夏商時期王室中運營。但見初始操作規則在尚九約定:不事王矦高尚亓得兇 —— 王室所有成員請注意王的指令包括準矦地位,私下里濫用其運算法則,有罪必罰!難道這些算數技法也全都是算命占卜的結果?狗屁犬儒之徒劣等民族修養才衷信之占卜筮蓍之偽文化邏輯!
3:帛書體《六十四卦·易》之【蒙】卦題亨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 初筮吉 再叄櫝 櫝即不吉 利貞
《甲骨文字典》:早期“吉,王者之見也”。《說文》:“吉,士者之見也”。王者,職能也;士者,王者指派幹練勇者考證調研也。權威職能見證經驗也;信用也!“即不吉” —— 亨族,應指早期伏羲氏族,可會在沼澤地利用灌木建造居室民族等。因此原始人類連床榻也沒有之時代,哪裡來的櫃子?只有用灌木窩棚“匪”(早期搶婚習俗)王之女童也。“櫝”,窩棚、圈欄也。“不吉”關注其事態發展而可否取信也。“利貞”利人、貞人警惕關注我(亨)之妻小事態也!這難道是占卜之占卜邏輯結果嗎?
有人製造欺騙文化上千年,當今明細國人心不甘也!
你只有用正道學習方法才知其一二;才知其堅守的意志對於錯、正與邪!

你大爺的~寫出來真累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9: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6-10 11:07 编辑

(离下坤上)明夷,利艰贞。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 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ls: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一个推测:明夷卦似记载了周穆王涂山大会的事,事在周穆王三十九年(BC920)七月,穆王在这一次大会后,可能伤了左股,来年即去世。明夷卦值易历的穆王三十九年七月。

日 本 有 十 , 迭 次 而 出 , 運 照 無 窮 , 堯 時 為 妖 , 十 日 並出 , 故 為 羿 所 射 死 。
岕 山 , 神 蓐 收 居 之 是 山 也 , 西 望 日 之 所 入 , 其 氣 圓 ,神 經 光 之 所 司 也 。
天 狗 所 止 地 盡 傾 , 餘 光 燭 天 , 為 流 星 長 十 數 丈 , 其 疾如 風 , 其 聲 如 雷 , 其 光 如 電 。
穆 王 田 , 有 黑 鳥 若 鳩 , 翩 飛 而 跱 於 衡 , 御 者 斃 之 以 策, 馬 佚 不 克 止 之 , 躓 於 乘 , 傷 帝 左 股 。

---------逸 周 書 逸 文十 一

穆王从三十七年南征,到三十九年,历三年之久。据《穆天子传》,“天子梦羿射于涂山”,是有涂山之会。

岕 山 , 神 蓐 收 居 之 是 山 也,该山在西,在昆仑山附近,相传蓐 收所居又名泑山。涂山,在安徽怀远县,又名东山,后羿在此山射日,日当落于岕 山。穆王三十七年南征时,那一年(BC922)的夏至有一次日食。 这一年并非明夷卦所值,而920年涂山之会年倒是明夷卦所值。是否这一个原因,《逸 周 書 逸 文十 一》提到“天狗”、提到“后羿”、“穆王”不得而知。

夏至日食并不多见,为什么我会想到查找穆王南征时期是否有一年的夏至是日食呢?是因为明夷卦代表的时间是夏至;而明夷卦的互文卦即有象数联系的一卦且卦辞有联系的一卦是”丰“卦,”丰“卦中出现了日食,且逸 周 書 逸 文十 一也出现了“天狗”。所以,我想,可能穆王南征时所置卦是明夷卦,且这一年的夏至是日食。结果一查,穆王三十七年夏至日食,但不是明夷所值,而三十九是明夷所置,是涂山之会。

加之丰卦的上六爻是:
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把家弄得很好,却一直在外,在外三年不回,有凶事发生。

从三十七年到三十九年三年,是不是穆王南征带兵出去三年没回过家呢?穆王这一次涂山之会前后,可能也伤过左股,不得不回,据易历在四十年即去世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9: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竹书纪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之《西周王年的比较研究》摘录:
张富祥

今本《纪年》载康王在位26年、昭王在位19年,当是上承古本而未作改动。古籍引古本《纪年》,盛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与成王、 康王共在位44年之数亦相符合。古本、今本《纪年》均载昭王十九年卒于伐楚,即所谓“南巡不返”,学者亦略无疑议。
比较麻烦的是穆王的年寿和在位年数。《史记·周本纪》说:“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如是则穆王享寿105岁。今本《纪年》亦载“五十五年,(穆)王陟于祇宫”。此说流传甚广,然《晋书·束皙传》隐括古本《纪年》的记录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年也。”这是《纪年》出土时参与整理者的复述,自是真言,可知古本《纪年》原未有穆王在位“五十五年”之文。自周初至穆王共“百年”之说,大致也符合战国时人所说的自成王“定鼎”至显王末共“七百有余年”之数——以穆王去世在公元前920年前后计算,下延六百年,正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纪年》记事止于公元前299年)。疑古本《纪年》原只记及穆王三十九年事,并未明言穆王在位“五十五年”,故又辩及穆王寿百岁之传说不实,“五十五年”之数当是今本所擅加。以前面所考武王至昭王在位共65年计,下至穆王三十九年,共得104年,此当即传说穆王享寿105岁的来源(按虚岁即可言105岁)。其实,若穆王去世时在90岁以上,民间传为百岁,亦合于古今风俗。古本、今本《纪年》均有穆王三十七年“大起九师”以“伐越”的记载。《左传》昭公十二年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祇宫。”杜注谓“获没”指“不见篡弑”而言,犹言寿终,则“伐越”必其晚年事,估计穆王去世距“伐越”不久。今本《纪年》又载“三十九年,(穆)王会诸侯于涂山”,“四十五年,鲁侯氵费  薨”。这两条文字是接续记录的,当亦出于古本《纪年》,不过后一条时间不确,“四十五年”可能是今本为凑合“五十五年”之数而加上去的。氵费  即鲁魏公,按鲁国纪年推算,其卒应在公元前925年,正当穆王三十八年,今本的记录推迟了7年[④]。所谓“三十九年,王会诸侯于涂山”,可视为伸张“伐越”声威之举,故《左传》昭公四年亦称“穆有涂山之会”。定穆王“获没”在此年是合理的,今即取其在位年数为39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9: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6-11 20:25 编辑

《穆天子传》摘录:

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疑此言太室之丘。嵩高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故其上有启室也。皆见《归藏》及《淮南子》〕。

乃□于启室〕,天子筮猎苹泽〔音瓶〕,其卦遇ⅰⅴ〔坎下乾上〕,逢公占之,曰:讼之繇〔繇,爻辞音胄〕,薮泽苍苍,其中□宜其正公,戎事则从,祭祀则憙,畋猎则获

。□饮逢公酒,赐之骏马十六,絺纻三十箧。〔絺,葛精者〕,逢公再拜稽首,赐筮史狐□有阴雨,梦神有事〔有事,祭也〕,是谓重阴〔因以纪也〕。天子乃休,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曰:我徂黄竹。□负閟寒〔閟,闭也,音秘〕。帝收九行〔九行,九道也。言收罗九域之道里也。《传》曰“经启九道”〕,嗟我公侯。百辟冢卿,皇我万民,旦夕勿忘。我徂黄竹,□负閟寒。帝收九行,嗟我公侯,百辟冢卿。皇我万民,旦夕勿穷。有皎者鴼〔皎,白?。鴼,鸟名,音路〕,翩翩其飞。嗟我公侯,□勿则迁,居乐甚寡〔言守一居少乐〕,不如迁土。礼乐其民。天子曰:余一人则淫,不皇万民□登,方宿于黄竹。

天子梦羿射于涂山〔羿,有穷氏,帝善射者〕,祭阝公占之,疏□之□乃宿于曲山。

壬申,天子西升于曲山,□天子西征,升九阿,南宿于丹黄。

戊寅,天子西升于阳,□过于灵□井公博。乃驾鹿以游于山上,为之石主而□窴軨〔即軨坂也,今杜河东大阳县。《传》曰“入于窴軨”,巅岭二音〕,乃次于洹水之阳〔今之洹津也。在河东河北县,音项脰之脰〕。吉日丁亥,天子入于南郑。

《穆天子传》记载的穆王时期曾经筮过一卦:讼。这是目前唯一的记载了卦辞的西周筮卦。讼之繇〔繇,爻辞音胄:”薮泽苍苍,其中□宜其正公,戎事则从,祭祀则憙,畋猎则获“。很明显,这个爻辞不是《周易》的爻辞。这说明穆王时已有不同于周易的爻辞,而周易可能尚未成书。


《归藏》六甲卦序

朱元昇《三易备考》曰:“《归藏》二篇,自甲子至癸巳为先甲,自甲午至癸亥为后甲其策万有八百。”

01甲子[ ]  寡曰不仁。昔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以□江□/(501)
02乙丑[乾]  天目朝朝。不利为草木,賛賛偁下□/(l8l)
03丙寅[肫]  曰:昔者效龙卜为上天而攴/(323)
04丁卯[蒙]  曰:昔者□□卜□/
05戊辰[溽]
06己巳[讼]  曰:昔者□□  卜讼启□□□/
07庚午[師]  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439)
08辛未[比]  曰:比之木木,比之苍苍。生子二人,或司阴司阳。不□姓□/(216)
09壬申[少督]曰:昔者□小子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206)
10癸酉[履]  曰:昔者羿射陼比莊石上,羿果射之,曰履□□(461)
11甲戌[柰]  曰:昔者攷龙卜□□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不吉。柰之□/(2)
12乙亥[否]  曰:昔者□□□/
13丙子[同人]曰:昔者黄啻与炎啻战/(182)/巫咸,巫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189)
14丁丑[右]  曰:昔者平公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神老,神老占曰:吉。有子亓□间□四旁敬□风雷不/(302)
15戊寅[狠]
16己卯[釐]
17庚辰[大過]曰:昔者□小臣卜逃唐而攴占中虺,中虺占之曰:不吉。过亓门言者□/(523)
18辛巳[颐]
19壬午[囷]  曰:昔者夏后启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占/(208)
20癸未[井]  曰:昔者夏后启贞卜/(319)
21甲申[革]
22乙酉[鼒] 曰:昔者宋君卜封□而攴占巫苍,巫苍占之曰:吉。鼒之它它,鼒之碎碎。初有吝,后果述。(214)
23丙戌[旅]
24丁亥[豐]  曰:昔者上帝卜处□□而攴占大明,大明占之曰:不吉。□臣體體,牝□雉雉,/(304)
25戊子[小過]
26己丑[临]  曰:/
27庚寅[灌]  曰:昔者夏后启卜享/
28辛卯[萃]  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
29壬辰[稱]
30癸巳[僕]

31甲午[復]  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
32乙未[毋亡]  出入汤汤。室安处而壄安藏。毋亡/(471)
33丙申[大毒畜]
34丁酉[瞿]  曰:昔者殷王贞卜亓□尚毋有咎/
35戊戌[散]  曰:昔者//□卜□散实而攴占大明/
36己亥[節]  曰: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耆,老耆占曰:吉。□(194)
37庚子[奐]  曰:昔者高/(328)
38辛丑[蹇]  □□/
39壬寅[荔]
40癸卯[員]  曰:/
41甲辰[咸]  曰/
42乙巳[钦]
43丙午[恒我]曰:昔者女过卜作为缄而/(476)
43丙午[规]
45戊申[夜]
46己酉[巽]
47庚戌[兌]  曰:兑兑黄衣以生金,日月并出兽□/(334)
47庚戌[丽]  曰:昔者上/
49壬子[犖]
50癸丑[兼]
51甲寅[介] 曰:北北黄鸟,杂彼秀虚。有叢者□□有□□人民/(207)
52乙卯[歸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307)/□□奔月而攴占□□□/(201)
53丙辰[漸]  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漸於/(335)
54丁巳[晋]  曰:昔者//卜享帝晋之虚作为□/  
55戊午[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
56己未[岑霁]
57庚申[未濟]曰:□□□□□攴卜□□□/
58辛酉[遯]  曰:遯垣以入为羽,不高不下即利。初事有利,□/(463)
59壬戌[蜀]
60癸亥[馬徒]

摘秦伊人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成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

丰曰:昔者上啻卜处□□而攴占大=明=占之曰不吉□臣体=牝□雉=◇304

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439 ◇龙降于天而□◇ ◇远飞而中天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甲骨文合集》编号10405正的一片甲骨刻辞恰巧也记录了一件商王子坠车的事件,刻辞内容如下:
癸巳卜,·贞,旬无祸。王占曰:“乃兹,亦有祟”。甲午,王往逐兕,小臣叶车马··王车,子央亦坠。
这段卜辞与《甲骨文合集》编号10406的卜辞内容基本一致,属同文卜辞。

古文周书“鸟飞跱衡”考

宇文戎

http://blog.sohu.com/s/Mzc0OTAzMzk/305031377.html
“古文周书”见于文选李善注,仅存“鸟飞跱衡”和“越姬偷育太子”两个片段,是一部先秦佚书,有学者认为即是汲冢所出“周书”。由于原书已佚,我们无法对“古文周书”的性质作全面判断,只能根据存世的两条材料对其中所记内容的真实性作简要的考证与判断。其中“鸟飞跱衡”一段内容看似平淡,却与甲骨记事刻辞暗合,可见“古文周书”非后世伪造。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
李善注《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戒出豕之败御,惕飞鸟之跱衡”一句引用古文周书:
穆王田,有飞鸟若鸠,翩飞而跱于衡。御者毙之以策,马佚,不克止之,踬于乘,伤帝左股。
文中穆王即周穆王,田即畋猎。周穆王爱好打猎,于青铜器可征。穆王时期遹簋、静簋等多件青铜器皆记录穆王畋猎后举办宴会、赏臣下的事件。跱,是站立的意思。横,指车辕前的横木。御者即车夫。策指有尖刺的马鞭子。踬,指被东西绊倒;乘,是计算马的单位,代指马。踬于乘是指狂奔的马被绊倒。
这段话的大意是:一次周穆王打猎的时候,有一只像鸠的黑鸟落在穆王车前的横木上。穆王的车夫用带刺的马鞭把鸟抽死了,但拉车的马因此受到惊吓,狂奔起来,不受控制。最后马被绊倒,穆王从马车上摔下来,大腿因此受了伤。
“鸟飞跱衡”一事简单平淡,与《尚书·周书》和《逸周书》中的篇章在内容和文风上都有较大差异。但其所记内容却作为典故常出现在诗文中,除《赭白马赋》外,《东观汉记》载《朱勃理与马援书》中还有“飞鸟跱衡,马惊触虎”一句,显然也出自“古文周书”中的这段文字。这就让人不禁要问,“古文周书”所记内容到底是穆王时期的真实事件还是后世附会的传奇逸事呢?
  “鸟飞跱衡”一事既然出自“书”则说明其文篇出现的时代较早。在文字处于草创阶段的三代,官方文字记录的都是对当时人们来说最重要的事件,如商人尚鬼,因此甲骨刻辞多是占卜记录。周人讲究宗法,尊重周王,因此钟鼎上铭刻的金文多记周王的册命与赏赐。然而,对于时人来说有意义的事件对后人来说却未必。这就是不同时代人们价值判断的断层,这个“断层”可以造成古籍的遗失:一些被后人认为“没有意义”的古籍经过人为的选择渐渐淹没不闻。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断层来判断史料的形成时间。一段文字记录的产生往往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目前我们虽不能完全理解和解释古人为什么要记录这些特定事件,但在脱离历史背景的条件下,后人也不会刻意杜撰自己认为“没有意义的事”。因此在今人看来越难以理解甚至毫无意义的琐事记录,也许越接近古人的“实录”。如《春秋》中有很多灾异的记录,《左传》往往存而不解,而关于人事的记录,左传往往有大篇传文,但这些传文中也不乏附会之说。这样看来,记载灾异的经*文虽然价值不大,但后人附会捏造的可能性也不大,更可能是实录。
以“鸟飞跱衡”导致穆王坠车受伤一事为例,此事既非治国DF也非前代经验,看似平淡无奇,毫无意义,却与甲骨刻辞的记录暗合。《甲骨文合集》编号10405正的一片甲骨刻辞恰巧也记录了一件商王子坠车的事件,刻辞内容如下:
癸巳卜,·贞,旬无祸。王占曰:“乃兹,亦有祟”。甲午,王往逐兕,小臣叶车马··王车,子央亦坠。
这段卜辞与《甲骨文合集》编号10406的卜辞内容基本一致,属同文卜辞。这段卜辞可以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从“癸巳”开始到“有祟”结束,记癸巳这一天商王占卜未来十天有无祸患。后一部分从“甲午”开始,一直到刻辞末尾,既是整篇卜辞的验辞,又记载了一次“坠车事件”,其大意是:甲午这一天,商王畋猎,追逐犀牛,小臣叶所乘车的马受惊,与商王的车相撞,子央也摔了下来。子央的身份可能是王子,与商王同车。从“亦”字来看,在这次撞车事件中子央并不是唯一一个坠车者,小臣叶与商王也可能坠车,可惜主语不明,无从判断。商人将这次事件当作一次“灾祸”记录下来作为占卜结果的验证,可知此事对商人来说是一件应该记录的大事。
综上所述,“古文周书”中的“鸟飞跱衡”一事与“子央坠车”一事属同类事件,可见,坠车在商周人眼中是重大事件。因此“飞鸟跱衡”一事并非后人凭空杜撰的逸事,而是有着一定的事实依据,可能源自周人的原始记录,是周穆王时真实发生过的事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0: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归藏讼曰:昔者□□卜讼启□□□◇

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疑此言太室之丘。嵩高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故其上有启室也。皆见《归藏》及《淮南子》〕。

乃□于启室〕,天子筮猎苹泽〔音瓶〕,其卦遇讼ⅰⅴ〔坎下乾上〕,逢公占之,曰:讼之繇〔繇,爻辞音胄〕,薮泽苍苍,其中□宜其正公,戎事则从,祭祀则憙,畋猎则获。

这是穆王在启室时筮得的讼卦,是以,归藏记录了这件事。即把筮得的卦与筮事史实联系在一块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8: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6-12 08:30 编辑

公元前927年4月1日周穆王32年周历五月初一有一次日中日食,时间在中午11:30左右,这是当代历术推出来的,几千年了,可能时间上还存在10到30分钟误差。如果日中日食属于穆王时期的话,这是唯一的一次可以确定为丰卦所置的日中之日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9: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书&#8226;艺文志》云:

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然星事凶悍,非湛密者弗能由也。夫观景以谴形,非明王亦不能服听也。以不能由之臣,谏不能听之王,此其所以两有患也。……

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服色之制,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阨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此圣人知命之术也,非天下之至材,其孰与焉。

道之乱也,患出于小人而强欲知天道者,坏大以为小,削远以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20: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6-11 20:46 编辑

                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