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乾坤客

中央党校:“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4 09: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4-9-14 09:12 编辑

“普世价值”的理性解读
2014.05.08 15:21
来源: 《红旗文稿》     期号: 2014/09     作者: 唐利如

说起“普世价值”,有人将其视为灵丹妙药,也有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截然不同的认识?“普世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普世价值”?为此,需要对“普世价值”进行理性解读。

  一、客观回顾“普世价值”的发展演变

  回答“普世价值”是什么?首先需要搞清楚“普世价值”从何而来?“普世价值”是怎样演变发展的?“普世价值”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一)“普世价值”从西方文化传统中来。“普世”一词源于西方基*督教,基于对世界本体追问的自然哲学是西方文明“普世主义”最重要的基因。那时的“普世”,既有“全世界范围”这个意思,也有“全基*督教”的含义。“普世价值”以及用来描述“普世价值”的民*主、平等、自由等核心价值,孕育于古希腊罗马文化。比如,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是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其含义是“人民的权利”或者“统治归于人民”。更准确地说,由全体人民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对平等的系统研究,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建立良好政体“正当的途径应该是分别在某些方面以数量平等,在另一些方面则以比值平等为原则”。自由具有丰富内涵。一种是外在的自由。在古希腊,是否具有公共事务的权利被看作是有没有自由的重要标准。人们可以分为自由民和奴隶,自由民是指拥有公民权的人,他们能够参与公共事务;而奴隶则是不具有公民权的人,没有参与公共事务的资格。另一种是精神的自由。首次阐述精神自由的是斯多葛派,该学派认为,人民因为拥有理性而获得精神自由,完全生物意义上的人是不自由的,当人民按照理性也就是按照自然法行事时,他们就是自由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人类漫长的岁月里,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理念没有被赋予任何“普世”的意义。

  (二)“普世价值”应资产阶级需要而生。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地主和教会统治,高举自由、平等、人*权的大旗,主张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来反对“君权神授”,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封建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但资产阶级获得政权之后,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接受自由、民*主和平等;即使表面声称接受,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由、民*主和平等。洛克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体权利,但他认为最重要的“天赋人*权”是财产权,其实质是为资产阶级代言。法国思想家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制,却对英国议会制展开了猛烈地批判,“英国人自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资产阶级平等的虚伪性,“平等原则又由于被限制为仅仅在‘法律上的平等’而一笔勾销了,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即限制在目前主要的不平等的范围内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作平等。”由此可见,西方资产阶级虽然高呼自由、平等、民*主,但其本质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所服务的,即使是在西方资产阶级内部,由于社会阶层和人生经历等不同,对自由、平等、民*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三)“普世价值”为和平演变战略所用。二战以后,以杜勒斯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政治家提出了和平演变SHZY国家的战略,从此“普世价值”具有了明确的政治目的,成了西方资产阶级实施和平演变的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将“普世价值”定义为“从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出发,只要出于良知与理性,为所有或几乎所有人认同的价值”。 在随后的日子里,西方资产阶级把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理念和“普世价值”简单等同起来。这样的结果,“普世价值”超越于国家、民族、宗教之上,演变成为一个纯粹的、意识形态的话语工具。西方国家打着“捍卫自由、追求民*主、保障人*权”的旗号,通过宣传西方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用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侵蚀和影响SHZY国家的民众,特别是青少年。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其中,“普世价值”功不可没。

  (四)“普世价值”因国际社会质疑而困。时至今日,在西方国家内部,“选举”这一被西方政客标榜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成为了“富人的游戏”和“钱袋的民*主”;美国的财政危机暴露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缺陷;斯诺登事件彻底揭穿了西方自由的真实面目;“占领华尔街”运动更是对西方社会“公正”的极大讥讽。进入21世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主、人*权等幌子,武力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发动颜色革命,埃及、泰国和乌克兰等国陷入“民*主危机”,叙利亚走入混乱的“国内战争”。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普世价值”是灵丹妙药,为何这些国家长期动荡不安?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连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何谈自由、民*主和人*权?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难道与其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相一致吗?西方社会在价值观上为何自相矛盾,奉行双重标准?尽管“普世价值”头顶着自由、平等、人*权等耀眼的光环,但西方国家用自己的行为戳穿了“普世价值”的谎言。

  二、理性剖析“普世价值”的话语陷阱

  为了实现其独霸全球的政治野心和经济利益,西方国家不仅重视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建设,而且高度重视以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建设。他们一方面给“普世价值”戴上美丽的光环,另一方面巧妙地设计话语陷阱,使对手束手就擒。

  一是别有用心地构建话语体系。西方国家首先利用强大的舆论工具,将其“普世价值”宣称为全人类应当共同遵守的;然后,罔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将近现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取得的成就简单归结为遵循“普世价值”的结果;最后,宣称“普世价值”及其背后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所有国家和地区摆脱贫困落后、实现文明进步的唯一选择,最后推导出“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的结论。从而为世界量身定制一整套符合西方利益的价值坐标和话语体系。

  二是制造话语陷阱。冷战结束之后,西方社会以“普世价值”为思想利器,利用自由、民*主、人*权等概念,布设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迷魂阵”:如果你默认或者接受“普世价值”,则正中其下怀;如果你反对“普世价值”,他就直接给你带上独*裁、反自由、反人*权等帽子,说你愚昧落后,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如果你怀疑“普世价值”,他就用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理念来忽悠,普通老百姓被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搞得晕头转向!

  三是垄断话语霸权。西方国家早已习惯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形式:评价非西方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只要这个国家和民族取得了成绩和进步,直接来一个“万法归一”,说成是遵循“普世价值”的结果;如果这个国家和民族停滞不前或者陷入困境,不问青红皂白,全都归结于没能有效践行“普世价值”;假如不按西方的要求和意愿行事,就被贴上“极权统治”和“违反人*权”等负面标签,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敌人,实施各种制裁,并利用一切机会打压其生存和发展空间;如果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主张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他就高呼“人*权高于主权”,用抽象的价值观代替自主理性的选择。总而言之,在西方国家眼里,只有“普世价值”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四是不遗余力地推动话语输出。西方社会在全世界宣传和推行“普世价值”,花样不断翻新。例如,以指导发展为名,大肆输出新自由主义,鼓吹私有化,使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以帮助转型为名,实施休克疗法,使俄罗斯大伤元气;“9·11”之后,以反恐为名,武力入侵阿富汗;进入新世纪,借民*主之名,策划“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普世价值”不仅没给这些国家和人民带来福音,反而引发社会持续动荡,并被贴上“失败国家”的标签。历史充分说明,“普世价值”不是非西方国家走出贫穷落后的灵丹妙药。

  三、自觉超越“普世价值”的话语范式

  在激烈的意识形态较量中,只有坚持以MKS主义为指导,勇于突破思想籓篱,客观理性地对“普世价值”的概念、判断、推理等展开深入研究,才能建设起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SHZY核心价值观。

  首先,理性看待“普世价值”的历史局限,自觉坚定中国特色SHZY道路。作为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普世价值”具有鲜明的历史局限。譬如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1页)又如自由,“资产阶级害怕充分自由和充分民*主,因为它知道,觉悟的即SHZY的无产阶级会利用自由来反对资本的统治”。(《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2页)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的危难关头,用鲜血和生命选择了SHZY。SHZY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SHZY才能发展中国。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SHZY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国力竞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SHZY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其次,深刻认识“普世价值”的西方话语本质,从SHZY中国的实践出发来认识中国的问题。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意识形态领域和价值观的竞争,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更是生存发展空间的竞争。西方鼓吹“普世价值”,代表的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目标是将全世界纳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如果我们将“普世价值”看作人类“圣经”,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变成一个类似西方的国家,不顾国情地全盘照抄西方模式,不仅会将中国带进思想认识的“死胡同”,而且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历史的悲剧,最终结果是使中国沦为西方资产阶级的“附庸国”。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是通过全盘吸收另一国家的文化和制度,从而实现现代化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大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面临与西方全然不同的问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更不可能简单地用西方话语体系解释自己。只有坚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开创中国特色SHZY的美好明天。

  第三,科学辨析“普世价值”的概念范畴,发展SHZY的中国话语。自由、平等、民*主作为人类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符号,它们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这些价值理念的内涵外延、实现形式和实践情况各不一样。它们虽然被西方资产阶级用来描述“普世价值”,但并不意味着被资产阶级所专有。在SHZY制度下,自由、平等、民*主获得了比其他任何社会制度都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SHZY强调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SHZY基本经济制度保障了每个劳动者在生产和分配中的平等;SHZY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SHZY宪法和法律保障了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在SHZY制度下,自由、平等、民*主等核心价值突破了私有制和资本的籓篱,超越了个人主义的狭隘,必将成为更真实、更全面、更具生命力的价值观。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而是坚持以MKS主义为指导,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建设SHZY的“中国价值”,实现对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自觉超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引领。

  (作者: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4 09: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占领意识形态制高点
2014.05.08 15:30
来源: 《红旗文稿》     期号: 2014/09     作者: 张潇文

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是整合力量、凝聚人心的思想武器,也是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在现代文明条件下,意识形态开放性、多样性、重叠性、交融性等特点越来越明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从我国当前的现实状况看,无论是力量的对比,还是意识形态的交锋态势,仍然是“西强我弱”的状态,政治上的“宪政民*主”、思想上的“普世价值”、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和文化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思潮不断增多,部分党员干部在“淡化意识形态”思想的影响下,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长期性缺乏清醒的认识。
  30多年SHZY改革发展巨大成就充分证明,通过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辛的理论创新和卓越的社会实践,SHZY意识形态仍然是我们对未来理想社会和文明形态追求的基本价值原则。切实增强SHZY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感召力,必须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正确处理一元化思想与多样性思潮的关系,坚持以一元统领多元;正确处理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做到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同步解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
  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保证SHZY意识形态的有效性
  理想信念是对未来远景和远大目标的自觉的价值认知和价值追求。意识形态只有被全体人民内化为内心深处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个理论创新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被大家所接受,但如果理论本身是符合科学精神的,它就会逐步变成一种共识。MKS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关系,正确地判断了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具备了理论的先进性;在政治立场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具备了价值取向的正当性。我们党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正是由于高举MKS主义的旗帜,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SHZY既坚持了MKS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实现了意识形态功能和主题由斗争向建设的转变。坚持以中国特色SHZY理论为指导,既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坚持理论自信的根本所在。
  实现“两个巩固”,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分层分类推进,在党内关键是解决好对MKS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问题,面向社会关键是解决好对中国特色SHZY的信念问题。要把学习掌握MKS主义、中国特色SHZY理论体系作为专业课、基本功和看家本领,学得越多、学得越深,就越能认识真理,越能加强党性,越能坚定理想信念。MKS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从MKS主义基本原理到中国特色SHZY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不断丰富完善其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SHZY规律和MKS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要把科学理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掌握,学会运用MKS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对MKS主义的理解转换为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SHZY中不断提升我们的理论境界。
  二、发挥好SHZY意识形态对价值共识的引领整合作用
  意识形态体现为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整体社会发展和个人人生价值体现的精神支柱与文化保证,具备着将个体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从国家层面来看,共同的理想信念通过积极应对“西方的价值输入”,促进价值共识的形成和价值整合的完成,从而形成共同的社会凝聚力、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从社会层面来看,它使社会个体从科学的理性思维出发,正确认识价值的本质,把追求眼前价值与确立正确远大的价值追求结合起来,达到共同的理论自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必然产生不同的经济表达、政治表达、社会表达、文化表达。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意识形态会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自身时代内涵的丰富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SHZY、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鲜明主题,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共识,萌发于近现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形成于中国特色SHZY建设60多年的实践,凝练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创新。中国梦的产生,依托着中国特色SHZY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聚焦了中国特色SHZY的深层背景和差异化表现,蕴含着中国精神的时代要求,既体现了一元,也代表了多元。因此,中国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连接全国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对于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道德上的共同进步,对于社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时代主题,深入开展中国特色SHZY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切实加强SHZY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推进SHZY意识形态建设
  SHZY意识形态具有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维度:一个是实践维度,一个是文化维度,既要和中国实践探索相结合,又要和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在SHZY市场经济条件下,时代需要我们解答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越来越多,只有对此作出强有力地理论阐述和解答,才能建构SHZY意识形态的理性权威。
  意识形态根植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中,是经过长期历史沉淀而形成的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体系。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理论创造力。这种思想理论上的独创性,来自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管理权领导权话语权,必须放在具体的、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下进行。习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分别从世界和中国、历史和文化、民族与信仰、国情与道路的角度强调了四个“讲清楚”。即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SHZY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当前,要以这四个“讲清楚”为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积聚强大的理论优势和力量,引导人民对中国特色SHZY价值目标形成共识。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2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乾坤客,顺红二位,转贴了这些文章。
对这些文章中的论点,论据,我要好好学习,认真思考。
中央的那个会议,是经验交流会。是不是就是乾坤客首帖中的那个讨论会?好像不是一个会。是否是用那个会,代替了这个会?待有时日。
看起来中央在构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20: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理论体系可称为“培育和践行SHZY核心价值观
从二刘的讲话中可知,提出者是习,而且中央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各级落实。如果该文件不是国*家*机*密,请网友帮助转到本坛来,供网友学习研究。如是保密件,就不要违法操作了。
SHZY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一个带有中国话语权的话语了。其针对的是西方的普世价值观
我的记忆中觉得,前届中央常委温先生是宣传过普世价值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5 08: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时能杀掉鬼魂,还我国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22: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习在正协会上讲话后,上海的张维为教授发了一篇文章,谈了话语权的问题,我是在外看到的报道,请顺红及诸易友查一查全文,如能查到,请转到此坛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4 05: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4-9-24 05:37 编辑
郭志成 发表于 2014-9-23 22:42
习在正协会上讲话后,上海的张维为教授发了一篇文章,谈了话语权的问题,我是在外看到的报道,请顺红及诸易 ...

张维为:中国崛起要避免被西方话语忽悠

上个月访问柏林,电视里正好在播一个BBC的节目,叫“自由2014”,一位美国宇航员拿着当年冷战时期从外空拍摄的柏林夜景照片说:“你们看,明亮的部分是西柏林,暗淡的部分是东柏林,这就是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的差别”。已经21世纪了,西方看待世界还是高度的意识形态化,很多西方人还是把中国当作一个“放大的东德”,简直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其实,我们从抵达柏林的一刹那就感到:与上海相比,柏林要“暗淡”很多,其机场可以用“简陋”两个字来形容,其城市可以用“空空荡荡”四个字来形容,其夜景可以用“比上海差太多”六个字来形容,所以这种“民*主与专*制”话语的荒谬性不攻自破。

中国以今天这样的规模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以这样快的速度提高,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前所未闻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话语建设仍然落后于中国崛起的事实。一个民族的崛起一定要伴随自己话语的崛起,否则就难以真正确立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可悲的是不少国人还是处处以西方话语为马首是瞻,认为只要我们的做法与西方不一样,就是我们错。在西方经济和政治制度全面走下坡的今天,仍然有人心甘情愿被西方话语忽悠,着实令人诧异。

在SHZY国家的领导人中,被西方话语彻底忽悠的最著名人物当属前苏联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结果导致了“颠覆性错误”:经济崩溃,国家解体,俄罗斯人称之为第三次浩劫(第一次浩劫指的是14世纪蒙古人入侵,第二次浩劫指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的入侵)。戈尔巴乔夫本人曾参加1996年俄罗斯的总统竞选,但他的得票率未超过1%,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把他否定了。我曾去过解体前的苏联和南斯拉夫,这两个国家的解体过程大致可以这样概括:第一步是知识精英被西方话语忽悠;第二步是政治精英,特别是他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被西方话语忽悠,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整个经济走向崩溃,整个国家走向解体。

西方话语对中国的忽悠,主要表现为政治浪漫主义(或者叫民*主原教旨主义)和经济浪漫主义(或者叫市场原教旨主义)。西方势力全力向中国乃至全世界推销这两个东西,忽悠了很多国家,但效果却一个比一个差:颜色革命已基本退色完毕,“阿拉伯之春”已演变成“阿拉伯之冬”。大概是忽悠别人的事做得太多了,西方自己也真信这些东西了,结果很多西方国家连自己也被一并忽悠了。看一看今天的西方,冰岛、希腊、爱尔兰等国先后破产,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处在破产边缘,美国经济也没有搞好,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在过去十多年里没有改善,反而下降了,国家更是债台高筑。

为了更为有效地防止西方的话语忽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加强中国话语建设,构建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所谓“全面的”就是指我们的话语要能够全面地解释中国的成绩、问题和未来,所谓“透彻的”就是要把大家关心的各种问题讲清楚、讲明白,使我们的普通百姓和一般老外也能听懂。所谓“强势的”就是要强势回应西方话语的挑战,西方指责中国的话语属于强势话语,国内亲西方势力谩骂自己的国家和制度也采用西方的强势而又浅薄的话语,我们有必要强势地予以回击。

我们的执政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许多话语,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话语体系,对于凝聚全党共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对中国确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光有这些话语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进行话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构建包括民间话语,学术话语和国际化话语在内的大话语体系,构建接地气的、有学术含量的、能与国际社会进行沟通和对话的更大规模的话语体系。

中国学者要从僵化的西方话语中彻底解放出来,中国崛起的伟大实践早已超出了西方话语的诠释能力,这种实践呼唤中国自己的话语构建。我们应该借鉴西方的一切有益经验和知识,但一定不要失去自我,做西方话语的“传声筒”和“打工仔”是没有出息的。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型国家,她是延续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的重叠。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在大部分时间内都领先西方,中国落后于西方是近代发生的事情。今天中国崛起只是重回自己在世界上曾经享有过的崇高地位。中国是带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孙子等伟大先哲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是带着5000年伟大文明并汲取了其他文明的各种长处而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这样的国家当然要产生与其伟大传统和实践相适应的话语体系,给整个世界带来中华民族的贡献,并最终终结西方话语一统天下的这种极不正常的局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4 09: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江先生!这一篇是专论话语权的。张的观点,应该好好研究一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4 15: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志成 发表于 2014-9-24 09:31
谢谢江先生!这一篇是专论话语权的。张的观点,应该好好研究一下。

看到乾坤客 转发的【“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这个帖子后,我也差不多用了四天时间赶写了一篇征文发到征文办公室,过两天我发到这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4 15: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是专业研究社会科学的,但我可以试着从研究易学(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去解说中国的文化话语价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4 18: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临海观潮 于 2014-9-24 18:04 编辑
临海观潮 发表于 2014-9-24 15:52
虽然不是专业研究社会科学的,但我可以试着从研究易学(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去解说中国的文化话语价值。

习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讲话
习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强调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钱彤)国家主*席习24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习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围之中,期盼战争、暴力远离人类。世界各国人民也都希望生活在安康的环境之中,期盼饥饿、贫困远离人类。然而,现实世界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么美好,连绵战火、极度贫困依然在威胁着众多人们的生命和生存,特别是许多妇女儿童依然在战争和贫困的阴影下苦苦挣扎。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和平才有希望,发展才有希望。

      习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真诚帮助仍然遭受战争和贫困煎熬的人们。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家一起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动之中。

      习指出,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强调,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习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生机盎然。二是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三是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四是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习指出,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开幕会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叶选平主持。秘鲁前总统加西亚、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分别致辞,表示孔子和儒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孔子和儒学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和重要影响,而且对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儒家思想和儒学文化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作用,对于解决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许多问题和难题,仍能提供智慧、启示、借鉴。

      开幕会前,习会见了出席开幕会的部分外宾和国际儒学*联合会负责人。

      王*沪*宁、刘延东、栗战书、杨洁篪等出席上述活动。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理事,国际儒学相关学术文化团体,国际友人及中国各界代表700多人出席开幕会。

      国际儒学*联合会1994年10月5日在北京成立,目前有个人会员525人,团体会员45个,遍及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原标题:习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讲话)
来源:http://news.sina.com.cn/c/2014-09-24/144930907782.shtml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4 20: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习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嘉宾,

   各位专家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嘉宾和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这次会议是国际儒学界和国际学术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事关各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两大问题。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围之中,期盼战争、暴力远离人类。世界各国人民也都希望生活在安康的环境之中,期盼饥饿、贫困远离人类。然而,现实世界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么美好,局部战争依然此起彼伏,贫困饥饿依然广泛发生,连绵战火、极度贫困依然在威胁着众多人们的生命和生存,特别是许多妇女儿童依然在战争和贫困的阴影下苦苦挣扎。想到这些不幸的人们,我们心中充满了同情和责任。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和平才有希望,发展才有希望。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今年3月,我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其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文字镌刻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句话是:“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我认为,在人们心中牢固树立爱好和平的思想,这对实现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外族入侵和内部动荡,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一度到了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就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沉重代价。近代以后经历了长期苦难的中国人民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人类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没有阳光和空气,万物就不能生存生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真诚帮助仍然遭受战争和贫困煎熬的人们。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家一起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动之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从这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习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嘉宾,

   各位专家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嘉宾和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这次会议是国际儒学界和国际学术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事关各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两大问题。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围之中,期盼战争、暴力远离人类。世界各国人民也都希望生活在安康的环境之中,期盼饥饿、贫困远离人类。然而,现实世界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么美好,局部战争依然此起彼伏,贫困饥饿依然广泛发生,连绵战火、极度贫困依然在威胁着众多人们的生命和生存,特别是许多妇女儿童依然在战争和贫困的阴影下苦苦挣扎。想到这些不幸的人们,我们心中充满了同情和责任。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和平才有希望,发展才有希望。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今年3月,我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其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文字镌刻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句话是:“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我认为,在人们心中牢固树立爱好和平的思想,这对实现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外族入侵和内部动荡,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一度到了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就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沉重代价。近代以后经历了长期苦难的中国人民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人类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没有阳光和空气,万物就不能生存生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真诚帮助仍然遭受战争和贫困煎熬的人们。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家一起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动之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从这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习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嘉宾,

   各位专家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嘉宾和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这次会议是国际儒学界和国际学术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事关各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两大问题。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围之中,期盼战争、暴力远离人类。世界各国人民也都希望生活在安康的环境之中,期盼饥饿、贫困远离人类。然而,现实世界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么美好,局部战争依然此起彼伏,贫困饥饿依然广泛发生,连绵战火、极度贫困依然在威胁着众多人们的生命和生存,特别是许多妇女儿童依然在战争和贫困的阴影下苦苦挣扎。想到这些不幸的人们,我们心中充满了同情和责任。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和平才有希望,发展才有希望。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今年3月,我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其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文字镌刻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句话是:“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我认为,在人们心中牢固树立爱好和平的思想,这对实现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外族入侵和内部动荡,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一度到了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就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沉重代价。近代以后经历了长期苦难的中国人民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人类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没有阳光和空气,万物就不能生存生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真诚帮助仍然遭受战争和贫困煎熬的人们。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家一起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动之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从这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第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

   第三,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第四,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虽然后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取得了主导地位,但中国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发展的。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中国共*产党人是MKS主义者,坚持MKS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SHZY,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MKS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总之,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温故而知新。知识有前人传承的知识,也有今人创造的知识。前人传承的知识积累了人们历史上对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认知和经验,今人创造的知识形成了人们应对时代问题的智慧和探索。这两方面的知识对人类继往开来都十分重要。

   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预祝会议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2 收起 理由
乾坤客 + 12 正找这篇文章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4 20: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习的这个讲话,没有重复软实力的话语,进步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06: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SHZY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十二项内容。分三个层次说。十二项之中,何为核心?
用二十四字表述的这个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无核心。
从D理论到江的三*个*代*表,到胡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十八大的核心价值观,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理论建树。没有一个称得上是人类思想的突破性观点。因此,也就不可能成就自己的话语体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06: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习上任二年,听其言,观其行,说了三点,一观,核心价值观。两论:一是梦论,二是鞋论。其行四个字:打虎上山。
到了山上,如何下山?穿哪双鞋?走哪条路?有鞋没鞋?有路没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06: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中上看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20: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SHZY核心价值观,我有三点想法,在国学论坛上说过了,现转到这里来。

一,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在于没有核心。二十四个字,十二个概念,三层意思,哪一个是核心?
二,SHZY核心价值观没有SHZY。二十四字用于那个国家,那个历史时代都可以。是一种普世的表述。
三,三层意思,十二个概念,那一层,那一个是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都是无价的。
即无价,又无核心,又无SHZY,哪来的SHZY核心价值观?
这是一些文人墨客精英的文字游戏,是忽悠人的东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20: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凭这个还争什么话语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7 11: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界多年来就是学话。
一学外国思想家的话。
二是学中国领导者的话。
三是学古化学者的话。
唯独没有哲学家,社会科学家自己的话。
郭先生很清醒,世间事也就理会了。做学问人,不能人云我云,总该拿出属于自己认知的观点,那怕是偏见,错谬,也是自己而纠正。虚而无实,看似正确却是肤浅,司空见惯而没有感觉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3: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先生开此帖后,转来一些文章。而最符合主帖要求的是南开大学逄教授的这篇文章。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个提法,好像是中央的某大人物在某次讲话,或批示中说的。只是主帖引文中,讳言,逄教授也讳言罢了。讳就讳吧,其实是不用讳的。人家要讳,也无可奈何。说者放弃了话语权了。说建话语权的说者都弃权了,还叫哲学社会科学家们去争什么话语权哪?出这事儿,有些绕,有些可笑。这是题外话。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发在人民日报上的逄教授的这篇教科书样的标准文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6: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个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就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范畴和理论的体系;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体系。理论体系是内容,话语体系是形式,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郭按: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有许多事要做,逄教授只谈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是为了应题。
两个体系的建立,应该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从积极的意义上思考,是出题者认为现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到了需要建立体系的时候了。如果现在还不建立这两个体系,就要影响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了。因此首先要说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是什么样子的。
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就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范畴和理论的体系;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体系。理论体系是内容,话语体系是形式,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郭按:作者先做定义,这是写论文必须的。网上的文章有些不注意这个环节,应该向逄教授学习。
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范畴和理论构成的。正确。但前边的定语,就把这个体系的框架定义得窄了。
有只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哲学社会科学吗?

如果在这个体系中只有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而不能适用于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范畴和理论,那还是科学的理论和范畴吗?
现在还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而可用之于将来中国的理论和范畴就不能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吗?比如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与范畴,如按需分配,孔子的大同社会,现在还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是不是就必须排除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之外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6: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哲学的范畴和理论,是不能用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来限定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6: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定义应该是中国的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世界哲学与社会科学的贡献集成体。中国话语体系,是中国人在哲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用中国话发出的声音和写出的文字的集成体。是只有中国的思想家先想到的,或先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范畴和理论。而不是用适用于还不适用于中国来判定。核心是创造范畴和理论的,必须是中国人,古人或现代人。如马克思的学说,虽然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宪法规定的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虽然有大量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表述。但他不属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国的哲学家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和借鉴马克思的学说,自己新创造出来的范畴和理论,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07: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帖中的话语体系中我的说法有一点遗漏,中国的思想家先说出的思想,用外文首发的,也应包括在中国的体系之中。关键看思想的发明权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入外国籍的曾经是中国人的学者,他在入外籍之后发明的思想,不属于中国的体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 18: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体系。理论体系是内容,话语体系是形式,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在西方文化未进入时,中国传统哲学的文化体系已有完全的话语体系形式与理论体系内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与二千数百年儒学史培育并传承下来,需要整理与延续。从自然时代的传统文化推进为商品时代的现代文化。满清及近代以来,民族落后史,也延误成文化的坎坷史。强势的西方理论逻辑及话语逻辑进入的全面西化,原有传统话语体系形式失去,理论体系的内容,也随着文化的邯郸学步与囫囵吞枣,逻辑严重失真。逻辑还原与逻辑升华,重新厘清与整理,构建原有的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系统范畴所形成的理论体系,以之成为踏入现代文化,实现中西文化融会,古今文化转换的文化基础。是拥有自身文化特点,有实质意义的文化构建。文化建构分二步走,原有的文化整理与现代的文化构建。第一步走不好,理论*功夫未扎实,理论体系未完全,走第二步极难。会通古今通义,哲理逻辑清晰而深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9 14: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差点忘了,将我的征文贴到这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9 14: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传统视角理解中国文化的世界话语价值

6

郭顺红 原创 | 2014-10-19 14:12 | [url=]收藏[/url] | 投票内容修改
关键字:软实力 哲学 文化 政治哲学 话语





从传统视角理解中国文化的世界话语价值
   作者:   郭顺红   2014年7月14日
内容提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二位,预计十年后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却没有与之相适应。打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我国当前最迫切的课题之一。笔者试图从中国文化渊源谈中国文化的特点,并与西方文化对比,提出一种基于历史传承的、中国话语的、符合中国化MKS主义、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要素的现代哲学思想。依照这一中国话语的哲学思想来构建中国的政治哲学观,并指出了提升中国文化价值的一些想法。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正文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二位,预计十年后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却没有与之相适应。中国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期,话语权决定着未来的中国国势变化,也决定着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主导力与影响力。因此,打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我国当前最迫切的课题之一。
“软实力”(Soft Power)是西方话语,是由著名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Nye)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有三个来源:文化(能够吸引他者)、政治价值(当国家内政外交都坚持的时候)以及对外政策(当他者认为其有合法性和道德权威的时候)”⑴。“按照约瑟夫·奈的界定,软实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二是制度的吸引力,三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⑵
不可否认,中国正在崛起。近代以来在东西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流过程中主要形成了MKS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这三大主流元素。怎样合理处理三者关系,从传统思想传承角度中国的哲学体系应该是怎样的?怎样展现中国文化价值提升话语权?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内容,笔者试图从中国文化渊源谈起。由于水平有限,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一、      中国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为我们展示了恢宏壮丽、绵延不绝的历史画卷。《易》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远古伏羲氏画八卦传说即为中华文明之开端。《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易经》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国人的人文特点。
“文化”一词就来自于《易经》中的《贲卦·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就是文理,纹路的意思。我们看甲骨文、金文中“文”字(见下图)就是文理、纹路的象形,其中金文中的“文”字还有人形的象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文以化”就是文化,“化”是文化的核心,中国文化中“化”包含三层涵义即教化、感化、风化(即形成风俗)。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文化就是能够吸引他者。
那么,中国文化有何特点呢?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1、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别
由于信奉的文化原典不同,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见下图示)。西方文化的主要特点是讲究二元对立,西方的认识论常常是黑白分明,西方人做事讲究原则,比较守规矩,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是讲求二元融合,做事讲究曲成,其把握的原则是“中庸”,就是执其两端而用中(不走极端),做事常常是不取黑白两端,而走中间道路,注重平衡各方关系。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就是太极思维。
2、西方文化的主要特点
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西方文化讲求黑白分明、二元分立的特点。西方信仰的宗教文化中二元对立论就十分突出,在《圣经》与基*督教义中善与恶、美与丑、天堂与地狱、正统与异端常常是水火不相容。反映在社会生活中也常常表现为二元对抗或二元分离的矛盾状态。如,西方一方面信仰万能唯心的上帝,另一方面又搞唯物的科学,宗教与科学始终不能统一。西方人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的最高神是唯一的(零和),因此将世俗分成同己(教徒)和异己(异教徒)两部分,两者很难融和,所以千余年来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争战不断。
西方哲学,如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也就是这种正与反的绝对两分哲学观(强调矛盾的对立面),黑格尔搞了一个正、反、合辩证法三段式,实际上还是否定之否定模式,也就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学说。
这种对立思维,渗透到了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也构成了当代西方话语霸权。在政治哲学上有著名的佛兰西斯科·福山所著的《历史的终结》,他认为西方的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唯一终极选择。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则有美国的世界霸权思维、冷战思维、民*主传播思维、异端反恐理论等等,均是对立思维的体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Huntington·Samuel·P,1927~2008)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其代表作《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他认为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而非意识形态的分歧将导致世界几大文明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这一思想在美国当代很有影响力,这也是美国实行对外霸权主义思想内在因素之一。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学说实际上也是为美国全球霸权服务的理论学说。
3、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中国文化,特别是《易经》哲学中,也讲阴阳两分,但是《易经》认为阴阳是一体的,两者是共生、共存、互补的(不是非黑即白)。中国文化坚持阴阳和合的中道哲学思想,不不太主张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分法,中国注重多个不同因素的和谐、圆成与圆通之境。“和”是中国文化的追求的境界,“中”是中国文化为人处事把握的原则。《中庸》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由于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奉行“天人合一”思想,尽管思想流派很多,但没有排他性。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宗教虽有一些争论(如儒、道、佛等),但通常相安无事、和谐共处。
由于具有高度开放融合的特点,因此中国文化经历五千年传承而不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虽然历史上乃至近代经历过多次外族文化进入,甚至外族入侵全面统治中国,最终都以中国文化同化对方为终结,其根源是什么呢?就是中国文化不是奉行对立思维,而讲求融合取中的哲学思想。
下面我从传统文化入手,谈一谈中国哲学思想的特点
二、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
太极图源于《易经》,“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太极是什么? “太极”在中国文化中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中道原则,也表示事物的本源与根本规律。
中国文化素有以图像解说哲学思想的传统,《易经》中的“八卦”、“六十四卦”就是有图像符号思想系统,太极图就是中国文化中以“图像”的方式阐释事物变化哲理的特殊图形,是探索宇宙社会人生变化发展规律的图式。千百年来,悠悠流传,影响深远。
最早的太极图出现于北宋,是由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所创立,据史载有说其来源于道士陈抟炼丹用的无极图。周敦颐对其太极图作了一个简单说明即流传后世的《太极图说》。周氏太极图及其图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他开启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与繁荣。宋代理学思想远播西方,16-17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东学西渐”的热潮。18世纪,欧洲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著作不断涌现,直到今天,人们还能在梵蒂岗图书馆看到14种西人研究《易经》的著作⑶。当时欧洲许多著名学者对中国哲学思想怀有敬意之情,如莱布尼兹、伏尔泰、卢梭等。
周氏太极图为五层分立结构。由于其图示还是过于复杂,太极图中的两仪、四象、八卦关系不十分明显,后世有学者在其基础上推出了更为简洁形象的太极图,如来氏太极图、古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阴阳鱼太极图(传统太极图)等等,笔者认为以上这些太极图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逻辑问题⑷。
目前,在社会上流传最广的太极图就是阴阳双鱼太极图(即下图所示的传统太极图)。从孔庙到楼观台,从中医到武术,从韩国国旗到玻尔勋章族徽等等,都有这个阴阳双鱼太极图的影子。阴阳双鱼象征阴阳之间本为一体,然相互对立,互动消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鱼太极图将阴阳关系揭示的惟妙惟肖,但这个阴阳鱼太极图仅描述到了《系辞》“易有太极”章句的四象层次,五行、八卦都没有描述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郭氏太极图是笔者2006年在阴阳鱼太极图基础上悟出的。郭氏太极图将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八卦多层次融为一体,将《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生化模型完整描述,并与《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生化模型融合在了一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太极图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阴阳鱼太极图基础上由阴阳关系发展为多元关系。也就是说,将传统阴阳鱼太极图着重描述的阴阳互动平衡关系,发展为多元(即三元、五元,乃至多元)之间的互动平衡制约关系,这也是符合现代多元社会特点的。
郭氏太极图可以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乃至三才、五行等逻辑关系清晰分解,见下图所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郭氏太极图演化分解图
郭氏太极图还可将事物规律呈现的三个层次以图形方式呈现出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郭氏太极图三个层次图
郭氏太极图的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人道。无极为天道(万物终极的根本),太极为地道(自然界根本规律),皇极为人道(人伦社会的基本规律)。
    什么是皇极?《洪范传》云:“皇,大;极,中也。”皇极就是大中原则。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恩怨矛盾,如何应对与处理?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依据什么标准呢?就是公平与正义(大中至正),“大中至正”正是郭氏太极图中皇极所表达的内涵。
    在郭氏太极图中由阴、阳、阳中阴、阴中阳汇聚和中而成的“皇极”。这个皇极与多方(阴、阳、阳中阴、阴中阳)都有交集(即公共部分),如果将阴、阳、阳中阴、阴中阳看作多边关系的诸方,那么这就意味着,要使各方达成共识,只要把握这个“共同点”即可,这个“共同点”就是双方乃至多方的“最大公约数”(即双方乃至多方达成协议或建立规则的基础)。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思想的形象化体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在认同差异的前提下寻求协同与合作。太极图的中圆就是和同的部分,而中圆外就是差异部分,这个中圆(皇极)体现的就是致中和合之道,在儒家称之为中庸。
太极图的中圆也是阴阳双方利益的共同关注点,是双方沟通的基础,所以沟通也是使双方达到和谐圆润的最佳途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恩怨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的最好途径就是公平、中正、包容,彼此间要尊重差异、相互理解、互利互惠、寻求共赢。人与人之间要不失时机的进行有效沟通,消除误解,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氛围。而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常常是各自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兼顾对方,双方不能有效沟通,不能相互谅解的结果。
我们可以中美关系为例说明郭氏太极图的内涵之一。
中美关系可以说是当代最复杂、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之间的平衡发展与协调关系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两国对彼此有着不同看法,对待世界问题的观点不尽相同,在世界关系中有着不同的关切点与利益诉求,然而世界和平与稳定关乎双方的根本利益。两者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常常是合作中有冲突,也常常是冲突中有融合,但是总体来说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两国经济依赖度很高,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国如果能够着眼于双方的核心利益与世界和平的未来,能够在矛盾中保持克制、相互妥协,并努力处理好双边关系,那么世界总体就是和平的,否则就会天下大乱,常言道: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自2009年以来开启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每年举行一次,从而开启了中美两国务实合作的新篇章。
如果将两国关系以郭氏太极图来比拟的话,中美两国的不同利益诉求与竞争关系相当于太极图的阴阳两仪,两国政治经济彼此交织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则相当于太极图中的两个阴阳鱼眼,包括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在内所达成的各项中美合作则相当于笔者太极图的中圆,这个中圆构成了中美双方的共同关注,是彼此照顾双方利益关切的最大公约数。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也能够实现两大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减少在安全等领域的误解、误判,对实现双方经济可持续、强劲、共赢发展,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郭氏太极图理论在正确应对国际关系中的应用。
三、      郭氏太极图理论与中国化MKS主义
由以上分析,郭氏太极图理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笔者认为其与当代中国化的MKS主义也是一致的。郭氏太极图理论虽然注重事物双方乃至多方的平衡与和谐,但并不否认、回避矛盾,协商、博弈乃至斗争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是为更高层次的平衡与和谐做准备的。
马克思理论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学说、政治经济学说和科学SHZY理论等,中国共*产党将其引入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成为反帝、反封建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思想武器,取得了革命事业的伟大成功。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正在完成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换,并逐步完成MKS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践。和平发展已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发展战略,中国历来推行和平外交政策,“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价值表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平共处”,“存小异,求大同”,“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一直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主旨。
上述表达可以引述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与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的一段对话来理解中国化的MKS主义:
“约瑟夫·奈:有些事情我确实不大能理解。例如,中国一方面强调“和平发展”,一方面又强调坚持MKS主义,但“暴力革命”是马恩全部学说的基础。
张国祚:我们认为,MKS主义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MKS主义必须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我们坚持的是发展着的、中国化的MKS主义,现在中国坚持的MKS主义就是中国特色SHZY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不主张输出革命,更不主张输出“暴力革命”。我们主张,各国的事由各国人民自己管。我们主张遵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包括同西方国家。我们追求建立公正、合理、和平、合作、和谐的世界新秩序。”⑸
笔者这里提出自己一点想法(可能并不全面),作为具有从政经历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都搞不清楚“中国化”的MKS主义真正是什么内涵,普通西方人可能更难了解。笔者认为中国人真正理解的也并不太多,这就是话语体系造成给我们了解真正中国政治价值的障碍。
随着中国的崛起,未来中国文化要逐步进入世界话语体系,如何表达出真正的中国文化,使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并将作为软实力重要元素的中国政治价值变成世界价值,引领世界话语权,那么以真正的“中国话语”方式表达“中国化”的MKS主义将成为必然选择。
由于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融通性和可发展性,融合了东西方文明元素的当代中国文化完全可以站在更高远、更广大的平台上来表达这一文化境界。
四、政治哲学
在现代,政治哲学是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约瑟夫·奈强调“制度吸引力”是“软实力”中三项重要内容之一,政治哲学为社会制度架构的思想基础,在国外学界研究西方政治哲学成为一门显学,在中国学界似乎畏言忌谈。从哲学意义上讲,任何政治架构都是有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的,西方的政治架构是西方文化在政治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的政治架构是中国文化在政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1、西方政治架构
西方文化在当今世界为何具有强势的话语权,除了具有硬实力之外就是具有文化软实力,而软实力中“制度的吸引力”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西方的政治制度是西方哲学思想的体现,其构造原理似乎是大家明白的,其思想核心就是所谓西方价值(平等、自由、民*主),因此具有了广泛的吸引力。
西方政治文化中,有三套办法解决政治治理问题:一套是最高领导人选举任期制,以获取的票数决定谁为最高领导人和哪一*党执政,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任期各不相同,但都有任期限制;第二套就是分权制衡制度,现代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制衡,通过分权制约机制避免权力的专断;最后一套办法就是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在西方国家有执政党与在野党构成不同利益集团,通常实行两院制,即如英国的上院、下院,美国的参议院、众议院,执政党、在野党在议会或议院中占有不同的席位(代表不同利益集团不同表决权)。西方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就是一种否决式民*主政治⑺(笔者认为,竞选制轮番执政,是一*党否定另一*党,这与西方哲学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类似)。
下面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运行流程示意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中国的政治架构
在中国,我国的政治体制架构只是官方在描述,语言比较僵化单一,宣传方式也并不“亲民”,以至于就连许多专家学者都搞不清楚中国政治机制是什么哲学架构?为何是这样的政治体制?老百姓就更难说的清,所以认同感就大打折扣,套用约瑟夫·奈的理论,制度的吸引力作为软实力之要素在中国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我认为以浅白的语言讲明白中国的政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让老百姓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机会,也是展现中国政治价值的方式。
在笔者所认识的中国政治体制中,也有三套办法解决政治治理问题:一套是最高领导人遴选任期制(中国的领导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完全取消了最高领导人终身世袭体制,并逐步完善最高领导人*权力交接制度),最高领导人产生要有长期的政治经历,并且逐级遴选产生,最长任期两届(10年);第二套办法就是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立法机关,政治协商会议为多*党合作下的政治协商机制,乃是更广泛基础上的各方人士的参政议政,政府(国务院)为行政执行机关,纪检(中纪委)为监督机关;最后一套办法就是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
实际上中国不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而是四权制衡(注:笔者提法)思想,如果加入反映民*意的社会监督“软权力”要素⑻,笔者认为正好是五权制衡(参见下图所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而这个立法权是在政治协商会议争取广泛的民*主讨论基础上的立法,政府具有行政执行权,纪委具有监督权,法院具有司法权。
笔者认为,目前中纪委监察部联署使得监督权得到了有效落实,因此这两年反腐工作成效显著。未来应提高司法体系的完善,建议提升司法权的相对独*立性,这样可以有效推进司法工作的公平正义。
笔者研究易经多年,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入手,认为中国的政治架构是完全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虽然中国的政治架构从建国开创到今天,几十年来不断修订完善,似乎没有统一人为的设计,但是最终发展的结果却完全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更具体来讲就是符合笔者前面提到的那个太极图的模型架构。
西方有两院议会,在中国有三院议会(注:笔者的提法),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三院议会符合笔者太极图中的三才定位,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对应天位(把控政治人事全局,确立国家战略总体发展方向)、人民代表大会对应人位(为最高立法机构,把握民情民*意,最大限度代表人民*意愿)、政治协商会议对应地位(汇集各方不同意见沟通协商)。
中国政治的五权制衡模型与《尚书》中的五行原理是一致的,五权制衡是稳定的系统控制机制,五权并不是具体的五个部门,而是权力运行过程中必须具备相互协调、制约的五种要素,保证整个权力系统稳定运行。这个五权管理模型与现代系统控制模型是一致的,也与《易学》体系中的五行学说相一致,宋代周敦颐的太极图以及笔者的郭氏太极图中均有五行要素⑼。实际上,三才、五行是中国《易经》阴阳哲学中分别对应于两仪、四象的平衡机制,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广泛应用的具有稳定、平衡、负反馈机制的系统模型(如中医理论)。
笔者的这个五权制衡模型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模型有两个最大不同点:
一是这个五权制衡机制是以中共为领导的多*党协商制度下的权力运行机制。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以三院议会为基础的多*党政治协商的合作制度,这一制度符合笔者太极图的取中用和的思想,也符合《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的理念。而西方的三权分立是两党(或多*党)否决式政治⑽(非黑即白的选择)。
二是在权力运行环节中增加了独*立监督要素,这在西方的政治机制中(如美国)通常是没有的,像中国中纪委监察部这样的部门在美国是不存在的。
如果中国在司法相对独*立方面做进一步推进,并在社会民*意监督方面得到必要改善,积极推进人事任用机制的完善,缩减冗余扯皮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透明度和政治认知度(通过必要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制度和政策的合理性),并朝着法治社会、信誉社会方向发展,中国的制度吸引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广泛认同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价值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2014年7月14日
注释:
⑴     张国祚:《张国祚与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对话》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0706/c49157-18461775.html
⑵     张国祚:《软实力与当前国际关系若干问题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812/c40531-22535545.html
⑶     见张允熠:《关于16至18世纪之“中学西渐”的反思》http://www.confuchina.com/07%20xifangzhexue/zhongxuexijian.htm
⑷     郭顺红:《太极图解说(四)太极明辨》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2-7-15/916860.aspx
⑸     张国祚:《张国祚与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对话》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0706/c49157-18461775.html
⑹     张国祚:软实力与当前国际关系若干问题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812/c40531-22535545.html
⑺     张维为:《台*湾民*主,从希望到失望》来源《凤凰大讲堂》,张教授在该演讲中谈到“现在连《历史终结论》的作者福山都说美国的政治是否决的政治,两个政党互相否决对方”。http://www.guancha.cn/zhang-wei-wei/2014_05_09_228293_s.shtml
⑻     “软权力”也是约瑟夫·奈的提法,见⑴。
⑼     郭顺红:《五行学说现代阐释——三权分立与五权制衡》http://shhguo.blogchina.com/950493.html
⑽     同⑺。
编后话:
一、本文是笔者在今年7月10日看到《学习时报》4月28日关于《“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截止日期7月15日)后,利用短短几天功夫赶写的一篇短文。征文要求不超过8000字。
二、本文是在2010年笔者所做的《易经与中国文化——演讲稿》基础上修订而来,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笔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三、为符合征文政治正确话语的要求,笔者还是尽量把握了相应的尺度。
四、笔者投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使其进入官方话语,并构建世界性话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9 15: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目前西方民*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来看,笔者目前还是比较看好中国实行类似新加坡模式的一元民*主政治,因此,笔者的政治哲学解决方案还是偏重一元化的(尽管目前还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00: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顺红又有新作,先表祝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00: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郭志成 于 2014-10-21 00:52 编辑

九月已过,不知那个会开了没有?收到多少响应者的论文?入选作品目录能否公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