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张延朋

[易学研究] 张氏卦序卦象新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09: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医奇图2 拷贝.jpg
每一次修正都是绝对的完善。

此次修正目的:

1.表明十天干就是代表阴阳,并且可以是移动的。它只代表不同阶段阴阳的发展程度。其不具备五行属性。
2.表明地支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五行属性。
3.表明天干代表第一阶段阴阳时,即当甲为值符指向子时,此时赋予此轮十天干值水。且水在戌空亡。
4.表明天一和地二的关系,即天一为阳始,地二为柔始。
5.表明十天干数字1和6的关系,与天一和地二关系具有一定的联系。如甲值符为子,天一为甲,则地二为巳。而天之六己在巳位置。是以十天干之甲1和己6,与天甲一和地二巳,具有关联性。这点很重要,理清了数字关系以及其代表的属性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09: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5-2-5 13:46 编辑

1.当甲指向子时,即甲子旬时,天干与地支的关系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表明此轮十天干为值水道。即水养在甲子、生乙丑、沐浴丙寅、冠带丁卯、临宫戊辰、帝旺己巳、衰庚午、病辛未、死壬申、墓癸酉、绝壬戌、胎癸亥。

2.当甲指向寅时,即甲寅旬时,表明此道为木道。天干地支组合为甲寅、乙卯、..........其余类推。

表明木道在养甲寅、生在乙卯、沐浴丙辰、、、、、、、、,绝壬子,胎癸丑。

3.当甲指向辰时,即甲辰旬时,表明为至刚土之道。此道绝在壬寅、胎在癸卯。
4.当甲指向午时,即甲午旬时,表明为火之道。此道绝在壬辰、胎在癸巳。
5.当甲指向申时,即甲申旬时,表明为金之道。此道绝在壬午、胎在癸未。
6.当甲指向戌时,即甲戌旬时,表明为至柔土之道。此道绝在壬申、胎在癸酉。

——————————————————————————————

因此,十天干不具备固定的五行属性。只有相对稳定的十二地支,才具备五行属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知:奇门遁甲的原理即是此也!!!!

张氏《易理学》终于可以把天下医术,以及术数占卜原理的不足和优势,展现的一览无遗。

张氏十年之功,绣花枕头一包草乎?
《易理学》之功大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0: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5-2-5 10:18 编辑

此图五行属性,但只要懂医者一看便知,即:

心火,与小肠互为表里;
肾水,与膀胱互为表里;
心包金,与三焦互为表里;
肝木,与胆互为表里;
肺土,与大肠互为表里;
脾土,与胃互为表里。

————————————————————————————

《内径》五脏五行论,是肺为金,省略心包土。

此图是寒心根据《十二经纶》表里论,凸显心包,即六脏五行论。刚土和柔土为纯粹,静止。故而,土为静止的两种形态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3: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此说,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可以反映脏腑强弱。

比如:壬子年壬子月己亥日甲戌时生人。

年月为壬子,属于甲辰旬。壬子为甲寅绝之时令。甲辰主胃,甲寅主胆。壬子属于甲辰胃飞龙在天,即成熟后衰老的过程中。壬子属于胆之绝气。

所以,此人年令和时令,皆是胆绝。一生注意肝胆疾病。
再者,日令为己亥,属于甲午旬,甲午为小肠火。己亥属于火之三爻(甲乙为初爻、丙丁为二爻、戊己为三爻),三爻强盛,即为小肠火之地旺。

且时辰甲戌旬为肺之初爻,即潜龙勿用。

因此,此人天生肝胆弱、肺弱,心旺盛,脾胃为飞龙在天,脾主思,是以天资聪慧;胆主勇,是以天生怯懦。心主谋,是以天生聪颖而善谋也。肺主情感,是以潜龙勿用,容易多愁善感而藏也。

——————————————————————————————

哈哈,此乃本人之八字也。有胆结石、脂肪肝,胃口好,吃饭香;善于思考,计谋,就是相当的胆怯。所以一辈子不敢做事,只是沉浸于思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6: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图形,可以这么看:

天之阴阳:

                     阳———————————————————        阴
1.阳之初气:阳下兑卯                                  1.阴之初气:阴上艮酉
                    阳上乾辰                                                       阴下坤戌
2.阳之中气:阳下离巳                                  2.阴之中气:阴上坎亥
                    阳上离午                                                       阴下坎子
3.阳之强气:阳下巽未                                  3.阴之强气:阴上震丑
                    阳上巽申                                                       阴下震寅

阳来则阴往,阴来则阳往。因此:
乾为阳始,是以:乾卦六爻

上爻:丑寅 强气往为阴。
五爻:亥子 中气往为阴;
四爻:酉戌 初气往为阴;
三爻:未申 阳之强气来;
二爻:巳午 阳之中气来;
初爻:卯辰 阳气初来;

————————————————————
是以:初爻和四爻、二爻和五爻、三爻和上爻,各自对应,一来一往。阳来则阴往;阴来则阳往。

而坎卦六爻,则:
上爻:酉戌,阴之初气来(阳之初气往);
五爻:未申,阳之强气来(阴之强气往);
四爻:巳午,阳之中气来(阴之中气往);
三爻:卯辰,阳之初气来(阴之初气往);
二爻:丑寅,阴之强气来(阳之强气往);
初爻:亥子,阴之中气来、阳之中气往(酉戌为阴始,是以亥子为阴之中气,丑寅为阴之强气);

其余卦以此理类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6: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切记:乾兑为一气,乾为上气,兑为下气;
坤艮为一气,艮为上气,坤为下气。

而坎、离、震、巽四卦,各自有上下两气。

这四卦与上四卦的区别就是如此。

————————————————————————-

这种看法,就可以把乾坎震艮统天之阴阳,与兑乾离巽艮坤坎震八卦统天之阴阳完美结合,并且可以脱离《清华简》繁杂的数字易理束缚,回到简单明了的八卦统阴阳的关系中来。

以此理,再分析《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名和辞,也就简单多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6: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懂点经络表里关系和中医知识,理解起来就更加简单多了。

比如:兑乾为阳之初气。

则,兑为脾,乾为胃。

脾和胃互为表里关系,即上下关系。也就是说胃气,是由脾气诞生的。

脾属于至阴,即至刚。因此乾之初爻,属于潜龙勿用,即是此理也。

在中医中,六脏统血,即为刚柔。换一句话说,血的一个周期过程有聚合为骨、筋、肉的刚性之血性,也有成就脉、气的柔性血。

而六腑,则是统气。有寒气也有热气。

气与血的关系,就是刚柔和阴阳(寒热)的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医奇图.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新编排脏腑关系。

视腑为脏的旺盛关系。

比如:肝胆关系。

肝胆为木。

木胎在子大肠、养在丑肝、生在寅、沐浴卯、冠带辰、临宫巳、帝旺子胆,衰在肺未、病在胃申、死在酉、墓在戌、绝在亥。

其余依次类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线圈,视为阳化气路线,即脏生成腑,化气后的运行路线。为顺时针方向。
绿色圈,视为阴成形路线,即腑生成脏,成血后的运行路线。为逆行针方向。

气运行路线,为外出路线。血运行路线,为归里路线。

所谓外出,则为生;所谓归里,则为杀。

前楼介绍过,甘藏苦,即脾藏心血,肝藏脾血,肾藏肝血,心包藏肾血,肺藏心包血,心藏肺血。

所以,人体血液循环图,体现的是心包输出肺,肺归心,心归脾的依次血液循环路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中不难看出:

苦、酸、涩,为阴。
甘、辛、咸,为阳。

阳化气,阴成形。

所以,肾、脾、肺,为阳,主生。
心、肝、心包,为阴,主杀。

阳出盛,则阴不藏。是以气盛血弱。
阴藏盛,则阳不出。是以血滞气弱。

当脏腑阴阳,产生的血不能杀或藏人体组织结构代谢产物,产生的气不能维持人体组织结构正常运动时,阴阳皆弱,气血不足,即不生不杀,瘀滞和萎缩同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粉红色和蓝色的,则是自我平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不难得知:

心血来则小肠生成。
肺气来自大肠补充。
心包来自三焦给予。

胃气全靠脾提供;
膀胱气依赖肾;
胆气则是肝所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0: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5-2-17 16:51 编辑

易医奇图.jpg 如果不为了对称,而是纯粹的为了直观理解。那么修正如下图更好的理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0: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卦序:

  天道:乾艮坎震。
  地道:坤巽离兑。

  天地互生
  乾——艮——坎——震——坤——巽——离——兑——乾。
  地道则主要体现刚柔(虚实)。
  天道则主要体现阴阳(寒热)。
  天道:乾艮为阳,坎震为阴。
  地道:坤巽为阴,离兑为阳。

  所以:乾艮离兑为阳,坎震坤巽为阴。

  天道顺行,地道逆行。

  或者说,气外出;血归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0: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坤巽,主肺心包心。坎震,主小肠三焦大肠。

  震为足。足心就是气变血之要点。或者说气化血之始点。坤为胸。震气化坤血,成在巽股,即心。

  所以,泉涌穴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补气血,当应以泉涌血为首。

  离兑,主脾肝肾。兑生乾。

  乾为首或头,为膀胱。兑为劲项和口面。

  所以,兑端(下口唇)之承浆穴为血化气之要穴。

  劲项主肝俞即是此理。

  承浆穴以及面,主肾俞毋庸置疑。

  乾首不足,必补承浆穴和面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0: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此图不以对称性为主。以直观实用为主。

  即:乾主夏纯阳(阳中阳),艮主秋阳中阴,坎主冬阴中阴,震主春阴中阳。

  乾艮坎震,为天道,主阴阳。

  坤主至柔(虚极)西方,巽主南方柔强(虚),离主东方刚柔相济(中),兑主北方至刚(刚极)。
  坤巽为阴或虚柔,离兑为阳或实体。即虚寒实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17: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5-2-25 14:20 编辑

已经修正了图。

天道不变,地道改变。
地道:巽冬、离春、兑夏、坤秋。

变更为:坎巽为冬、艮坤为春、离震为春、兑乾为夏之说。

地道逆行,巽坤为柔,为升。兑离为刚,为降。
天道顺行,震乾为阳,为升。艮坎为阴,为降。

天道以震为始,以乾为中、以坎为终,逆生巽。地道以坤巽为始,以坤为中,以离为终,顺行生震。

即:离——震——乾——艮——坎——巽——坤——兑——离。

易医奇图.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17: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5-2-25 09:28 编辑

震乾艮坎顺行;巽坤兑离逆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17: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图中医易理修正较大。比如肾主髓,而不是骨。而肝主筋,而不是膜。

根源在于肾为膨胀、为阳;肝为聚合、为阴。其余道理也是以阴阳为动变,而改变。

本帖已经太复杂。将开设专帖逐一讲解。
此贴以此楼为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4 22: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深受启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09: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再次修正。

原因:天道始于震(立春)、旺于乾(立夏)、成于艮(立秋)、藏于坎(立冬)。
天道为阴阳。震乾为阳来,从里向外出;乾和艮为阳显,即阳在外;艮和坎,则是阳往,由外向里入;坎和震为阳潜,即阳在里。

而地道为刚柔。
巽和坤为柔,兑和离为刚。
巽和坤为柔升,兑和离为刚降。

动者,都是内因是根本,外因是现象和条件。
所以,柔动始于巽,旺于坤,成于兑,藏于离。
由此,刚柔发展规律于阴阳发展规律一一对应。

即:震为阳始,则巽为柔始;乾为阳旺,坤为柔旺;艮为阳极则变阴,兑为柔极则变刚;坎为阳藏而为纯阴,离为阴藏而为刚健。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09: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5-2-25 09:47 编辑
张延朋 发表于 2015-2-25 09:38
图再次修正。

原因:天道始于震(立春)、旺于乾(立夏)、成于艮(立秋)、藏于坎(立冬)。


所以《易经》八卦属性中,坎巽坤发展为小,乾和坎不亲,巽为女强,坤为至柔,乾为至刚,等等。图中之理就很好理解了。

因为:坎为阴、动变生柔巽,巽发展为坤。坎是阳的终点。
再者,兑是柔极变刚,所以上乾下兑,履虎尾。原因就是柔为虎。巽为虎头,坎为虎源泉,坤为虎旺。到了离,则是虎(柔)藏。

所以,乾阳喜离,恨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0: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医的角度看,此修正也是更加合理。

且看:

人体位置分布:依次为乾头——兑颈项、口——艮手——坤胸——坎脊柱——巽股——震足——离腹。

从十二经络走势看:

坤为:肺和心包经;
兑为:心经;
离为:脾和肝经;
巽为:肾经。

坤兑为上,所以心、心包、肺经在上。

而天道六经则为:
乾为小肠经;
艮为三焦和大肠经;
坎为膀胱经;
震为胆和胃经。

所以:乾艮,为阳在外,即上,小肠、三焦、大肠在上;坎震,为阳藏,为潜,膀胱、胆、胃在下。


再看表里关系。也是很好理解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0: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5-2-25 14:24 编辑

所以,十二经络上下表里可以一目了然。但作用就不一定了。

因为:胆、胃、小肠,为阳来;三焦、大肠、膀胱为阳往。
阳来则阴往;阴来则阳往。

再者:心、脾、肝,为刚来;肾、肺、心包为柔来。
柔来则刚往,刚来则柔往。

并且:心脾肝发展,生阳。三焦、大肠、膀胱天阴发展则生地刚。
换一句话说:地刚来生天阳,天阳来生地柔,地柔来生天阴,天阴生地刚。

这是一个循环周期的发展过程。

所以,肾在足,但肾和肝的功能不同。肝是生阳(云或龙)的源头。肾是柔(风或虎)之根。

这就是易之所说:龙从云,风从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客观规律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1: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膜——津——毛细,为开!
毛——皮——骨,为闭!

髓——脉——气,为柔来!
血——肉——筋,为刚来!



——————————————————————-



欢迎有实践检验的中医者,给予修正或提出宝贵意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5: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图可以总结:

乾午和亥巽,为六合,即小肠气入肾;
坎子和兑巳,为六合,即膀胱气入心;
震寅和坤未,为六合,即胆气入心包;
艮申和离丑,为六合,即三焦气入肝;

卯辰和酉戌为中,为土,为六合。
其中:卯离中和戌坎六合,即大肠气入脾;酉坤中和乾辰六合,即胃气入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6: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5-3-4 11:14 编辑

还是此图好理解,呕心沥血的修正。

易医奇图.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6: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延朋 发表于 2015-2-25 16:20
还是此图好理解,呕心沥血的修正。

更正为:

易医奇图.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