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故我在

[综合讨论] “本体论”真的能作为哲学思想之彻底性的评判标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1 19:5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5-10-21 19:59 编辑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0-21 12:37
不妨就以上问题作个案例说明。

赵州和尚可以对一个徒弟或者居士说:佛是干屎橛;


这就是破执之法。
真谛只有一句两句。俗谛有无数句。万千名相。
但相对于“本体”。俗谛都不究竟。只是权便而已。不可执著。
呵。这几天太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19:5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一直极端地说佛教中没有佛法。教中无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19:58: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言不能尽其意。而是这意是高度抽象的。可用于一切法。因此不能定于任何一法之处。

如易经的卦。乾。凡刚健者都属乾。如龙如马。但不能说龙是乾或马是乾。
如道德经的高下相倾。涵盖一切高下对立状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0:0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0-21 12:37
不妨就以上问题作个案例说明。

赵州和尚可以对一个徒弟或者居士说:佛是干屎橛;

天涯论坛有人问过我释迦摩尼是不是佛。我就不搭理他。
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0:03: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不住于名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0:1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州这公案。便是极端的刻意的破执法。
你要问佛(指人)是什么。我就说佛狗屁不是。为的是不让你落执。而让你自己去找真如实相。诸法因缘生。
佛(指人)。也是一法。他也因缘而生灭。不昧因果。

谁也逃不脱因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20: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住于名相不等于不能借助名相去理解佛法思想;
你自己当初接触佛法之时是如何进行的?
对于信徒来说,确立信仰、修行破执是佛法实践的必要步骤;
此时或许需要某种特殊的语言或其他方式的引导;
但对于那些仅仅想在思想理论层面上了解佛法的人,这种实践方面的步骤就是不必要的。

刘先生不妨再看看我239楼的说法;
佛法的修证实践与佛法思想的考察研究,应该是二个很不相同的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0:4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0-21 20:26
不住于名相不等于不能借助名相去理解佛法思想;
你自己当初接触佛法之时是如何进行的?
对于信徒来说, ...

对。
前面说过了。胜俗二谛结合。即中观。
我说教中无法。是指佛教中各宗各有偏执。各有攀援。
比如念佛。拜佛。枯坐。各种戒律。向往极乐畏惧地狱。。。都流于形式。已不能窥见真如实相。反成为悟道的障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0:5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5-10-21 20:56 编辑

前面也说过。佛法不彰。最大的障碍在佛教佛寺佛子。
是这些。将对诸法空相的探求引上了歧途。佛子追求的。正是与佛法精神相违背的无明攀援。
他们有最大的贪痴二毒。比俗人少了嗔而已。但流于另一极端。如逃避。消极。萎缩。成了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倒是不生嗔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1:1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5-10-21 21:22 编辑

轮回说。本是婆罗门教义。指四大种姓轮回不变。即上等人生上等人。下等人生下等人。佛陀引用过来。借因果说。改为六道轮回。已与婆罗门教义不同。定在个体本人(有情众生)。
这本是为了方便讲解因缘果报。否定了大梵天的永恒性高高在上。
以前说过。佛法中不承认这种永恒神。如上帝的自有永有。因为这些不符合诸法因缘生。他不可能不受因缘果报!
事实证明佛陀是对的。如。大梵天理论不究竟。
陈胜吴广理论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被打倒的原因。就有被打倒的可能。诸法因缘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1:36: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法空相。就是否定永恒。
关于永恒。不得不提到永生极乐说。前面也说过了。永生极乐。是典型的以喻体为本体。将权便善巧坐实了。
所以说教中无法。
永生极乐。一劳永逸。这从根本上违背佛法精神。
这里有个问题。通过什么永生极乐?
以前说过。宗教的唯一作用是心理抚慰。这正证实了宗教是精神鸦片。形而上的毒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1:3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法师说法》帖已说过了。

天命。晚安。明天早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1:4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题说。要先找到“本体”。

佛法的本体是诸法因缘生。诸法皆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1:43: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宗教)的本体是信仰。心理抚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1:45: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与佛教无必然联系。甚至背道而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1 22: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云客 于 2015-10-21 22:54 编辑
虾仁 发表于 2015-10-21 21:45
佛法与佛教无必然联系。甚至背道而弛。


“佛法”类书本,“佛教”似课堂!

二者“无必然联系,甚至背道而驰!”

——先生之言妙矣!

~~~~~~~~~~~~~~~

才离开论坛一日,园中已百花香艳!——哈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2 00: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云客 于 2015-10-22 00:50 编辑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0-19 11:12
空、法“不一”且“有异”
“空”显然是佛法对诸“法”根本性质的基本判断:诸法皆空;
当佛法经典说到“ ...


学故先生回答方式,东施效颦一次:(依先生已具的佛理能力,按难易顺序)
接178楼:
其一:
【佛法经典说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命题时,所强调的是“色”在本质上为“空”(空的、空性的)】
【是否就可以说“色”与“空”、“法”与“空”在词义性质、内涵上具有同一性呢?】
【我们可以说“色”、“法”在本质上是“空的”、“空性的”,但不能说“色”、“法”就是“空”;】

——{“色”、“法”在本体上是“空的”、“空性的”}(基本靠谱~即真谛说!从“体”的角度说!
       提醒:这个“体”只能“证悟”,不可言说,更不可执“字”相或“义”相)

——{但不能说“色”、“法”就是“空”}(基本正确~即俗谛说!从“相”的角度说!
      但在类似“赵州说法”的环境中!也能如此说!依据是《坛经》付嘱品中,六祖传授说法技巧时,
      提及“出语双关,皆取对法,来去相因”,已期达到“二法尽除,更无去处”的效果!)
~~~~~~~~~~~~~

其二:
【,“空”、“法”固然不一,但是否还是“不异”呢?】
【我们可以说“花”是“美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花”就是“美”:花、美不一有异。】
——从“众缘”就是差别的角度,缘“有异”故“不一”!
——“八不”中的“不一不异”是讲事物之间关系的,即统一性和差别性;与“不常不断”密切联系!
     《中论》观因缘品中解释为:“若一则无缘,若异则无相续”(此句望先生自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2 00: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三;
【我以为,“不一不异”、“非······非非······”等表达方式在佛法言论中被严重滥用了】

——“否定之否定”再加上“有无”,就是般若学的辩论方法,目的是“扫荡一切”!
     空宗将其发挥至极致,把对象从“有无”改成“生灭”!如此一来即“一切皆空”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2 09: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就佛法的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做了些思考,贴于239楼和240楼;
请观云客先生批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2 13: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缘起,产生不同的公案。公案意境如有别,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意境方式如有别,但思想相通,但公案最大的特点,借助具体实物而直指人心。

佛法,如有渐修与顿悟,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佛从各种缘起中,讲述各种缘起的胜殊。就比如,我们说黑与说白,都是从黑白最胜殊的一面去讲述,假如执者,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局面。这也是佛教大小之争的诱因之一。这种特殊的思想表达,也是导致语言困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2 1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0-22 09:16
昨天就佛法的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做了些思考,贴于239楼和240楼;
请观云客先生批评。

【语言困境只存在于宗教实践,这涉及两方面:一是建立信仰,二是修证实践;
而对于思想研究的方向来说,任何思想都可以作为一个对象被学习、考察和分析】
——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缘起性空”!
——先生如果想“学习 考察和分析”,应是指从佛学或佛理形成过程方面着手!
       而本人已在114楼已对此作过简单阐述!请先生再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2 16: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到这种方式的时间成本太过巨大,只好就此打住了;
感谢观云客先生、学法先生和刘先生的指教,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2 18:16: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回来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3 10: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天地 于 2015-10-23 10:54 编辑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0-20 10:09
蒙山城的这个说法有确切的佛理依据吗?
请观云客先生参详参详。


这样不就又陷入唯心唯物二分的二元论了吗?

心物一元,心即是物,物既是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一切万物都不离因缘造作。因缘,也是心所造,是心所法。

另外西哲从来都没有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的分法,那是中国和苏联唯物派否认心造世界之自然外道的扭曲分法。
西哲也没有唯心唯物,那是日本人翻译的,直译就是思想主义和物质主义。思想主义现在的两大派别,一则是存在主义,深入探讨存在者之因缘,但未深入到缘起性空。另一则是分析主义,认为逻辑名相创造世界万物。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萨特,分析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维特根斯坦和罗素。他们都认为物质是最后产生的,而不是物质先于意识而产生,都完全否定物质主义。在物质主义基础上是看不懂思想主义的。存在主义和分析主义都起源于康德。康德认为自由意志决定因果而生物质,物自性未可知,完全取决于因果判断。而自由意志是先验的,不受任何经验的因果所左右。海德格尔比康德深入的地方在于,因果是受缘起所左右的,而反过来因果也影响缘起。否认有自由意志,从根本上打破基*督教上帝自由意志第一因的束缚。但未深入缘起性空。佛学缘起性空认为因缘也是造作之法,是不真实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11: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10-23 10:24
这样不就又陷入唯心唯物二分的二元论了吗?

心物一元,心即是物,物既是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

不管是一元、还是二元,那都不过是传统形而上学的独断论而已;
这些传统形而上学的东西已经完全被现代、后现代哲学所拒斥。

至于唯心主义(观念论)之客观与主观划分的出处也没多少重要性;
一方面,这些东西都已经远离了现代哲学的视野;
另一方面,就传统形而上学思想史而言,作出这样的区分也无不可;
谁都能看出,黑格尔与贝克莱毕竟是很有些不同。

不过,把东方思想归类到西方哲学的概念划分之下并不妥当;
一方面,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视角暗示,或许会影响思想内涵细微差异的考察,甚至造成某种东西方思想的主次观念;
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并不能有助于哲学思想的把握,相反倒是容易造成意识形态的普遍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3 11: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山城 发表于 2015-10-22 13:16
不同的缘起,产生不同的公案。公案意境如有别,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意境方式如有别,但思想相通,但公案最 ...

用比喻的说法,净土宗和禅宗的区别。

好比两个蚂蚁在一根竹管中要跑出去,禅宗直接咬破竹管壁就出去了,净土宗则是沿着内壁顺级往上爬,也能爬出去。
禅宗咬不破的话就一直呆在里面,咬破的那一刻,叫做顿悟,但是将破未破的时候最痛苦。
净土宗则经常爬上去一层接着又掉下来十层。

无论各宗,最后的目的都是出去---到彼岸。

另外,悟和觉是有区别的,悟是见彼岸,觉是到彼岸。到竹子外面去的先决条件一是知道竹子有外面--正信佛教,二是知道竹管外面的真实情况--开悟。然后真正的修行是在去彼岸的路上。
禅宗顿悟能瞬间到彼岸,净土见彼岸之后的逐级往外爬到彼岸则比禅宗困难得多。禅宗是困难在前,净土是困难在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10-23 10:24
在物质主义基础上是看不懂思想主义的。存在主义和分析主义都起源于康德。康德认为自由意志决定因果而生物质,物自性未可知,完全取决于因果判断。而自由意志是先验的,不受任何经验的因果所左右。海德格尔比康德深入的地方在于,因果是受缘起所左右的,而反过来因果也影响缘起。否认有自由意志,从根本上打破基*督教上帝自由意志第一因的束缚。但未深入缘起性空。佛学缘起性空认为因缘也是造作之法,是不真实的。 ...

这一段此前没看到。

我不想对今天地先生有关康德、海德格尔哲学的理解进行评论;
我感兴趣的是你第一句,这个观点与前面的讨论很有些相关。

如果一个人持有“物质主义”(或许是指“机械论”)的立场,他就看不懂“思想主义”(说“观念论”或许更适当)吗?
洛克、休谟、马克思与贝克莱、康德、黑格尔就必定相互看不懂?
一个人读懂了康德、贝克莱的观念论、黑格尔的总体主义,他就不可能再去读懂洛克的经验主义、休谟的怀疑论或者马克西的历史唯物主义?

当然,一个唯物机械论者会反对观念论者的世界观;
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二者之间就必定相互看不懂;
“看不懂”与“不同意”、与“反对”,这是完全不同的二码事。
这种混淆在日常对话的层面上原本问题不大,因为交流双方多半会明白对方的确切意思;
但如果把这种在对话中可以获得理解的泛泛表述反过来当作是一个学术命题,那就实在是令人无奈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3 13: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10-23 11:33
用比喻的说法,净土宗和禅宗的区别。

好比两个蚂蚁在一根竹管中要跑出去,禅宗直接咬破竹管壁就出去了 ...

净禅的差别在于:修中悟,悟中证。呵呵,我在这里不多说了,下面转以前两个帖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

蒙山对话(之十五:顿与渐(草稿)) (2012-01-09 13:27:2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



一日,我到蒙山城中见师傅,并问师傅说:‘我看到现在有两种修行的方法,就是南北的渐修与顿悟。二者谁胜殊。

师傅听后回答说:‘二着无胜殊别,只有因缘的不同。’

我听后在问师傅:‘你能给我讲下因缘的差别吗?’

师傅回答说:‘二者都是成佛之路,‘渐’讲究的是一步一步的修,‘顿’讲究的是直指人心的悟。’

我问师傅:‘我听有这样的说法,喜修顿法者,说顿悟直入佛地。而不喜顿法者,言顿悟是自了汉。二者说法有如此的差别,究竟是问什么呢?’

师傅听后笑道说:‘因缘的不同,就出现了说法的差别,如二者都有道理,但各取一端……’

师傅接着说:不论渐修与顿悟,或着佛说的三藏十二经典,都建立在因缘上。得因缘者,如鱼得水。逆因缘者,如逆水行舟。比如能顿悟者,不修能一悟到佛地,但没有顿悟因缘者,迷顿悟而成自了汉。’

我听后接着问:‘我听别人修学,就讲究的选一胜殊的法门,为什么师傅你却说因缘呢?’

师傅听后说:‘万法平等,无有胜殊,一个修学的善知识,在修学中,选什么法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看这个法门是否适合自己。记得现在西方有一哲人说:读一不适合自己的书籍,还不如不读。假如一个人选错了修行方法,会误了自己的。其实佛在为我们开八万四千方便法门的时候,都是因缘生,假如没有因缘,就没有诸多的方便门,渐顿二中土佛教方便法,也如此……’

我听后在问师傅:‘听师傅你一说,我们如何选修行呢?选择那一法门好呢?’

师傅听后笑道:‘你修行,不取一法,不丢一法,渐顿双修……’

师傅接着说:‘其实,顿从渐修来,渐修到悟去,万法没有差别,万法本为一体……’

------------------------------------------------------------------------------------------------------------------------
精进(悟见慧)1



精进,在六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善修者,假如能过精进关,就迈向佛地重要的一步。我们如何来解读精进这境界呢?其实在古代善知识曾用‘大悟三百,小悟八百’的词语,抽象的表达这一境界。这一表达如然抽象,但也生动形象……

在‘精进’的境界中,忌讳是自执自大不进取。记得有这样一个典故,一人学字,师教一,就划一横说,这是一,师教二,便划两道横说是二,这人就想,三就是三到横。在这时,师教三,便说三道横是三。这人看到,就对师说,我全懂了,你不用教了。在以后,这人‘千’字,‘万’字时,就划一千横与一万横为标准。这种现象是标准的不精进现象,是典型的以识代智。这种现象,在现实中,极为普遍。在俱胝和尚的一指禅公案中,古大德也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 在‘精进’善修,有人常以一悟二悟,就以为自己开悟成佛,其实这种现象,是‘精进’中最大的障碍。其实在现实,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人因自己一悟而满,而忘记北。在自己自满的时候,因为这一悟,就以为自己是第一,就可以开山讲课,弘扬佛法,殊不知由于自己发自执自满,是自己弘法的真心而变质……。


蒙山城2010-03-03 17:59:26 [url=][举报][/url]

精进(悟见慧)2

在精进中,'悟'站重要的地位.因为善修的人,常悟中见慧而精进.在精进的悟中,忌讳的是执于悟,不执不离,不舍不取的'悟',才是最精进.
在现实中,有人对悟字偏解.认为一悟就能成佛.因而就求一悟.也就形成了偶得一悟就自执自大而觉得悟成佛.其实这是精进中的最大障碍.不论舍与取,都是执.在现实中,有修习佛法的人,因自己一点进去取,一个小悟,就以为得悟成为第一人.就常以自己个人的认识为标准,来衡量一切.把不与自己因缘相同的因缘而误认为不是正法.这种单纯的进取不是精进.精进是不断的进取.
一善知识引言说:"能不舍不取,彼住最精进".其实不舍不取,是最自然的勇猛的精进.在现实,我们得悟精进不论舍与取,都是执,是修习佛法中的障碍……


蒙山城2010-03-03 18:00:10 [url=][举报][/url]

精进(悟见慧)3
一修学者,在修学中精进,要有就要放弃自我我执.在这个问题,中国有许多名言都在重复这个话题.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教诲我们认识与学习别人优点,来精进完善自己.老子也用圣人之所以没有错,是因为圣人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善改之.佛祖释迦牟尼'人人都是未来佛'的文字来阐述了万物的各自善缘,来教诲我们要善认识万物之间的变化,学习众生之各所长.
在精进,只有无境止的善修.在精进,只有容纳,没有排斥…….在这里我借用上面的圣人文字说:精进的人,视人人为我师的人.精进的人,是善于发现自己错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3 14: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我在 发表于 2015-10-23 11:35
这一段此前没看到。

我不想对今天地先生有关康德、海德格尔哲学的理解进行评论;

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哲学经典题:

有一艘船叫做特休斯之船,航行了好久,部件开始损坏,为了维护他继续航行,把损坏的部件逐步换掉,换成新的。总有一天他所有的部件都被换掉。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来的特休斯之船吗?如果不是的话,到底从哪一刻起开始不是原来的特休斯之船的?是换掉第一个部件起,还是全部换完后?
还有人把换下来的旧部件,重新组装了另一条船,那么两艘船中哪一条才是原来的特休斯之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3 14: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天地 于 2015-10-23 14:39 编辑
蒙山城 发表于 2015-10-23 13:11
净禅的差别在于:修中悟,悟中证。呵呵,我在这里不多说了,下面转以前两个帖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 ...


我引用的是一个高僧比喻禅和净土不同。

悟字,当然有大悟小悟各种悟,比如悟懂唯心和唯物的区别,唯心到心物一元也需要悟,参破名相也需要悟,心物一元到参破无我也需要悟。楞严经的七层证心。。。。。。。。当然专说解悟和证悟的“开悟"的时候,解悟指的是见彼岸。证悟指的是觉,也就是到彼岸成阿拉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