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ooper

[原创] 道德经新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8 09: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 发表于 2013-6-28 07:49
哈哈,你以后会懂的。

不需要以后,我现在就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你这不是在解释《道德经》,而是借《道德经》的文本来解释你自己。因此,你不但可以看去抹去《道德经》文本原本表达的意思,将你的意思代替原本的意思,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编排《道德经》的文本以切合你的思想观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8 09: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 发表于 2013-6-28 08:02
疯狂历史

    十月革*命的初衷是列宁以为,谁执政,谁就会在大选中获胜。但就在*十*月革*命次年的1 ...

兄台想过没有,“列宁同志”为什么敢而且可以这样做,而……安德鲁·杰克逊……富兰克林·罗斯福……贝拉克·奥巴马等等却不敢也不会这样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9 08: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故能勇 发表于 2013-6-28 09:49
兄台想过没有,“列宁同志”为什么敢而且可以这样做,而……安德鲁·杰克逊……富兰克林·罗 ...

哈哈,蒋经国呢?林肯解放黑奴呢?再说一次,历史从来不是人民创造的,你以后会懂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9 16: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哲有句名言:不要与成功者讲道理。
同样是名人,成功者总是天时地理人和的结果。而失败者,纵是智慧极顶,天地不予机缘,成功总是镜底水月之梦。
时人与成功者讲道理,讲不出名堂,因为人家既然成功了,总是他有着道理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3: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聊下儒教,儒教在一个混沌未开,极度愚昧的世风状况下,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起到了规范、引领、解惑和凝聚的作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3: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作为儒教基础的论语,仅是些片言只语,不是哲学,没有前因后果,没有逻辑,无法演绎。从而导致,它其中的每一句话,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无数个意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3: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它理想体系的原始,导致当面对不断进步的社会时,它反而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从而成为一种邪教。因此,它的落后和被淘汰就应该成为一种必然,因为整个社会不可能为了适应它而克己复礼回到2000年前的春秋和周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3: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评价一种理论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阻碍或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当然这种进步既包括物质上的,更包括精神上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3: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印度是民*主制度,但其实还不完全是,因为他只有民*主的形,而没有民*主的实。而这主要是因为印度的种姓制度所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3: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的种姓制度显然是反民*主的,并且是极端落后的。然而奇怪的是,为何印度人总体会接受这样的制度呢。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他们为何不造*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3: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明显,这又与印度的宗教相关。印度教与佛教相似,是强调出世的。这一宗教形式很好的维护了印度的现存制度。相信只要是中国人,就很能理解印度教。其实儒教的那一套很有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精髓。应该是殊途同归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3: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说明的是,儒教尽管落后,但它至少维系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范式,不至于让人民堕落到与禽兽无异。但它的极端落后性,及其阻碍社会进步的作用也是无容置疑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1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8-21 11:29 编辑
cooper 发表于 2013-2-24 13:19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 ...



“报怨以德”;若能唯道是从,也可为善诶!

也言及“孔德之容”,这不够看的孔德,也就是符合那“道”之德而已。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见:http://bbs.gxfxwh.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1225&pid=166499&fromuid=2406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7 21: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8-21 10:12
“报怨以德”;若能唯道是从,也可为善诶!

也言及“孔德之容”,这不够看的孔德,也就是符合那“ ...

那个链接是你的解?不是开玩笑吧?这里的孔与孔子无关,你不会不懂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7 22: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6-29 16:39
今哲有句名言:不要与成功者讲道理。
同样是名人,成功者总是天时地理人和的结果。而失败者,纵是智慧极顶 ...

似乎说的很有道理,然而却忽视了不同的语境和环境。从语境角度,你可以完全无需与成功者面对面讲道理,完全可以自说自话,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自然有听众;而从环境角度,现在讲道理的途径很多,当然,前提是,不会说你是造谣而把你抓起来。
比如,金3是成功者,然而至少在这里,他并非是真理的化身。
西方教育强调质疑,并可以针对所有人,这与我们这里的盲目的名人崇拜显然不同,应该属于文化差异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7 22: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6-29 16:39
今哲有句名言:不要与成功者讲道理。
同样是名人,成功者总是天时地理人和的结果。而失败者,纵是智慧极顶 ...

并且成功本身就是相对的,这点道德经已经说的太多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7 22: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故能勇 发表于 2013-6-28 09:42
不需要以后,我现在就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你这不是在解释《道德经》,而是借《道德经》的文本来解释你自己 ...

我真的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编排道德经,可能是你版本看的不多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10: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8-28 14:49 编辑
coop 发表于 2013-8-27 21:27
那个链接是你的解?不是开玩笑吧?这里的孔与孔子无关,你不会不懂吧?

那链接是我作的解!
这个解太不符合大家的认识是吧?可这就是实实在的解。

这里的“孔”其实是与孔子无直接关系,却与其后裔之作为搭上了些干系。
{:soso_e182:}谢纠正我之错。{:soso_e181:}   {:soso_e183:}

就是不知孔子的二祖:孔父嘉→...→...→孔防叔与“孔”是何干系???



{:soso_e113:}我还真以为没关系呢?呵呵!

“其(契)母亲(简狄)吞食玄鸟卵(子)而生”。“地”之鸟该是白色(或许也可以是黄*色)的,“
玄鸟”者,黑也,“天”属之鸟,此即是孔鸟也!咳,关系原来在这呢!!

————什么“孔子应当姓“子”姓”,就该姓这个原本之“孔”之姓氏!!
其高祖:出身于“孔”,看来是确定无疑的。

“孔”又姓。《廣韻》殷湯之後。本自帝嚳妃狄吞乙卵而生契,賜姓子氏。至成湯,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後代以子加乙,始爲孔氏。http://www.zdic.net/z/18/kx/5B54.htm


血缘谱系
宋湣公(子共)→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祈父 →孔防叔→伯夏→叔梁纥→孔丘

孔子是殷人的后裔。殷人的始祖是契,契的母亲叫简狄。相传有一次,简狄在郊外,忽然飞来一只玄鸟,简狄无意中吞食了玄鸟的卵而生下了契。契长大后辅佐帝舜有功,因其母亲吞食玄鸟卵(子)而生,故被赐姓子。按道理孔子也应该是子姓,但我们通常所说的却是孔子“姓孔,名丘”。这是什么道理呢?

宋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微”是国号,“子”是尊称), 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吕氏春秋》称微子、微仲与纣王三人同母,但是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时尚未成为妃,所以是庶子),宋国开国远祖。初封于微地(今山东省梁山西北一带),后世因之称为微子启(或微子开)。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 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吕氏春秋》称微子、微仲与纣王三人同母,但是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时尚未成为妃,所以是庶子)。
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去世后,子宋公稽继立;宋公稽去世后,子丁公申继立。宋丁公去世后,子闵公共继立。宋闵公去世后,弟炀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于是弗父何之弟公子鲋祀杀炀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拒之,于是公子鲋祀成为国君,是为宋厉公。弗父何成为正卿。
被称作“仁人”的微子,当上了平叛后的宋国国君,以殷朝贵族的身份,替周朝统治着居住在东方的殷代遗民,宋国在当时又是一个地位很高的公国。因此孔子及孔氏子孙便极力说自己是微子之后。其实,微子只有一个儿子,微子启死时,他的儿子早就死了。周朝封的宋国,实际上是由微子的弟弟仲思衍传下来的。
         《孔子世家谱·纂要》记载:“至微子启,封宋上公,奉商祀。启子早亡。舍孙立其弟衍,即微仲也。”《史记集解》引《礼记》说:“微子舍其孙?而立衍也。”郑玄注释说:“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可知微子之王位为其弟继承,是按照殷人兄终弟及之俗。
         仲思衍之后,先后是宋公稽、丁公申、?公共。?公共去世后,宋国发生了一次政*变,根据《史记·宋微子世家》的记载,这次政*变的情况是:?公共死后,由他的弟弟炀公熙继位。?公之子鲋祀杀*死炀公而自立,并说:“我当立。”这就是厉公。
         根据史书的记载,?公共还有一子叫弗父何,并且年长于鲋祀。这位弗父何就是孔子的先公之一。《孔子家语》以后的典籍千篇一律地认为,弗父何为长子,应当继位,而弗父何不接受,把君位让给鲋祀,自己则甘愿做宋国的卿大夫。近人有的著作也说:“弗父何,宋闵公的儿子,厉公的长兄,他本应做宋君的。没有做,便让位给他弟弟。”(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第五章第85页)但从鲋祀自称“我当立”来看,弗父何很有可能是庶子,而鲋祀是嫡子。因为在那时,庶子是没有资格继承君位的。
         但无论如何,鲋祀即位,弗父何是做到了卿这样一个位置的。这样,他就成为孔子先公中第一个宋卿,孔子先公的贵族身份也就由此从公降到卿了。
         弗父何以后,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先后继承父爵为宋卿。其中以正考父政绩最为显著。
         关于正考父,《左传》昭公七年九月记载他“历佐戴、武、宣三公”,是三朝元老,不但从不奢侈骄傲,反而越发谦逊俭朴。《左传》昭公七年又记载他曾在家庙的鼎上作过如下的铭文:“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餤。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当他每次接受任命和提升职位时,都是越来越恭敬:始而低头,继而曲背,三而弯腰。连走路时也小心翼翼地靠着墙边走,然而谁也不会侮慢他。他用这鼎煮餤和粥,聊以充饥而已。这反映了他为人谦恭节俭的品质。
         另外据《毛诗·商颂序》记载,正考父曾从周太师那里“得《商颂》十二篇,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现存《诗经》中的《商颂》只有五篇,一般认为是孔子编诗时删其七篇。《史记》即持此说。
         正考父之后,孔子先公的地位又从卿降到了大夫。第一个大夫是正考父之长子孔父嘉,他只做到了宋国的司马,正考父次子宣靖是邹姓祖,后留在宋。
         在孔子家族史上,孔父嘉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正是从他开始,孔子家族才开始有了“孔”氏。
         前文我们讲过,孔子是殷人的后裔。殷人的始祖是契,契的母亲叫简狄。相传有一次,简狄在郊外,忽然飞来一只玄鸟,简狄无意中吞食了玄鸟的卵而生下了契。契长大后辅佐帝舜有功,因其母亲吞食玄鸟卵(子)而生,故被赐姓子。按道理孔子也应该是子姓,但我们通常所说的却是孔子“姓孔,名丘”。这是什么道理呢?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却是有严格区别的,而且意义也非常的不同。姓是标志着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氏则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的称号。因为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人们不知有父,只知有母,姓就成为了同一个母系氏族区别于其他氏族的标志。但随着同一个氏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母系氏族会不断地分化。分化出来的新的支系既要保持原来氏族的名称和姓,又要有自己的新的识别符号,于是就有了氏。同时,伴随着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化,氏不仅体现了血缘的亲疏,而且还体现了地位和财富的不同。这样,每个人有了姓之后,又在同姓之中有了氏。一般说来,远古时代姓表示同一个祖母所生,氏差不多都是各个父系氏族的称呼或标识。
         古人之所以有姓和氏的区别,是因为姓和氏有其不同的社会作用。郑樵《通志略·氏族略序》说:“三代之前,姓氏一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分。”
         郑樵所说的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这就很明确地道出了远古时代姓和氏的社会作用,即姓“所以别婚姻”、“别种类”。
孔父嘉,宋穆公时为大司马。许慎《说文解字》说:“孔,通也。从乙从子。乙,诸侯之候鸟也。乙至而得子,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由此我们知道,孔父嘉名嘉,实是美誉之词。(这里——言“从乙”是不正确的!)
http://tieba.baidu.com/p/939071151?pid=10317328172&cid=0


上古时期有姓也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叫孔丘,父子二人的名号显然有着结构性的差异。孔子的名号中,有名有姓,名丘姓孔。叔梁纥的名号中,却有名无姓;纥是名,故叔梁纥又称陬人纥;叔梁不是姓,而是字。那么,孔子为什么姓孔?

从文献记载可知,孔子的列祖列宗中,没有以孔为姓的,孔姓是从孔子开始的。孔子的祖先不姓孔,姓什么?姓子。孔子自称是殷人,其祖先属于殷遗民。在先秦,商、周两代,商是子姓,周是姬姓。但在当时,女子称姓,男子不称姓。所以,孔子的祖先姓子,但他们的名号中都不冠以子姓。

孔子祖先姓子,孔子本人自然也姓子,这确定无疑。孔子怎么又姓孔呢?

孔子的孔是作为氏号的,也就是孔氏啦,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古文献中已有明确答案。
《孔子家语·本姓解》指出:孔子先祖本是宋国公室成员,传到孔父嘉时, 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 。

《阙里文献考》卷一也说:孔子先祖从弗父何到孔父嘉, 五世亲尽,当别为公族,乃以字为孔氏 。
这是说,孔子先祖弗父何让国后,其子孙仍然属于宋国公室成员,传了五世,到了孔父嘉的时候,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五世亲尽,不能再继续列入公室,而是应该别立一族。别立一族,必须有个族的名号,于是就取孔父嘉的字作为族的名号。
孔氏的孔,是从孔父嘉那儿来的,孔是孔父嘉的字。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b1a-mUY4L98r_KFt17-ww4kB628YH6JhQBwxXwciK_s7kmFax409DLp-hn8ymDp1EDTKtGA7tQeNWH3Jq-of0_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12: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 发表于 2013-8-16 13:02
然而,作为儒教基础的论语,仅是些片言只语,不是哲学,没有前因后果,没有逻辑,无法演绎。从而导致,它其 ...

没有前因后果?没有逻辑?无法演绎?
俺笑了{: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20: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8-28 10:19
那链接是我作的解!
这个解太不符合大家的认识是吧?可这就是实实在的解。

不知你想表达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20: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 发表于 2013-8-28 20:17
不知你想表达什么?




孔子之族还真是“孔鸟”之族群的后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20: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夷生 发表于 2013-8-28 12:02
没有前因后果?没有逻辑?无法演绎?
俺笑了

其实你除了笑,就只剩哭哦。不是小看你,如果你能正确解释下“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相当了不起了。哈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20: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8-28 20:21
孔子之族还真是“孔鸟”之族群的后裔!

意思是说,他是鸟叔?鸟孙?哈哈。那又如何?其实,孔子是谁的后代,关我屁事。
有人将红楼梦作为红学研究,真是吃饱了撑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20: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8-28 20:21
孔子之族还真是“孔鸟”之族群的后裔!

它和孔德之容有什么关系a?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21: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8-28 21:52 编辑
coop 发表于 2013-8-28 20:30
它和孔德之容有什么关系a?

“孔德之容” 。“孔德”的嘴脸——就是:顺应形势,不顾及世俗的忠贞声誉的想法,曲径通幽——敌归顺!

是故言其“惟道是从”。


孔子的高祖“孔鸟”是投敌者,孔子的先祖“文子”、“文仲”是归顺者,孔子的后裔也是投敌者;氏族秉性一致也。与其倡导的儒学“忠君”思想是多么大的讽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09: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coop 发表于 2013-8-28 20:21
其实你除了笑,就只剩哭哦。不是小看你,如果你能正确解释下“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相当了不起了。哈 ...

嘿嘿!先生以如此简单的问题难我,真认我受宠若惊啊{:soso_e113:}
此句典出《孟子·梁惠王上》: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此句可分三段来解:
一段: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二段: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三段: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解说明:
一段:恶在其为民父母也?非也!恶在其为民父母而不仁也!



二段:作俑为何?欲为来生再做为民父母也!

今生做为民父母尚且不仁,民多流离失所!却要为来生作俑而欲多民。岂非怪乎?

就算来生能做为民父母,子民多多。君不仁,子民必流失,做再多俑又有何用?

君仁!民不召而自来!子民必定多多!何用作俑?

作俑而欲来生为民父母,实乃不义之富贵也!此不义也!不义之人必定不仁!

所以这句话应该解释为:那些为自己来生而作俑者,你们只看到当前的利益,而不知往后的现象!实乃是做无用之功,是可笑之举!



三段:欲要来生多多,为何不珍惜当下!


这段话孟子主要是说:仁者无敌!


一时之作,请先生指正!俺感觉孔子这句话符合逻辑,拥有前因后果,可以演绎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09: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8-28 21:32
“孔德之容” 。“孔德”的嘴脸——就是:顺应形势,不顾及世俗的忠贞声誉的想法 ...

这丫儿确实诮,跟神圣确实O{:soso_e12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10: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8-29 23:27 编辑
菩提山人  这种物质非常真实,太空中到处都有信马由缰飘忽不定的运动磁场(电磁波)。从今天上朔到古代,这种磁场现象挥之不去,依据它才能观察到万物的初始,我是如何知道万物孕育的初始状态的呢?是从对磁场认识得出的结论。  

菩提山人  意指:在针孔点大小的地方能够容身,唯有磁场才能做到。磁场是一种客观实在的物体。恍惚不定虚无缥缈,其中有变化万象;恍惚不定的磁场,其中有物质(光子、电子——电磁波)。深远幽静的太空里面,其中就有这种精气

凡是把“道”当作一种“自然”内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都可以被一句话扫除掉:“道法自然”。

若是“道”是“自然”之其一,那“道法自然”就是:“道”法“道”以及除“道”之外的“自然”。

这根本就不合乎逻辑嘛,不荒谬吗?老子就是说这种病语来卖弄吗?{:soso_e146:}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10: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夷生 发表于 2013-8-29 09:55
这丫儿确实诮,跟神圣确实O



            {:soso_e106:}               {: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13: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有趣,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其实这种现象正说明了我之前的判断,一句话可以有无数解,其实就是无解。你的表达很好的诠释了我的观点,当然,这不是你个人的问题,这就是中国文化。所以说,你还年轻,以后会懂的。不过,如果你不听我的教导,深陷其中,你会一辈子走不出来,就像那些所谓的前辈一样。哈哈,开个玩笑,不过我确实看不起那些儒教学者。
等下,我解释给你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