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青竹大哥

[原创] 一切基于哲学或宗教的、关于《老子》的解读都是错误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10: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結】
  
  解讀文本,首要的是讀懂文本說的是什麼,只有這樣纔能真正知道文本的類屬是什麼。若是本末倒置,在沒有讀懂文本說什麼時就先給文本定性,其解讀十有八*九是錯誤的。
  
  讀懂文本所表達意思的唯一依據是相應時期的語言規則、習慣及詞義等語言學要素,除此之外的因素,不僅無助於正確解讀文本,而且是導致錯誤解讀的禍首。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 收起 理由
deqingli + 2 Agree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8 10: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诚心儒意 于 2015-8-28 10:52 编辑

先谢过“青竹大哥”的耐心解释。
这当然也是我的一个看法。 但又觉得并非那么简单。
就是所谓“立场”问题到底应该在“文本翻译”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我觉得, 任何人都无法完全“抛弃”自己的立场。 人们当然也都懂得在哪些条件下应该尽量尊重别人的立场,(即所谓“先放下自己的立场”)。

比如“先放下自己的立场”, 其实我是怀疑人们到底能“怎样放下自己的立场”? 而实际上人们能够做到只能是“尽量尊重别人的立场”, 不仅在“文本翻译”是需要这样, 就是双方唇枪舌剑地辩论时也应该如此。
我觉得, “尊重别人的立场”未必就意味着“先放下自己的立场”。
在任何条件下,“立场”本身并不是“目的”, “立场”是达到目的的“条件”,如欲达到目的, 没有立场是不可能的。 因此“坚持自己的立场”与“尊重别人的立场”其实并不冲突, 而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别人的立场”本就是“坚持自己的立场”的重要部分。

其次, 实际上, 我想与“青竹大哥”讨论的是“所有形式的‘解读’中, ‘立场’是如何作用的?”, 即不仅是限于“文本翻译”。

所有形式的“解读”,当然首先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必先“放下自己的立场”), 同时也必须“尊重别人的立场”。
所以, 我认为,“尊重别人的立场”, 并不意味着需要“先放下自己的立场”, 实际上, 人们并不能实际做到。而且, 到底怎样才算“放下”了呢? 这也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如果“青竹大哥”的“先放下自己的立场”就是我想表达的“尊重别人的立场”, 那么我的争论就是多余的。 “青竹”兄不必介意。

而实际上, 当翻译别人的文字资料时, 几乎所有翻译者都会几乎是“自觉地”尊重别人的立场。
这里的问题其实是在对“别人的立场”的理解仍然是“自己的理解”, 或许在这个“自己的理解”中其实仍然包含着“自己的立场”, 即“自己的立场”并不因为“尊重别人的立场”而不起作用了。 甚至可能那个“别人的立场”本就是“出于自己的立场”的。 所以, 即便已经坚持了“尊重别人的立场”, 仍然可能“无法避免自己立场的某些色彩”。 这是正常的, 不必因此而否定在这种情况下的“解读”。
比如邓晓芒, 我选的片段, 就是我觉得已经有“某些他的立场色彩”的翻译, 但是从“青竹”兄的判断看, 这点“色彩”其实问题不大。

我也觉得, 即便人们是“出于哲学的或者宗教的目的”所进行的“解读”, 大多数人也会“尽量考虑别人的立场”, 而不会“完全以自己的立场出发进行解读”。

还有, 就是对《道德经》的所谓“从哲学或者宗教角度所进行的解读”, 这是读者自己的看法, 不必先以“错误”判定, 这当然是实实在在的学术讨论, 当然是一种学术观点, 我们可以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即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9 06: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做什么事,都有立场与目的。翻译专著,有立场;遵重别人立场,不失原本原真,立场体现在原则中。
论理专著,有立场,不失别人逻辑原真与本义的前提下论理,这也是原则。立场体现在原则中。
论理古人理论,历史逻辑已发生变化。音容存在的历史演变,后人理解而论理前人理论,必然带有历史演变的逻辑痕迹,不可能原样搬运。“前之人正心诚意则为圣人,后之人正心诚意则为腐儒”。只有两条路:一是逻辑还原基础上的理性升华,实现的是逻辑深化或逻辑纠偏。二是失前人逻辑原真而套解。
《道德经》是否哲学经典?根本判断源自对孔老时代的音容之天之深切了解。我同意浅龙先生见解,该时代不可能存有哲学架构。孔子弘扬人文文化,没有研究宇宙的自然观,不存有哲学架构。人文文化是产生宇宙自然观和哲学观的文化源根。继承者必然研究宇宙自然观与哲学观。老子研究宇宙的道法自然观,非人文,是人的自然观?自然与人,人化的自然观,非混沌的自然观。非人文,是研究宇宙人生的哲学观?所建构的范畴体系,有哲学味吗?“知于天而不知人”非人文的道法自然;知有无而不知幽明,道是物质与道是物物的儒道殊异,道非民所共由,共由心性的非主体性,道以弘人的道法自然。不存有道德之德的“万物化生是德”,非人道理欲合成天道体用的“万物化生之德”,缺失民所共由道的哲学味了。道是本体,非心性人事本体,非理气一也,性命一也,人的认知与践行成一定之理道,理势天也的存在本体论;非“无有一极,无有不极”,无极而太极,大中涵化的中庸本体论。从道是物质,万物化生是德,道是本体的逻辑连贯,何以品尝到人文的哲学味?孔子的文化传承,按照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有孔儒的发展系统,及船山学时代的脉理传承;老子学的继承,出庄子道教,继而是汉初无为政治,儒道佛互补时代的无为人生,非人文,或者说是扭曲人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9 09:0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不可能脫離立場的,用你的眼,用你的腦,用你的立場,否則就不存在閱讀、理解、思考。
2.人腦對閱讀的理解就是假設立場和糾錯的過程,而不是文字合成意思的,文字無法產生意思,經過你立場的加工才有,心理學告訴了我們這個基本規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9 09:1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認定古人沒有哲學體系的都是自以為是的人,都以為自己那個井口的天就是全部。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之又老,古人如何不如你?每個愚人都是這樣想的,下士聞道大笑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9 09:2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經當然是哲學,莊子也是哲學,千百年來的聖者人都這樣認為,就你那兩把刷子就可以否認?看看自己,有什麼料,有什麼成就,別做夢了。古代大功夫師神奇的功夫已經退化,甚至連雜技的功夫你也看不懂,如何就認為自己都對了,自己全懂?敬畏吧,蛙蛙們,別呱噪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30 16: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搜索: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宇宙与人生,人生存在宇宙中,宇宙是人的宇宙,无错吧!孔子偏人文文化,偏失宇宙自然观的研究,何成哲学体系?后继承者沿着人文方面走,不是有荀子顺天而制天的有为自然观,“精于物者而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有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解蔽说,纠正诸子偏蔽,不是具有矛盾论的哲学意义吗?《易传》的天地人参,仁义融入成三道三才的仁礼本体论,不是具有哲学本体论性质吗?船山学更不用说了。矛盾理一说,顺乎物则与疑乎人心的心物逻辑,“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的道体理论,“音容天也”的社会存在论,等等,透彻着中国的哲学味。孔子学说不具有哲学架构,不等于后来的儒学继承者就不具有研究宇宙与人生的哲学。人文文化是产生宇宙自然观与哲学观的文化源根。老子学,连同庄子学,偏宇宙自然观,偏失人文文化,方由道法自然之虚无,保持民性质朴而无为,无为可以无不为吗?荀子解蔽的知于天而不知人,张载知幽明不知有无,难道还未透彻老庄的偏失?那就再看看老子学所建构的范畴体系与儒家,特别是船山所建构的范畴体系作比对,难道还不清楚吗?理论源生于存在,再探究孔老时代的音容之天,刚脱离神道设教,进入论理学阶段的音容之天。孔老二人,各有所偏与所失,是否不符合该时代的音容存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30 18: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哲理自古有之, 哲學不是, 說哲學體系就委的有點大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 07: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68楼所论有道理。人文文化有哲理之抽象,如孔子的君子义小人利的层次规范说,有哲理。明确说,老子有“人文”,非哲理,乃道法自然的社会人生观之“人文”,抽象的无为人生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属此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 19: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9-1 07:13
68楼所论有道理。人文文化有哲理之抽象,如孔子的君子义小人利的层次规范说,有哲理。明确说,老子有“人文 ...

孔子講(有)人文, 老子講(有)哲理.

我覺得你弄反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 07: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与哲理是一体吧!我为什么称老子是无为人生道,非理道,暗有所示。建立在柔弱胜刚强之人生观基础上的无为人生道,若应用到儒家仁智理念中,于事而知,于礼言知;知事知礼,则自知者明;知人曰智,识人与用人。知事、知己与知人,务实应用到荀子的物物之功能与价值观方面,是哲理了。道为物物与道是物质,概念殊异,成儒道殊异。
老子倡柔弱胜刚强,《易传》言刚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人生观与治道观的儒道殊异。
船山有智慧性论语:“君子知刚而已,不知柔也;知方而已,不知柔也”。秉承《易传》刚健精神,本体论原则。亦有务实于人情世故的智慧性应用,“时在柔而柔以为刚,时在圆而圆以为方”。对《易传》“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易变逻辑的哲理性发挥。
《红楼梦》有句精警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内有哲理吧!
船山论存在,“音容者,人物之元,鬼神之绍也”,是否更清晰荀子的物物之道与理,即是人文,也是哲理,人文与哲理一体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3 11: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人读道德经,都是带着自己的认识感情去读的,就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法生万法(道德经生万般因缘)。
宗教者与学者的解读,都无法超越自己的感情。任何的解读,都是一种缘起。道德经只有一个,但读道者各自都心中抱着自己一*本*道德经。但如然解读没有错,但执自己的解读,是错误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5: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山城 发表于 2015-9-3 11:06
任何人读道德经,都是带着自己的认识感情去读的,就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法生万法(道德经生万般因 ...

带着自己的认识感情去读”本身沒有錯,以带着自己的认识感情去读”爲由去曲解文本意思則決非一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能開脫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08: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5-9-3 15:58
“带着自己的认识感情去读”本身沒有錯,以“带着自己的认识感情去读”爲由去曲 ...

呵呵,其实,带着自己的认识感情去解经是手心,还有一手背是----下意识的惯性解读。
假如带着自己认识情感区解,还有自己。下意识惯性解读,其实就是傀儡。


一个自然地现象出现,法家有法家的解读,儒家有儒家的认识,道家有道家的解释。就如现在人解红楼一样,千万人,有千万版本,解读着都觉得自己对。读经论道,读的是原本,各家的解读,只是辅助我们认识更多的缘起,达到不执我的境界。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故我在 + 20 呵呵,小蒙子有进步,鼓励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17: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5-9-5 06:13 编辑

關鍵就在於對上古剛剛開發出來並有些晦澀使用的古老文字、古老語句缺乏時代性的、技術性的時間限定與內容鑑定等的科學考量。因為古老的民族在萬邦時代裡出入、交流頻繁,對於一個古像形文字(畫像字)或堆砌的語句可以看得懂,卻在個各部族的發音上有所不同而造成在解釋上的差異現象,形成了遠古文句意念上的殘留問題。今天在轉變成漢字的解讀卻仍然傳承了這一組古老個部族的基因,使得各部族遺留下了自己的解讀方式。當代人很可能沒有了這等各個古老民族、部族的解讀框框,在識別古老文字、文句時借助了遠古壁畫與當代繪畫基礎的、基本的語言,從而在新時代科技知識與認知的影響下,站在了一個沒有門派的制高點上也許解開了這些古文字堆砌的語言文義,應當視之為一種時代性的突破。憑什麼還要堅持那種沒有時間限定的古文字、古語句;有門派等的舊理念,似乎這等殘缺較大的多重理念在經歷了各個王朝政用下的修飾而可用於任何時代的文義難道不可疑嗎?所謂哲學用意下的古老章句在時間限定內容鑑定上發現有著很明顯個時代意淫的技術硬傷,難道不能就此可以更正嗎?我們總是聽說:古人距離那個時代比較近,應當相信古時人們理解文句含義的確切性。其實這是一句腦殘的說法,這是對當代讀書人的智慧是一種侮辱!百分百地去依賴古人、前輩們的文義內涵,實際上是一種懶惰的用屁*股選擇閱讀立場方式的教導人,個人表示很不可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7 20:2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8-21 17:54
不主张尝别人吃过的馍馍,希望不要人云我云,独立思考与独立主见,自己弄懂的知识方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

说句心里话,我实在是没有勇气回答您老先生这个问题以证明我的观点。因为我如果在此搬出古今中外众多著名人物(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对学界有重大影响的顶尖学者一一请记住!是真正的学者而不是玩弄权术的政客!而且他们的名望及影响力绝不亚于王船山)关于老子的高度评价,难免又会有“吃别人嚼过的馍馍”之嫌,毕竟在我之前所发表的纯粹个人观点都能被扣上一顶“吃别人嚼过的馍馍”的大帽子(对此,我这个愚钝之人至今还一头雾水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7 20:5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8-30 16:48
百度搜索: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宇宙与人生 ...

哲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虽然起步较晚,但人类在很早以前就有了种种哲学性质的追问,哲学也正是在这些最根本的追问中逐渐诞生的,因为这些追问本身就属于哲学问题,我们不能因为那时尚无“哲学”这一概念而否定它们是哲学问题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故我在 + 20 呵呵,我们的确应该有些常识。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7 21:5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15-8-23 15:11
诸子百家都是在【修齐治平】的大框架中,为治理国家提供可能的思路。哲学、宗教最终用处也不外于此。
百家 ...

张先生可能是喝高了吧?怎么会对“什么是哲学”这样的基本问题都搞不清呢?
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修齐治平”永远都只能是政客的目标,怎会成为哲学的目标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即便牵扯到价值观问题那也并非哲学主流,因为哲学的重点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以及“我们何以判断世界是什么?”这样的基础性问题,这也正是哲学之所以称之为“哲”学的根本原因。我们不能因为能力所限就撤销这些基本问题,要知道人类正是由于对这些问题的不懈追问才有了今天的文明成就,因为这些哲学问题也正是科学所要追问的终极问题。认识不到这一点还搞什么哲学研究?
如果张先生认为现代哲学的宗旨就是“修齐治平”,那么,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张先生:这样的现代哲学真的完蛋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05: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陶罐上的图案,岩壁上的图画,可能不能算作文字,但是没有它们,可能根本上不会有文字。
道德经里的假设,对于万物形成的追问,可能也不能算为“哲学”,但是,没有这些假设,不提这样的疑问,哲学根本上就不能成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08: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荀子解蔽老庄说为“知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认为道的本原是物物,民所共由之道,所以有精于物者而物物,从事于社会物质生产,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人类主体吧!形而下之器本体;精于道者兼物物,道者,政治与思想上层建筑,哲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总类吧!形而上之道本体。道器一体,器即道也。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合一,即“天有其时、地有其财、民有其治”,夫是之能参的顺天而制天,物物而显扬人的主体性的儒学自然观。道是物物与道是物质,是否确立人参的主体性,显然着儒道的根本差殊。
张载提出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而不云知有无,实质已指出老子有无论之偏蔽。有无皆事物的表面现象,何谓有?已知,进入人类认知并践行领域吧!儒学认定为明,明知有之存在;何谓无,未知;尚未进入认知与践行领域,儒家认定为幽,幽是肯定无的存在。儒家是从人类认知与践行角度,以幽明论有无,所表明:人类不停顿地探讨人类未知领域的幽,也不停顿的明从幽中生,永无止境而不可穷尽的明从幽中生。“无有一极”之无极,即幽;“无有不极”之太极,即明。无极而太极之有限与无限。与人类的知能与探索精神相关的无极而太极。道家知有无,何以无为本源?又何以是无中生有?有无之道法自然,无非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成小国寡民的随流自然,轻弃人类知能的道法自然吧!
历史上出现的荀子说与张载说,基本上是盖棺论定。在现代社会愈发显示人的主体性,促动自然科学飞跃发展的今天,知于天更要知于人,知幽明以定知有无,难道不是顺理成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0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 您这一棒喝,我忽然明白了,哲学原来是供人消遣的。  发表于 半小时前

哈哈!你又搞错了,哲学不是供人消遣的,而是实实在在磨砺人的智力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10: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9-8 08:26
荀子解蔽老庄说为“知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认为道的本原是物物,民所共由之道,所以有精于物者而物物,从事 ...
荀子解蔽老庄说为“知于天而不知人”
荀子批評的是莊子而非老子,老≠莊,學術言論當注意嚴謹性。
莊子主張解放人性而荀子主張束縛人性,二者各有可取之處又各有偏頗,無所謂孰優孰劣。
推崇某人而以之否定他人,這本身就是一种“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7: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儒道佛文化背景下的中西会流,以西方文化套解中国文化,引出传统文化的变性。
首先是儒学变性,视儒学为人文,非天文(宇宙自然观);儒学为道德学,没有自然观与存在学。这是儒学本质的变性。
传统文化的变性,体现为老子学的变性。走到今天的佛道儒,视老子说为中华文化高峰,代言中国哲学。此变性的老子学成立,传统文化屈死了。
一、道是民所共由之物物,还是道是物质?弘扬人的主体性之物物,还是缺失人的主体性之物质?当想清楚!弘扬人的主体性,知幽明,弘扬的是人有知能的探索、创新精神;若轻弃人的主体性,知有无,轻弃的是人有知能的探索精神。此儒道殊异也。
二、视老子学是唯物,屈死传统文化了。
唯物论,必与民所共由之生存道结合。荀子顺天而制天之物物,以精于物者的形下器,与精于道者的形上道之合道而物物,到船山学时代,是“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成均一之化备矣”之物物。显然着人的动力能之始奏人,制度条件与文化条件限定的中奏天,方有终奏物之顺乎物则而限定的天与人。唯物论最终的哲学意义是什么?顺乎物则所限定的天与人。现实物质生产力水平之基础的终奏物,当有大中涵化成中庸体用以限定天,体以成用,用以备体,体用同源的中庸本体;各正性命,“循理而应乎事物”而限定人,“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限定天与人成昭明天体的性命学。这就是有别于西方文化套解的老子唯物论,我称之为“心性唯物”。
三、视老子学为辩证,屈死传统文化了。
辩证法,必与民所共由之本体论结合,与《易传》极深研几、探赜索隐的通志成务,人参天地的本体论结合。由矛盾——因果的存在追问与穷理,方产生辨证法。“义奠于位”的“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义辨于事”的刚柔断矣,方产生“刚柔相接而险阻生”;“义判于几”,方从“刚柔相推而吉凶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的因果路,感悟到成所以然之几的精微深处,道心微,人心危的危微之几。辩证法就是要辨识人为因果成所以然之几,方有“弥纶天地之道”之神察与神明,这就是辩证法产生的存在根源,从本体的存在追问与穷理而形成的辩证法。这就是有别于西方文化套解的老子辩证法,我称之为“心性辩证”。
所谓西方文化套解,包括现代文化人对西方文化的曲解与误解。儒学变性与老子变性,引出传统文化的变性,都是由于中西文化之间义理互不通顺,互为套解的文化产物,也是儒道佛互补之中国文化背景所“招惹”出的文化源根。
儒学是人文与天文的文化合一之儒学,道德观与自然观合一之儒学,是存在追问与穷理的存在者学说,心性唯物与心性辩证结合成民所共由的哲学体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庄一体成定论,荀子与庄子同时代人,解蔽于庄子是时代之义吧!根本论证老子说是否“知于天而不知人”,还是要读老子《道德经》。从老子时代背景的历史与逻辑去解读老子学,也从老子到庄子的历史演变所造成道家思想的演变,解读老子学与庄子学。即有异,从入世的道家演变成出世的道教;亦有同,无为自然与超脱自然所共通的“知于天而不知人”。义理的透彻,是思想定性的逻辑基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7: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的超脱自然,即超脱人世,是解放人性吗?荀子提倡以礼义管束人性,是束缚人性吗?精于物者而物物,是束缚物质生产力之心性吗?精于道者兼物物,是束缚政治管理及文化研究的心性吗?荀子的天论,是“天有其时、地有其财、民有其治”,能参之顺天而制天。为了顺天而制天,该释放则释放,该管束则管束,根据不同人有不同对待,礼治是行为规范的自觉,对乱礼治的人与事实行强力刑法手法。这就是荀子的礼法合治,与法家的君主独权专*制的法术势,犯上作乱,尊卑分明理论截断对立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8: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参考:老庄唱反调

庄子和老子是本质的不同,是和老子的观点背道而驰的,是需要大力铲除的一种迷雾。根本原因在于,老子“无为”要消灭的是管理的痕迹,而庄子要消灭的却是管理的内容,因此造成了老庄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完全不同的取向,老子从帝王到百姓培养的都是老练的担当者,而庄子从上到下培养的是不得已的流浪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先生说说老子如何从帝王到百姓培养的都是老练的担当者,随其自然,与世浮沉吧!在乱世人生可以,进入治世有为时代可以吗?在进入商品经济时代的竞争与互助平衡的时代,无为,就可以消灭人为的管理模式,天方夜谭吧!岂不是,尚属自然经济时代最前期的老子学,是管理学的鼻祖,一切管理学大师都要拜老子为师祖?以现代逻辑套解之荒谬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09:3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15-9-9 08:33
请参考:老庄唱反调

庄子和老子是本质的不同,是和老子的观点背道而驰的,是需要大力铲除的一种迷雾。根 ...

呵呵,庄子的思想境界你是领会不了的,因为你已经迷于“修齐治平”而不能自拔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4: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9-9 09:27
张先生说说老子如何从帝王到百姓培养的都是老练的担当者,随其自然,与世浮沉吧!在乱世人生可以,进入治世 ...

国学复兴网»文化论坛 › 历史文化综合讨论 › 沧浪茶馆 › 习:干部要学哪些传统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4: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了 发表于 2015-9-9 09:31
呵呵,庄子的思想境界你是领会不了的,因为你已经迷于“修齐治平”而不能自拔了。

推崇庄子的一些学者最乐于谈论的就是所谓的心胸问题,认为庄子思想将人的生命安放到较广大的天地中去寻找意义,使人的精神与外界宇宙无限的、自由地相联系、相结合,从人的精神从现实世界中提升到很高的艺术境界。认为庄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居于主导地位,而且对美学史、文学史艺术史上的影响之大,也非其它诸子能望其项背。他们好像忽略了最关键的一项,就是艺术的灵魂在哪里的问题,眼界再宽,境界再高,如果没有灵魂的支点也只能是断线的风筝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