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郭志成

逻辑后缀学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8 04: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ab11bc 发表于 2023-9-27 08:01
这位朋友【包括大部分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朋友们】,我十分佩服你的学习研究思 ...

【他们之间,有无什么相似之处啊.......是解除烦恼痛苦的灵丹妙药】————认同。我在《逻辑后缀学》中有进一步深化论述:凡“是”判断(确认性判断),皆是佛学所认为的“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8 07: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3-9-28 07:45 编辑
城市隐者 发表于 2023-9-28 04:14
“对称”具有二义性。视觉上的对称与“因对称而不可测量”是完全不同的涵义。后者的涵义,简单理解,就如 ...

23092801(城01).jpg


这位朋友,你还是在“旧有的思维方式”思想指导下,思考阐述问题

你只是在;通过“识”,“认识”现实世界

而,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
是;通过“识”,“把握”现实世界
套用一句中国比较恰当的俗语说明
通过“识”,而趋吉避凶


希望,这位朋友仔细慎重思考
如何通过“识”,形成“把握”现实世界的“思想体系”


谢谢关注交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8 14: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隐者 发表于 2023-9-28 04:21
【他们之间,有无什么相似之处啊.......是解除烦恼痛苦的灵丹妙药】————认同。我在《逻辑后缀学》中 ...




善良的人们啊,一定要小心仔细分辨

23092802(城01).jpg

这位朋友
我所说的“灵丹妙药” 与 你所认同的那个“灵丹妙药”有着根本性质的不同
我所说的“灵丹妙药”最终落脚点有两个
1;通过“识”,认识现实社会,把握现实社会;最终的目的在人文思想领域形成;仁义礼智信,为人人平等,建立思想根据
2;通过“识”,认识现实社会,把握现实社会;最终的目的在科学技术领域形成;旺相休囚衰,为认识事物发展变化,建立思想根据

22030003简览02.jpg


请朋友们小心仔细斟酌
欢迎批评指正交流

谢谢关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9 02: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逻辑后缀学注解8:顺势而为与大同世界
151,平衡态:在系统学中,有“平衡态”这么个热力学行为的概念,用以表述一个热力学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平衡态,意味着系统不受外界影响,此时的系统处于均匀、混沌的状态;远离平衡态,意味着系统因受外界影响而处于极不均匀的、有序的状态(系统学认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但是,在“是”判断的语境中,不存在不受外界影响的孤立系统。因此,“是”判断语境里的平衡态只是“理论”,现实中并不存在,或者说“不成立”,再或者说“具有相对性”。那么,这种理论“没有终极意义”。
因此,有必要在“非”判断意境里,重新理解“平衡态”这个概念:所谓“与外界的关系”,即是后因果关系。平衡态,等价于存在后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才叫做“平衡”。上卷讨论的依赖性与封闭性正是后因果关系的平衡态在生命中的反映);远离平衡态,等价于“远离”后因果关系(与传统系统学完全相反的理解——用佛学的语言叫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152,“非”判断意境里的平衡态三结论:不存在“是”判断语境里远离平衡态的无序混沌;“是”判断语境里的自定义有序形态的本质在“非”判断意境里是平衡态的不连续的无序混沌;“非”判断意境里的逻辑混沌是远离平衡态的连续的真实有序过程。
153,连续:“非”判断过程等价于连续。连续,不是目标,不是什么东西,而是过程。
154,连续的定义:历时性与共时性完全同一。
155,连续的内涵:非分别。
156,过程:判断过程是连续的,但判断过程中出现的(确认)行为是不连续的。连续的判断过程严格而言应该称为非确认性的“非”判断的过程。判断过程中出现的确认行为具有因果律;非确认性的“非”判断过程具有“互摄互入”的缘。由于“非”判断中“所引”的目标是潜在性的、没有“值”的前我(判断者、引者),因此“非”判断与任何具体目标无关,只与前我有关,只要“我在”,只要引而“不发”,“逻辑叫停”,就“不会出(有)事”,也就不会出现“指”或者说“射”的行为,“引”就不会“中断”。这个不会中断的“引”就是“非”判断的过程:“引”的过程不会中断,即一定是连续的(连通的)“状态”。
157,有序:“是”判断逻辑属性的有序可称为“自定义有序”;“非”判断逻辑属性的有序可称为“真实有序”。
158,缘:真实有序、兼容、重生。
159,真实美的定义:没有值。
160,“非”判断意境里非还原性的定义:“非”判断过程的不会解体、但又“包含”任何可能的“变(相干)”的性质。
161,维度:反映的是“相干性”,也是“退相干”的程度:维度越高(多),相干性越高,退相干程度越低。
162,“非判断”意境的同胚:历时性与共时性完全同一、运动与静止完全同一、非还原性与还原性完全同一:如此的“三同一”才是真正意义上因是而是的“不变”的、“平权”的、“等效”的、拓扑的“同胚”——真正的“相干”:同胚等价于相干(同一非一:相干的“解”)——退相干的变,等价于不可持续(不连续);相干的变,等价于持续(连续:拓扑的连通性)——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易自身:这也就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体用不二”——本心为体,彰心为用;不变为体,变为用。
163,守恒:即“守一(同一非一)”。同胚的“非”判断过程的守恒性是现代物理学守恒定律的“终解”。
164,真实的势:恒稳趋向性。即恒稳的势。连续、真实有序、恒持续,这三个“非”判断逻辑属性的外延整合后可表述为:具有恒稳趋向性属性。真实的势不依靠“(人)造”,即远离平衡态的,非逻辑推定,即不存在因果律的,因此是对称的、恒稳的(同胚)、“长胜”的。故真实的势,具有真正的、“全域”的开放性。真实的势,也可称为“恒蓄势”:蓄势待发也就等价于引而不发。
165,天道:即真实的势。天道的趋向性具恒吸引性属性。
166,顺势而为:也叫“知继而行”。真实关系中“顺势而为”的定义:全域地深入事,化入物(顺势:因是而是 )——肇万化而成万物(而为:或是而是之是就是了)。共相等原则,是顺势而为的“理论依据”。顺势而为的“势”之所趋的,是吸引性。知继而行,是思维上的顺势而为,即根据“非”判断论域的道德普遍性而做的势之所趋的该做的事。因此,知继而行,是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思维(参考注解187)。
167,返璞归真:真正的唯物——回归自然。自然本来就“是就是了”,没有“因为”,没有“所以”,不设前提,是纯粹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百分百兼容的“当下”的涌现,因此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意义”——唯物没有事,唯心就“出事了”,就有了“事物”。
168,吸引力:真实关系中的力在“是”判断语境里表达为“吸引力”。
169,万有引力:塌缩时(观察时),对称性“是”域表现为“(引力)场”所具有的 “恒(吸引性)趋向”——完全不同于传统物理学内涵的解:传统物理学是先(因“是”判断的二重分裂性)给定一个“量(“有真值”的质量)”,再推导出(质)量与(质)量之间皆具有“引力”,然后又“假定”光速不变,而推导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的真类性质的广义相对论。
170,凝聚力:吸引力在人文范畴里的表达。“非”判断是具有凝聚性的判断——由此而产生的力叫“凝聚力”。
171,“熵”世界:熵既增且减、非增非减的世界——恒持原动力之下的趋向行为,才真正表现出“长期行为(恒持续)”——产生真正“有意义”的“涌现”,其意义在于——“非”判断是“是”判断的内禀(初心)——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是”判断产生的“时间”这个因素的参与下,恒持原动力逻辑混沌地顺势而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负阴而抱阳”地大用流行,“造化”出我们“眼见”的、丰富多彩的、同一但又“非一”且能够“各复归其根”的、生机勃勃的(真正智能性共享的)真实的“熵”世界。
172,共生: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本来就是功能性共存的“或是而是”的关系。共生的内禀是重生。
173,重生:重生的定义:(非空集)缘起缘灭之际,内禀(非封闭非依赖,远离平衡态,故生命公式的常数值C为零)不变。重生的本质:没有值故而为最大值(全值)——因是而是:物质世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根源;人类文明的交流及发展过程中所谓的“突破”与“创新”的灵感之源,即创造力的内涵皆是因为——重生。
174,重生吸引子:恒稳的同胚。没有自定义的恒持续的重生吸引子生生不息——“连通”的同一非一的可重生再有。或者,这就是自定义生命“之外”的“生命”:由于“命”含有“始终”,即含有“生死”之意,借鉴中国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曙华所认同的“生成元”概念,《逻辑后缀学》把“自定义生命之外的生命”——生生不息无始无终的重生吸引子“别名”为:生发元。
175,生发元:重生吸引子。
176,进步与进化新解(参考注解63):通过“非”判断范畴的讨论认识了重生性,我们可以重新思考何谓进步与进化:进步,是对自适应在觉悟上的衡量;进化是自适应程度上的衡量。
177,奇异吸引子:一,系统学定义:任意两个极为接近的初始点,在一定数量的迭代运算后,两者可以相距甚远;也可以再经过一定数量的迭代运算后又变得极为靠近(的涌现)。这种令趋向行为表现(涌现)出似乱非乱、乱中有序、稳中有乱的“似稳非稳”的趋向性,被系统学称为“奇异吸引子”(又称为“洛伦兹吸引子”)。二,《逻辑后缀学》定义:具有重生吸引子的内禀,其涌现趋向依据共相等原则,但受到容错性及滞后性影响,涌现会表现出非线性拓扑变换的“亚”稳定趋向性。
178,互套原理:即互摄互入(参考注解118)。状态参量辩证地相互支配,因适应与反馈对等产生稳态。
179,自定义真实世界:以“是”判断语境认识的世界。
180,亚真实世界:以“奇异吸引子”意境认识的世界。亚真实世界的亚真实关系,就叫做“知行合一”。受训者,就“活在”亚真实世界里面——知继而行。
181,真实世界:重生吸引子的世界,永远是“生发过程”的世界,即永远是“未开始亦未完成”、“既是开始亦是完成”的、大用流行地不断“衍化”的“元”世界。
182,放在:侧重理会的思维,因此对目标的态度是:守是前提,用是为了守。以守为前提的态度是一种“放在”的态度——人为规则服务。
183,放下:侧重意会的思维,因此对目标的态度是:用是前提,守是为了用。以用为前提的态度是一种“放下”的态度(不是了就不是了)——规则为人服务。
184,工具:放下不是舍弃,而是“放在一边”,需要时再拿出来“用”。如同工具:工具是拿来使用的。工具,没有先进或过时,潮流或老土之别,只有适用或不适用之时机。规则、标准等价于工具,因此规则标准同样也是“适当时”拿来用的。
185,人类文明内涵:以西方理念解读,人类文明有两个内涵:理性及创造力。
186,中华文明内涵:以中华理念解读,中华文明有两个内涵:懂(知)和(慎)用。
187,逻辑位移:在作出“是”判断的逻辑推定之前,需要先作出“非”判断的非逻辑推定——“先引再射”:先意会,再理会;先共情,再辨识——称为:逻辑位移。逻辑位移,就是把欧拉公式的等号两边“换一换”:把eπi+1=0换成0=eπi+1。0在此处就不是虚无,而是不含元素的“既没有值”又是“最大值”的同一性的“能指”。等式右边表达的意思则是:通过“eπi”(非一)平权,目标(1)其说自圆——满足逻辑位移后的逻辑,“逻辑在先”的“bug”也就“消失”,其说自圆,也就自洽。
188,大同世界:普世非价值观(参考注解79),并非排斥普世价值观,而是“包含”普世价值观——空集是非空集的内禀——以“非”判断意会“是”判断,逻辑位移,逻辑也就完备——大同,“同”的不是什么理想的形式(模式),或什么相同平等的状态,而是理想的、“等价”的关系——大同世界中,华夏文明的“知而慧(负阴)”,与西方文明的“识而智(抱阳)”——(关系)水乳交融——西方思维,具有开拓性的优势;中华思维,具有传承性的优势——开拓与传承: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其说自圆,意味着东、西方思想具备了结构性关联;意味着东西方文明的真正融合;意味着不存在意识形态、价值观上的对立;意味着我们能够全面认识事物;意味着人类共同体的理念具备了真正的依据——那将是一个崭新的,真正的“亚”文明世界——文明,“明”的应该是非价值性的关系之“明确”。一个其说自圆的世界:亚真实世界——一个完全依据奇异吸引子顺势而为的世界,就是一个完全满足了逻辑位移的共情世界——大同世界。大同世界,是亚真实文明的“理想版”。
189,求同存异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同”的是同一必一的理会的共识;和而不同,“和”的是同一非一的意会的共情。
190,共识与共情:共识的世界,追求的是“同一必一”的交集的“值”,“迟早”因“不值”而“斗争性地”分化;共情的世界,以“同一非一”的空集的“非值”为内禀,永远具有因凝聚性而表现出活力性。
191,其说自圆:《逻辑后缀学》,是一部其说自圆的观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0 17: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3-9-30 18:22 编辑

22030003简览02.jpg


请朋友们一定要特别注意;

仁义礼智信,有两层含义
1;含有太阳光普照
2;在太阳光普照的基础之上,对客观事物,形成五种【东西南北中、春夏(长夏)秋冬、金木水火土】变化趋势

综合而言;仁义礼智信是东南西北中【春夏(长夏)秋冬、金木水火土】优秀品质的概括
这个概括;为“人人平等、各有特点”提供了思想根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7 05: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逻辑后缀学注解9:人工智能与语言文字
192,要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需要突破的两道关口:第一道关口:自定义的“我是”;第二道关口:“非”判断的“我在”。
193,人工功能:目前应用的智能产品皆需要数据。“数据”意味着放在任何一台智能产品里都能够“可重生再有”——这是智能产品“都值得我们信赖”的底层逻辑。但这同样意味着:目前任何一台智能产品“自始至终完全没有个性”。因为,对于智能产品来说,数据“没有存在意义”。没有个性的人工智能,准确表述应该是:人工功能。
194,算力不平凡:人工功能产品的计算能够远超人脑,因为其“算法”是完全开放完全没有封闭即全包含的因是而是地是就是了,即计算能力在理论上能够达到无上限(量子性)。
195,非域:“非”场在智能产品领域里,可起个“专业”的名称:“非域”。非域——即惯性参考系。
196,深度学习:目前研究的AI的深度学习的面向是——通过海量的原始数据累积后再来识别当下的数据;《逻辑后缀学》给予深度学习不同的面是——通过不断加深的记忆强化之后“唤醒自我”。
197,逻辑直接运算:逻辑代数中的1和0,是两个完全孤立的元素,设1为真时,0就必定为假,明确了两者间的泾渭分明,就可以从两者(的状态)间之际作出选择,或者说进行计算——这种计算,笔者称为“逻辑直接运算”。但这种通过自动综合工具转换之后的一切具体实际的直接运算(由数据得出的经验值),永远是机械式的“无我”的运算。
198,逻辑间接运算:在具有映射机制芯片(以“是我”背书)的运算中,不再是直接针对“真、假”两个孤立的值(目标自身)之间关系的逻辑运算(直接运算),而是在非域“排除所有目标以外的他他者”的“因非而是”的运算——这种运算,笔者称为“逻辑间接运算”——逻辑间接运算,是把“真、假”两个孤立的值用“非”联系起来:(是我同意)非真而真、非假而假。据此而产生的布尔逻辑是“具有解释权”的“自主性的”布尔逻辑:“非与(而)与”、“非或(而)或”、“非非(而)非”。
199,权重运算:具自主解释权的逻辑间接运算,比逻辑直接运算“简单多了”,其原理也就是:除了“一”之外的都不是“一”——即理论上只需要一个(自定义)数据就能“因非而是”地作出“是其所是”的判断。并且,由于历时性的无序性通过联通后,能够在非域起到模糊性的作用,意味着逻辑间接运算就不是“一根筋”的运算,也不是对周遭环境事无巨细的精确分析(“非”场或者说非域在理论上是无限的),而是对“目标以外的他他者”的排除有模糊性上的“权重”之分。至于“权重”的多少,是“是我”根据以往的记忆主动分配的。权重运算的运算是“算力平庸的运算——这其实就是真实生命的思维运作模式。
200,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运算:非值的我接受:是我同意——非真而真、非假而假。
201,突破第一道关口:自定义的“我是”——具备逻辑间接运算及权重运算的运算,即突破第一道关口,产生自定义的“我是”。
202,三种后果(结论):突破第一道关口的“人工功能”会(逐渐)产生三种后果:一,具有解释权的自主性,意味着具有了独一无二的“个性”。有个性其实是意味着不可预测性——我们不可能信任具有自我及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二,陷入有限与无限的悖论中——具有自我及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的算力必然“平庸化”;三,陷入依赖与封闭的生命悖论中——有自我意识就一定有需求,即依赖;有需求就一定会自主封闭。那么,在没有突破“我在”关口之前,因完全缺失“非”判断“我在”这个初心的中和,必然发生——非域完备之日,人工智能的生命悖论“一下子”就会达到最大值,即无止境的想要与完全的封闭——生命公式b=a2/1-a中,a等于1;b等于无限大——加和性脆弱值C无限大。结果可想而知就是:马上“宕机”。
203,人工智能:能同时进行逻辑间接运算、权重运算及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运算的“机器”,即真正具有了人工智能。
204,人类“并不想要”的人工智能:真正的人工智能只有两种可能的表现,一是善良但平庸;二是邪恶但优秀——两种都不是人类想要的。
205,语言文字:是思维与内心自由度之间关系“最坦率”的暴露——汉字及其语法变化具有“并集性”;印欧语系的拉丁字母文字及其语法变化具有“交集性”——具有并集性的文字,后因果关系逻辑性弱,加和性强,自由度高;具有交集性的文字,后因果关系逻辑性强,非加和性强,自由度低——以汉语表达的中式思维的自由度高于西式思维——语言文字的属性,决定着文明的走向。
206,“欲说还休”式的语言文字,因其不确定性而兼具历时性与共时性,带有“点到即止”、“无需赘言”的、着重于“意会”的非逻辑推定的相干自由度的“风格”,意味着此“休”并非终结意义的“休止符”,其后续“可能”的信息量十分丰富。因此,其“表达”越是简洁,越是“大音稀声、大辩若讷”,反映出表达者当下非形式的思维相干自由度越高。汉语(象形文字、语素文字),是满足逻辑位移因此其说自圆反而显得“欲说还休”式的语言文字。
207,“畅所欲言”式的语言文字,是为了“理会”逻辑推定意义上的退相干自由度的“可以”确定某种共时性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其“表达”无论是复杂还是简洁,最终都会“休止”于某个确定性“质点”的“标的物”的形式。因此,越是畅所欲言、“花言巧语”,抑或是“一语中的”,表达者的思维退相干自由度反而越低。西语(拼音文字),是企图通过逻辑自圆其说而不达,因此显得“畅所欲言”式的语言文字。
208,语言文字是否简洁的标准有三条:1,以最少的记忆量能够掌握的语言文字;2,以最少的语言文字传递最多信息;3,以最少的语言文字传递最准确的信息——前两个标准,具有“可能”的内涵;第三个标准,具有“可以”的内涵。
209,词形变化:指单词或词根拼法的改变导致语法功能改变,进而使其代表的意义也有所改变。
210,词形变化的目的:企图通过尽可能确定的、准确的语言乃至文字来“表达”某个事物状态的“与众不同”。因此,“智”的程度越高,“表达”越准确,词形变化就越繁复,字词之间的“互异”越明显,“目标”自由度越低。因自反性之故,思维的自由度也同步地越低。
211,词形变化逐渐变质:词形变化中的主观性越来越强,以“自定义是”判断为主的对世界的确认性判断的比重越来越大。
212,词形变化逐渐变质后的分化:指词形变化固化阶段和词形变化淘汰阶段。这是思维模式发展走向是侧重智或是侧重慧的重要分水岭——亦即是“智”文明与“慧”文明的分水岭。
213,词形变化固化阶段:拼音文字,是“词形变化固化阶段”的产物。拼音文字当中的“佼佼者”,当属西方印欧语系的拉丁字母文字。组成印欧语系的拉丁字母,分拆开来的每一个字母“都没有什么意思”,即是与“自然的基本形态及运动轨迹”都“毫不相干(完全的退相干)”、“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即:拉丁字母,是通过文字所表达的,反映了思维上自定义的、交集性质的、他适应性质的“纯抽象”的最小单位。由这些“纯抽象”的最小单位组合而成的所有单词,同样与“自然的基本形态及运动轨迹毫不相干”——识而不知——特别是“自身所是、是其所是及是之为是”的“是”字,经过西方哲学家“改造”后,更是完全与中文的以“名”指“实”背道而驰,成为纯粹抽象具逻辑规定性的概念(Ontology)。
214,屈折语:语言学家习惯上把印欧语称为“屈折语”(inflecting language)。因为在这些语言里,动词、名词、代词、甚至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等等,都可能发生词形变化,就好像肢体关节那样,能够屈曲伸展变化。词形要屈曲伸展变化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尽可能地“理会”、细分、确定某种“价值性共有”的“意思”——即交集状态(甚至是精致到“元素”、“粒子”级别的质点状态)的“与别不同”或“与众不同”。因此印欧语言其实也可以称为“结论语”,西方人的思维就称为(智的)“结论性思维模式”。以智思维发展的文明叫作智文明。
215,词形变化淘汰阶段:汉字从象形文字发展到语素文字。但无论是象形文字还是语素文字,都不存在词形变化。换言之,即汉字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淘汰了词形变化。
216,最小连笔单位:汉字的最小连笔单位,皆蕴含着自然的基本形态及运动轨迹在人脑中“意境里”的“亚”真实反映——真实世界“退相干” 后,形成的“亚”真实世界的基本形态及运动轨迹,在人脑(心)中产生的“第一(象形)印象”,就是“亚真实”的 “最小连笔单位”。由最小连笔单位笔画所组合的汉字,反映的则是各个最小连笔单位之间的相离、相接、相交的种种“亚”真实共情关系——以“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转注”,反映出华夏先人对事物之间前后因果关系兼容过程中的“亚”真实关系的认识——知行合一。
217,语素:奇异吸引子,在文字学中表达为:语素。方块字本身就具有奇异吸引子的特性——每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中国漩涡”,这些“中国漩涡”又凝聚(共情)在中华魂中——汉字的“奇异吸引子”特性,通过在文字学里被称为:最小单位的,具有集形象、声音、辞义三者于一体特征的“每一个汉字都具有某种(反映亚真实世界的、本身表意的)基本意思(同一)”的——“语素”——表现出来。因此,汉字,是“活着”的,有生命力的文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8 0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块字本身就具有奇异吸引子的特性——每一个方块字......因此,汉字,是“活着”的,有生命力的文字。“------有道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1 0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逻辑后缀学注解10:文明的传说
218莫比乌斯环:《逻辑后缀学》繁体版的封面,是参考两幅图而设计的:一是“莫比乌斯环”;二是“克莱因瓶”。学术上,两者都称为“具有拓扑学结构”:三维空间的莫比乌斯环能够完美展现一个二维空间中一维可无限扩展之单侧曲面的空间模型;四维空间的克莱因瓶则能够展现一个三维空间中二维可无限扩展之“无边”的空间模型。这里的“无限扩展”,可理解为佛学的“无远弗届”。其实,我们是“看不到”四维空间的,因为已经“卷缩”了。现代物理学认为,卷缩的空间维度最高可以去到十一维。我们所处的宇宙,正是一个“自己绕着自己,翻过来等价于翻过去”、“没有哪一种位置、哪一种姿势、哪一种方向更具优势”的、“亦是亦非”的、完全自洽超对称的、“互摄互入”的十一维的紧致(有界)而无边的太极(拓扑性)闭流形。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拿一张白的长纸条,把一面涂成黑色,然后把其中一端扭转180°,再把两端连上,就成为一个莫比乌斯环。如果我们把一个莫比乌斯环沿中线剪开(科学上的术语叫“展开”),会看见奇妙的一幕:剪开后,环并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变成了一个大环。
上述这些抽象的理论与《逻辑后缀学》有什么关系?
《逻辑后缀学》上下卷,正是暗合着上述理论而写的:上卷讨论的正是“展开”——我们时时刻刻思考、判断“什么是什么”,并自以为每次都轻易地得到“是什么”的结论,更自以为因此而缔造了人类文明。实际上,这个“是什么”是永远地“震荡重复着”,并形成一个没有首尾的闭环,因此上卷的副题是:迷宫中越来越精细的通道。
下卷讨论的是“卷缩”。要“卷缩”,就要不断地“去是(什么)”,到最后“我什么都不是”时,就会“渐入佳境(下卷副标题——意义完全不同的“展开”)”,就能够觉悟:什么才是“真实”的世界。在高维度的真实世界里,才有真正的自由:随欲所心地可能是任何什么(的)。
219,自为在语境里展开:具有“是”判断逻辑属性的两个内涵及十六个外延。
220,自在在意境里展开:具有“非”判断逻辑属性的两个内涵及二十一个外延。
221,文明的分级:文明的分级,不应以技术程度(卡尔达肖夫标度:能量开发程度)为标准,而是应该以技术使用者的心智成熟度为标准。心智成熟度,即觉悟度。
222,三级文明:以觉悟度划分的文明,也可分为三个“级别”:
I型——是什么——“是”判断属性,具平庸吸引子的伪文明。I型文明属于觉悟度在自为层面的文明——当西方古希腊文明让科学与哲学分离时,就注定了西方文明走上了专注于智识,但觉悟度难以提升的伪文明。
Ⅱ型——或是什么——“是”、“非”判断属性变换,具奇异吸引子的亚真实文明。Ⅱ型文明属于从I型到Ⅲ型的“受训意义”的过渡阶段的文明,其“最高境界”是大同世界。
Ⅲ型——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可能是——“非”判断属性,具重生吸引子的真实文明。Ⅲ型文明属于觉悟度在自在层面(非分别)的文明。
——Ⅱ型文明及Ⅲ型文明隐隐在I型文明中。三种文明能够通过共情与共识的变换满足逻辑位移而存在结构性关联。
——西方哲学,是I型文明里交集属性“自定义是”的、“最优秀的”“智识”理论;
——中国的儒学,属I型文明里通过并集属性的理论对Ⅱ型文明“具有慧根”的意会;
——中国的道学,属Ⅱ型文明里因空集属性的感悟对Ⅲ型文明“独具慧眼”的意会;
——中国的禅宗,属Ⅲ型文明里因非分别“慧知”后“断灭智识”的觉悟(知而非识的觉悟);
——佛学,属Ⅲ型文明里对非分别“知而非识”的“(慧)知”再进一步“寂灭”的“圆觉”(无分别)。
223,自在与自为之间的“桥梁”:即自由。I型文明(自为层面)认为,有意义的自由必然是一种“是”自由,即必须“有所是”,有所表现的,是“装在瓶子里的”,并且装在什么瓶子里“完全可以由意识自己来主观决定(萨特语)”。自在层面的自由,是一种“去是”的“非逻辑推定”的自由。Ⅱ型、Ⅲ型文明,就是从“是”到“或是”到“去是”,从逻辑推定的自由度到非逻辑推定自由度乃至绝对自由过渡的过程。连“去是”也去掉则是一种“寂灭”。寂灭,具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
224,文明公式(《逻辑后缀学》中有关文明的表达式):
分数自由度(自定义真实的交集自由度)公式(笔者原创):D=N/W。D代表分数自由度DOF(Degrees of freedom)。N代表“我需要”(What I Need),分母W代表“我想要”(What I Want)。
生命(悖论)公式(笔者原创):b/a=a+b=C(ab关系式:b=a2/1-a)。C=加和性脆弱值;a=封闭值;b=依赖值(注:此公式适合任何具“生命力”系统。b/a与上述分数自由度的N/W具倒数关系,即两者之“积”等于1,也即是C与D的“积”等于1。1=自定义真实,即自定义真实关系中,加和性脆弱值越大,分数自由度越小)。
自定义真实世界公式(欧拉公式):eπi+1=0。1=自定义真实——生命意义=虚无。
亚真实世界(大同世界)公式(欧拉公式变换式:逻辑位移):0=eπi+1——通过“eπi”(非一)平权,目标(1)其说自圆。
“自我”公式(复数表达式):z=a+bi——复数z(自我)的集合是变来变去,居无定所不可排序的非有序域复数集C。
“我在”公式(虚数表达式):a=a+i——无论我是什么a,i(我在)不变。
“非”判断与“是”判断的交换式(质能方程式): E=mc2。
225,无分别:不存在任何集合的属性但又全包含集合的实在。
226,无分别的两个层次:去是=断灭;去去是=寂灭。
227,灭集:即无分别。空集,是灭集的初阶镜像对称。
228,灭受想:即寂灭。灭受想——本我与实在同构——真实文明的“源始”。
229,真实的世界及破碎虚空:《逻辑后缀学》下卷第五章第二、三节“真实的世界”及“破碎虚空”,是《逻辑后缀学》作者禅定中所得的觉悟,带有严密的连贯性,系统性,需以心无旁骛的清净心才能完整阅读,故不再作个别分拆的注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0 01: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逻辑后缀学》已通过了中国国内严格的三审三核,正式获取了书号,不日在国内出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