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故我在

[综合讨论] 绝对真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9 14: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2-29 14:30
要明白空性,需要依法修行,才能悟得空理。如果只是依文字,很容易堕入边见,不能见真。空性,非是无非是 ...

如果你把空性作为一个理论上可以认知的绝对真理,就已经被驳倒了,除非你能够反证“绝对真理不存在”这个命题为假;
而如果你不是把空性作为一个理论上可以认知的绝对真理,我原本就并不反对佛法的这种有限真理性;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我是否能悟得空理,而是你是否厘清了佛法思想的内在秩序。

我想请问学法先生,你真的理解“非是无非是有,也不离有无”究竟说的是什么吗?
我推测,这句话对你来说多半就是个绕口令;
否则就请阐明究竟何谓“非是无非是有,也不离有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9 14: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2-29 14:30
要明白空性,需要依法修行,才能悟得空理。如果只是依文字,很容易堕入边见,不能见真。空性,非是无非是 ...

另外,这个说法应该就是承认对我269楼的问题无能为力,这个判断应该不错吧。

你再看看我261楼的论述,那可就是特指你现在这种情况的——我把那个帖子转帖如下:

对待各种真理,我一贯的主旨是承认其有限的真理性,反对任何绝对化的企图,特别是反对宗教真理在理论领域的运用;
因此在逻辑上予以阐明,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但显然,一种在逻辑上不成立的“绝对真理”并非就完全丧失了社会价值;
我只是要强调,真理只能是有限的,绝对化理想反而会损害真理的真理性。

有些宗教人士对自己的逻辑能力、思辨能力十分自负,总是试图把自己的信仰扩展到理论领域,并加以绝对化;
这种情形在本论坛也十分突出,观云客先生是清楚的;
当他们没有受到反驳的时候,总是以逻辑、思辨来渲染其绝对真理性;
而一旦遭受深度批判,又总是以逻辑、思辨的片面性来消减批判的效力;
此时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如何奉逻辑、思辨为能事的;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非学术态度,可以将其合理地称为“教徒精神”。

这个帖子就是要在逻辑和思辨上断去教徒精神的后路;
使他们谨记,在逻辑思辨上,“绝对真理”们没有作为的空间;
本帖所针对的是真理的理论化、绝对化倾向,而不是真理本身,更不针对宗教信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9 14: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法 于 2015-12-30 10:01 编辑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2-29 14:50
另外,这个说法应该就是承认对我269楼的问题无能为力,这个判断应该不错吧。

你再看看我261楼的论述, ...

我不得不承认,纯粹性的文字描述是无法引导一般人理解真理的,而一般人理解的所谓真理,只是讲得一段众人可以见到或可以认识的因果关系,而对于非因果的真理是无法仅通过文字来理解的。因为它不是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9 21:4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云客 于 2015-12-30 01:39 编辑

诚如故先生所言,既然是真理,就必须经得起检验!
探讨至此,小结一次:
故先生提出命题“绝对真理”和相关的四特征,并通过检验其它理论体系以及自身的逻辑推演,得到结论是“不存在”!(并注脚:与真理本身无关)
探讨:
其一,先生的“绝对真理不存在”结论!在下认为为时尚早!(仅命题之中的“真”,亦如先生的注脚!足须慎言!)
其二,先生认可的“有限真理”存在!而在逻辑上“有限真”是一内含矛盾的概念!(除非重新定义“真”内涵)
其三,作为讨论的基本要素之一,讳言对“逻辑”理论的质疑!有失公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00: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云客 于 2015-12-30 03:04 编辑

再论“绝对真理不存在”:
~~从“真”的属性角度:既适用“事”的范畴~即“真事”,也适用“理”的领域~即“真理”!
~~从“真”理的表征角度:“不存在”显然不适用于否定“绝对真”理!因普遍性要求“真”理必须统摄“存在”“不存在”!(或说“不存在”不过是“绝对真”理的表相之一)
~~从佛家“真理”角度:“不存在”与“存在”互为因果,名相相对,本性相即!
综上:
“绝对真理不存在”,既是片面的结论,也是一个伪命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01: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云客 于 2015-12-30 01:27 编辑

续论“所有理论都应接收验证”:
~~与先生之间的讨论过程正在做这样的验证!本人既有的浅薄认知也期望有突破,为排除戏论,故而对质疑的深度苛刻了!
~~提请研究《心经》,质疑“逻辑”,本望先生放下包括“逻辑”在内擅长的理论(如同菩萨了空佛理),如此或能体会“无得之得”的大智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02: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云客 于 2015-12-30 02:45 编辑

关于“理论上不可能证得真”!
~~假如此论成立,从“思想支配行为”角度,行为更不可能证得!统摄两论的结果:真不可证!?
~~“绝对真理不存在”在此论中作为预设,完成隐晦表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09: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5-12-30 09:39 编辑

我觉得,绝对真理和有限真理的验证方法不一样,都需要验证包括理论推演和事实实践两方面。
绝对真理在此语境中特指形而上本体论,特性是“超验”,一是理论上超验,是排除一切可验之后的反向思维的结果(悟性);二是实践不能提供证据。
既然是超越,想靠一般的验证方法是不可能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达到和佛祖道祖或苏格拉底的境界,自然就验证了。或者也走一遍排除可验的过程,到最后可以在见识上理解“超验”。
超验,是自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过了这一关,就是佛祖道祖;过不了,就只能在现象学里面打转,最终迷惑循环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故我在 + 20 如果能不扯淡,那就更好了,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0: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12-30 11:22 编辑
观云客 发表于 2015-12-30 01:26
续论“所有理论都应接收验证”:
~~与先生之间的讨论过程正在做这样的验证!本人既有的浅薄认知也期望有 ...

~~提请研究《心经》,质疑“逻辑”,本望先生放下包括“逻辑”在内擅长的理论(如同菩萨了空佛理),如此或能体会“无得之得”的大智慧!
······································
这句话是重点。

请问观云客先生准备如何质疑“逻辑”呢?
观云客先生的上述言论有任何一句可以脱离逻辑而存在吗?
反观你这句话本身,观云客先生能够将逻辑从其中抽离吗?
佛法的哪一句话不是立足在逻辑之上的?
脱离逻辑人类真的还需要任何佛法吗?

如果观云客先生准备脱离逻辑,那么前面274楼至277楼中的说法就不免可以完全取消,只用这一句话即可;
只不过即便这一句话也还是要先把逻辑从其中抽掉;
观云客先生不妨作个尝试,我很期待。

我完全不觉得对逻辑有任何“擅长”,因为逻辑对我而言仅仅意味着一个原则:说话要有根据;
我不知道会有任何人反对这个原则;
这个问题也是本帖开初就着重讨论了的;
请问观云客先生不“擅长”这样的“逻辑”吗?你准备如何质疑这个原则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10: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稍等,容在下抽空思考偿试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故我在 + 20 我赞赏观云客先生的理性精神。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1: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12-30 11:21 编辑
张无屮 发表于 2015-12-30 09:30
我觉得,绝对真理和有限真理的验证方法不一样,都需要验证包括理论推演和事实实践两方面。
绝对真理在此语 ...

张无屮的这个帖子算是其人生最高的精神成果了,虽然其中还是少不了不懂装懂的胡扯淡;
总之在这里予以口头表彰,呵呵。

我们当然可以设想有某种超验之物的存在,但这并不需要质疑经验和逻辑;
因为,超验之物完全可以依据人类精神关联*总体立足于经验世界作出某种程度的遥望;
但此时需要切记的是:那仅仅是一个遥望!

这个警示就意味着如下理性自觉:
一方面并不能断言下述情形:因为你想遥望,就必然会有任何“绝对真理”自在地存在于某处准备与你会师;
另一方面,你的遥望应该拥有360度的视角,你不能随意用某一个角度排斥另一个角度;
还有第三个层面特别需要注意:你既然准备遥望“绝对真理”,你就不能给你视线的长度设置限制——这一点也特别不容易理解。

有了上述准备,呵呵,小屮,请展开你的遥望吧,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11: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是遥望,说明你还处在探索的路上,而且路还很远。超验是反向思维,立足于实践但又超越实践的提升与反思,是一种跳跃思维,不连贯,是顿悟,是长久沉寂中忽然爆发的灵性火苗。只有站在绝对真理上俯视,才理解智慧为什么有顶点,才能全面理解绝对真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12: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 20 如果能不扯淡,那就更好了,呵呵·····. ===================================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的深刻内涵,有三个方面:
一是讲善摄生者所处的正确状态:虚既是无中生有,也是有返为无;既是洞若深空,也是博大无垠;是虚怀若谷,也是春风溪谷;虚是空,是包藏,是心怀宇宙,也是散,是无我、无神、无时空。静是大动若静,是静极生动,是不动如山,是浑厚若浊,若朴;是静观,是内照五蕴皆空;是旁观,是亲近随顺,是耐心、爱心的守侯;是小苗破土的恬静、欣喜,也是波平如镜时对一个气泡泛起的洞察力,更是虚怀若谷时一丝微风的掠过,也是万籁俱寂时忽有天籁之音的感悟。
二是讲达到善摄生的正确方法:静极生动,天地静而万物生。而达到静的方法是虚,由虚致静,虚是空,是散,是放下,是无我、无时、无空,是破除肉体障碍后的神藏寰宇,是物质世界幻化后的精神显现,虚到极处静自至,虚极则静极,虚静是同体,共同构成生生不息的原基础。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既讲了“致虚极”的途径,也讲了“致虚极”的效果。
三是讲判断摄生方法正确与否的标准:大道至简,至公,至朴。佛讲十念法、戒定慧,魏伯阳的《参同契》,吕纯阳的《百字铭》,根本内涵都在“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大法中,这是真正的大法,是上天梯,详读《参同契》可知正误。
“致虚极,守静笃”是贯穿于摄生的方方面面的根本大法,随修炼层次不同,而体会也会千差万别,唯行可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12-30 16:29 编辑
张无屮 发表于 2015-12-30 11:35
说是遥望,说明你还处在探索的路上,而且路还很远。超验是反向思维,立足于实践但又超越实践的提升与反思, ...

小屮啊,我给你的三点警示你是完全没有看进去啊;
这倒也并不奇怪,你即便把这三点背诵千遍也不可能领会其中的哲学内涵;
因为你只有扁平的思维和视野;
这种脑子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无畏。

你不妨用我那三点警示对照你的终极思维设想;
可怜啊,就算让你充分发挥想象力,让你竭力去“跳跃”、去顿悟”、去忽然爆发”,你也远没有跳出如来佛的五指山啊!
你在佛祖面前玩猴跳、玩筋斗云倒也算个故事;
可你脚蹬个皮球就敢说是“站在绝对真理上俯视”,呵呵,你这一幅娇憨嘴脸虽然滑稽逗人,可想象力实在是过于匮乏了。

你把我所说的“遥望”瞬间就扁平化为“思维”,再进一步把360度狭隘化为“反向”——我还敢说你根本就不知道“反向”究竟意味着什么;
呵呵,难道说你的皮质层就是一张纸?而且是白色的?
你的理性幼稚病已经造成了器质性损害,以至于大脑被严重压缩“扁平”了··········

小屮啊,还是去打酱油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2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275楼评注:张无屮  是一个悖论。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小屮这么说大概是没有看到262楼到264楼的总述;
不过也罢,这个打酱油的纸片脑子看了也是白搭。

或许如果我要告诉小屮,那三个帖子中有不少可以拿出去卖弄的术语,他会有兴趣得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22: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云客 于 2015-12-31 00:02 编辑
观云客 发表于 2015-12-30 10:56
先生稍等,容在下抽空思考偿试回复!

探讨:关于“逻辑”
~~感性认识(或说“现量”,“五识”)无需逻辑!(先生如能理解佛家的“六根互用”,则无此惑!)
~~即便是意识(或说理性认识),在艺术作品面前,逻缉总显多余!
~~逻辑只是一通用性的简单工具,用它仅为方便更多人理解对话内容,而其本身并非目标!
~~对话验证需要逻辑,但并非不能离开逻辑!在特定的语境下,仅需片言,双方都明白~心领神会!照样实现验证!(记得印度有一种“文字禅”,逻辑于此毫无用武之地,先生如有兴趣,不妨一试)
~~只因逻辑本身的局限性!如唯循逻辑,必将阻碍直接认知(姑且说“直观”)!
~~~~~
如此先生满意否?
另,专心讨论应摒弃胜负,情绪不利深度思考,好再先生雅量!望共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22: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2-29 12:58
呵呵,着相了,惭愧。
不过蒙山城你还是不要在这里扯淡了,好不好?
看到没,大门在那边······· ...

不论怎么扯,我与你一路走来,我说的话没有错。
不论大门在哪里,我想走就走,想忽悠,故先生也只能着相干生气。

其实在上面,我只是说一普通的常理,其实,我们所说的一切,都有相应的条件而已。假如故先生认为我说的不对,可以一个一个帖子里顺下来,挑挑毛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云客 发表于 2015-12-30 22:21
探讨:
先举一对话,供先生练习!
曹山答僧曰:但有一切,总归斩尽。

曹山答僧曰:但有一切,总归斩尽。
僧曰:忽逢父母则将如何?
师答:拣什么?
曰:争奈自己何?
师曰:虽奈我何?
曰:为什么不杀?
师曰:无下手处!

在特定的语境下(如同其上对话)无需逻辑,双方都明白~心领神会!照样实现验证!

······································

观云客先生不妨再琢磨琢磨,你理解这个对话真的没有逻辑的参与吗?
或者请你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我做个分析。

我这么说部分原因是我不敢说很确切地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22: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云客 发表于 2015-12-30 22:21
探讨:
先举一对话,供先生练习!
曹山答僧曰:但有一切,总归斩尽。

只因逻辑本身的片面性,唯循逻辑,必将阻碍直接认知(姑且说“直观”)!
·····································
这个话说得可就真的没有逻辑了:要求言论具有逻辑性,如何就成了“惟循逻辑”了呢?
“我看到这里有一个苹果”,这里真的没有逻辑吗?这里真的就只有逻辑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22: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云客 于 2015-12-31 00:05 编辑

先生回帖真是迅速!在下于旅途,边写边修调,草稿难免少严谨,见谅!
烦先生重读在下前帖!(这都是手机闹的!笨法是边写边存,否则全丢了,还显乱码!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23: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云客 发表于 2015-12-30 22:21
探讨:
先举一对话,供先生练习!
曹山答僧曰:但有一切,总归斩尽。

逻辑不逻辑,关键看是:求法,还是求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23: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山城 发表于 2015-12-30 23:13
逻辑不逻辑,关键看是:求法,还是求心。

确是在下能力所限,解说不圆满,易生歧义!
先生及时提醒!甚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0 23: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这样谦虚,别人如何回帖争鸣呢?

是法就有章可循,但心却在一刹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12-31 23:50 编辑
观云客 发表于 2015-12-30 22:21
探讨:关于“逻辑”
~~感性认识(或说“现量”,“五识”)无需逻辑!(先生如能理解佛家的“六根互用 ...

即便是意识(或说理性认识),在艺术作品面前,逻缉总显多余!
···········································
如果不理会这句话中有关“逻辑”的观点,则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进展。

艺术与理智思维的确具有十分本质性的区别;
宗教信仰也的确可以从其中——当然也还有更多的途径——获得十分有效的辩护;
而这正是本帖所一直强调的;
这个观点也直接通向本帖的主题:以艺术的方式(不管是主观目的论的还是客观目的论的反思)获得的概念不能扩展到理论领域成为理智认知的构成性原则;
当然这样的原则还可以源于其他途径;
也就是说,不管是上帝、至善、灵魂不朽,还是道、理气、真如佛性,都可以作为调节性原则发挥社会作用,但都不能反过来成为有关世界命题的实在根据。

这两种性质的“原则”看起来近似,但如果不加区分,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粗疏,更会造成严酷的社会后果;
这是传统形而上学所未能意识到的;
也是理论理性理解了自己的局限性之后,将视野扩展到生命关联*总体之上所获得的超越自身的成就;
令人极为意外的是,道德经和原始儒学都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极为成熟的理性精神——小屮必定更是意外,虽然我多次提及此事;
虽然他们没有诉诸直接的理论表述,但却在实际上克服了那种传统形而上学的幻相情境。

很高兴看到观云客先生的这个精神转向;
一旦解除了理论的绝对真理的可能性,我们的逻辑素养就会逼迫我们实现这样那样的转向;
我相信在某个方向上,观云客先生会更加圆满地达成信仰与世俗的融会;
当然,这也不见得就具有任何绝对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1 10: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2-25 11:31
这是个好问题;
虽然这个问题已在这个帖子和此前的几个帖子里多次谈及,但再谈谈亦不算虚费。

学习了。谢谢。
那么,再请教:何谓“真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6-1-1 09:52 编辑
观云客 发表于 2015-12-30 22:21
探讨:关于“逻辑”
~~感性认识(或说“现量”,“五识”)无需逻辑!(先生如能理解佛家的“六根互用 ...

感性认识(或说“现量”,“五识”)无需逻辑!(先生如能理解佛家的“六根互用”,则无此惑!)
·····································
我说人类认知不可能抽离逻辑,这或许的确是对佛家识论不理解的表现;
但这种不理解所造成的“惑”,只是对佛家认识论的肤浅层次颇为惋惜—— 一个思想体系很难获得起码的彻底性,却很容易固步自封;
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在哲学认识论已有了如此高度精微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知识分子还大多被固执在佛法识论的层次上!——借用观云客先生的“!”
我这个话当然是言重了,但我以为惟有如此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惑”与惋惜——类似的观点我此前也曾多次表达。

感性认识是如何进行的?
其必要的内在心灵机制是什么?
就是某种无章可循的“一刹那”吗?
就佛法自身而言,世界之中又有什么不是“一刹那”呢?
如果把“一刹那”都简单地归结为无章可循,那还要哲学、还要思想干什么?
难道说我们真的准备以“无章可循”的方式抵达终点?
如果这样可以说服我们自己的话,那又何必罗列此前的有章可循?

佛法的识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来说当然是十分奥妙了,但那实在仍然是十分简陋的;
人们为什么可以达成主体间共通的“感性认识”?
即便说这些认识不过是缘生幻化的,但为什么人们可以达成一致的缘生幻化?
“桌子上有一个苹果”——为什么任何一个正常人在某一情境之下都可以幻化出“桌子上有一个苹果”这个“幻相”?

“感性认识(经验)”是如何可能的?
这个问题构成了近代哲学认识论的主题,并由此推动哲学敞开了批判性的宏大视野;
我们也不用去述说康德感性知性的形式、范畴、总摄、图式、综合,也不去谈论胡塞尔的意向性、本质直观、范畴直观、对象生成;
单单说一个“桌子上有一个苹果”,如此一个感性认识就必须是有根据的;
不管这个根据是客观的外在实在,还是缘生缘灭概念中的“识”与“缘”——而这本身就是“逻辑”:说话(结论)要有根据,即便这个根据在本质上是“空”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谈心头 发表于 2015-12-31 10:27
学习了。谢谢。
那么,再请教:何谓“真理”

这个问题一如既往地好;
请网谈先生参阅本帖7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1: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5-12-31 12:25 编辑

观云客先生经常处于旅途中,这很令人神往;
我每年充其量安排二次旅游,而且总是在节假日;
呵呵,我这人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这件事非常热衷,认为这本身就是旅游的一个体验项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08: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新年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 12: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蒙山城 于 2016-1-1 12:34 编辑

元旦快乐


==============


但这种不理解所造成的“惑”,只是对佛家认识论的肤浅层次颇为惋惜—— 一个思想体系很难获得起码的彻底性,却很容易固步自封;
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在哲学认识论已有了如此高度精微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知识分子还大多被固执在佛法识论的层次上!——借用观云客先生的“!”


就是某种无章可循的“一刹那”吗?
就佛法自身而言,世界之中又有什么不是“一刹那”呢?
如果把“一刹那”都简单地归结为无章可循,那还要哲学、还要思想干什么?
难道说我们真的准备以“无章可循”的方式抵达终点?
如果这样可以说服我们自己的话,那又何必罗列此前的有章可循?

=====================================

我看到这两段,就心中感惑而产生自己的想法。且不说,第一段,就第二段的以点盖面,让人觉得确实有道理。在下面,我就叙说下自己对是否有章可循的看法
从大道理上来讲:谈事物规律,都从必然与偶然的角度去看。一般说来,必然,是有章可循。而偶然无章可循。但我们表达偶然的存在,并不是在否定必然有章可循。
从小的方面看,就比如祖师爷偶然放个屁,逻辑者,可以根据人的内在五脏规律,外在坏境与饮食等,能逻辑出有章可循的必然性,但这个偶然的屁,可以再理论上有章可循逻辑,但在现实中,确实无章可循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