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8|回复: 0

二、《齐物论》(八)何谓“和之以天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1 15: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子·内篇·齐物论》(八)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1)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2),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3),不缘(4)道,无谓有谓(5),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6)之言,而我以为妙道(7)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1)瞿(jù)鹊子:人名。瞿鹊:惊疑的喜鹊。瞿:惊视的样子。长(zhǎng)梧子:人名。长梧:老梧桐。长:老,年高。
(2)务:《尔雅·释诂》:“务,强也。”《注》:“事务以力勉强。”
(3)求:“裘”的古字,皮衣;代指贵重物品
(4)缘(yuàn):给衣履等物镶边或绲边。这里指文饰。
(5)无谓有谓:《韵会》:“事有可称曰有谓,失于事宜不可名言曰无谓。”谓:称说,描述。
(6)孟浪:疏阔而不精要;荒诞而无边际。
(7)妙道:悟出道之精妙。
瞿鹊子问长梧子说:“我从孔夫子那里听说,圣人不勉强做事,不趋利,不避害,不喜好贵重物品,不文饰道,不称说就是称说,称说反而是不称说,而心神遨游于世俗之外。孔子认为这些都是荒诞不着边际的言论,而我却认为这是领悟了道的神妙后的行为。先生认为怎么样呢?”
【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1)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2),见卵而求时夜(3),见弹而求鴞炙(4)。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5)日月,挟宇宙,为(6)其吻合?置其滑涽(7),以隶相尊(8)。众人役役(9),圣人愚钝(10),参(11)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12)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13),艾封(14)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15),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16)生乎?】
(1)皇帝:皇和帝,指三皇五帝。听荧:疑惑。荧:眼光迷乱,迷惑。
(2)大:通“太”。早计:操之过急;谓从孔夫子那里听到的还远未达到“妙道”。
(3)时夜:即司夜,报晓的鸡。
(4)弹:打鸟用的弹丸。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炙:烤。
(5)奚:怎么,哪里。旁:同“傍”,陪随,陪伴。
(6)为:使。
(7)置:赦免。滑涽(huáhūn):纷乱。
(8)以隶相尊:把奴仆当作尊贵的人。
(9)役役:劳苦不息。
(10)愚芚(chūn):愚昧无知的样子。
(11)参(sǎn):同“糁”:杂,揉合。
(12)弱丧:谓少而失其故居。
(13)丽之姬:丽戎国的美*女。
(14)艾:丽戎国地名。封:封疆。
(15)筐床:方正而安适的床。
(16)蕲():同“祈”,祈求。
长梧子说:“这些话是三皇五帝听了也会疑惑的,而孔丘怎么能知道呢?你也太操之过急了,见到鸡蛋就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丸就想得到烤鸮鸟肉。我试着给你随便说说,你也随便听听。怎么与日月同辉,怀抱宇宙,使万物相通为一?让它们处在纷乱之中,没有尊卑之分。众人忙忙碌碌,圣人却浑然不知,把古今杂揉为一而变得精纯,使万物相通为一并因此互相包含。我怎么知道喜欢生不是一种迷惑呢?我怎么知道厌恶死不是像自幼离乡的人不知道回家了呢?丽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晋国刚得到她时,她哭得泪水浸湿衣襟。等她到了王宫,跟晋王同睡方正而安适的床,同吃美食,就后悔当初哭泣了。我怎么知道死去的人不后悔当初的求生呢?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1)知之,君乎牧乎(2),固(3)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4)。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5)遇之也。】
(1)窃窃然:明察的样子。
(2)君:君主。牧:牧民。这里指孔子提倡的“尊卑”思想。
(3)固:固陋。
(4)吊()诡:最为怪异。吊:至。诡:怪异,奇特。
(5)一遇:遇到一次。
(6)旦暮:偶然,碰巧。
梦见喝酒的人,天亮后哭泣;梦见哭泣的人,天亮后去打猎。在他做梦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梦中还占卜这个梦的吉凶,醒来后才知道是在做梦,并且只有大觉醒的人,才知道这是他的大梦。而愚人自以为醒了,自以为知道。什么尊啊卑啊,真是鄙陋啊!孔丘和你都在做梦,我说你在做梦,也是在做梦。上面这番话,它的名字叫‘吊诡’(最为怪异)。即使万世之后有得遇大圣人而懂得这番道理的人,也是偶然遇到大圣人。
【既使我与若(1)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2)果非也邪?其或是(3)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闇(4),吾谁使正(5)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6)也邪?”】
(1)若:你。
(2)而:你。
(3)或是:指一方对。
(4)黮暗(dǎn àn):黑暗,指蒙昧、糊涂。
(5)正:决定,裁定。
(6)彼:指万世一遇“大圣”之人。
假如让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没胜你,你果真对吗?我果真错吗?我胜了你,你没胜我,我果真对吗?你果真错吗?是只有一方对?还是只有一方不对?是都对?还是都不对?我和你不能共同了解。而人原本就承受着他自己的蒙昧,我们又能让谁来裁定呢?让观点与你相同的人来裁定,既然与你相同,怎么能裁定?让观点和我相同的人来裁定,既然与我相同,又怎么能裁定?让观点和你我都不相同的人来裁定,既然与你我不同,又怎么能裁定?让观点和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裁定,既然与你我相同,又怎么能裁定?既然这样,那么我和你和别人都不能共同了解,还要等待那个偶遇“大圣”之人吗?
【何谓和之以天倪(1)?曰:是不是,然不然(2)。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3),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4),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6),振于无竟(7),故寓诸无竟。”】
(1)天倪:自然的分际,即道的认识标准。
(2)是不是:把“不是”看成“是”,也就是不分“是”和“不是”,即不辩论“是”与“非”。然不然:把“不然”看成“然”,也就是不分“然”与“不然”,即不把“彼(那一面)”和“是(这一面)”对立起来。
(3)化声:即是非之辩论。化:一分为二。相待:互相依赖。
(4)因:顺应。曼衍:与“蔓延”意同,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
(5)穷年:自然死亡。年:天年,自然的寿数。
(6)忘年:没有寿命的限*制。忘义: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忘:无,没有。义:判断是非的标准。
(7)振:动。竟:结束,完毕。地步,境界。
什么叫用道的认识标准来调和万物?答:把‘不是’看成‘是’,把‘不然’看成‘然’。‘是’如果果真‘是’,那么‘是’就与‘不是’不同,也就不用辩论了。‘然’如果果真‘然’,那么‘然’就与‘不然’不同,也就不用辩论了。是非的言论是相互依赖的,但看起来它们不互相依赖。用道的认识标准来调和它们,顺应它们,让它们像蔓草一样滋生、延展,从而自然消失。没有寿命的限*制和是非的标准,人的认识就会飞向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所以把是非寄托在无边无际、无穷无尽之中。
解析:
对从孔夫子那里听来的“圣人”故事,孔丘认为是“孟浪之言”;而瞿鹊子已认为是“妙道之行”,长梧子则认为离“妙道之行”还差很远,就像“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鴞炙”一样。这是说人们对同一事物看法不一,即人们没有共同的认识标准。
所谓“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是说换个角度,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就会发生改变。而“丽之姬”之所谓“先哭后悔”,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
在认识事物上,人生如梦。孔丘分尊与卑,是因为他的认识太过浅陋,犹如在做梦。其实大家都犹如在做梦。没有人清醒得可以当裁判,所以辩论是非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只有将各种是非矛盾“和之以天倪”,即用道的规范来看待它们,才有可能认识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
哪位好心人遇到公明仪弹琴,请帮我问问冯其庸、胡文彬、蔡义江、周思源、刘心武等等:你们读的是哪国的《红楼梦》?
哪位好心人路过井边,请帮我问问曾仕强、傅佩荣、易中天等等:你们读的是哪国的《周易》、《老子》、《庄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