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质文刚柔

[综合讨论] 漫谈学问研究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30 15: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1-30 15:25 编辑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按荀子的思路解释,取义是伪,是人为装出来的表现,是欲望的体现,就是在过瘾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5: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5: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1-30 16:44 编辑

好象雷锋的故事并不遥远呀。
与人性善的观点有共鸣很难吗。     当《》从规范变成约束,从约束变成束缚,从束缚变成枷锁,再讲《礼》就很难了。
儒家讲礼、乐、政、刑。礼在刑之上。说白了就是道德控底了才到刑。说复兴传统,说来说去还是法制环境里找法家思想,在《礼》的台阶面前,还是上不去。人心使然。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为庶人服务伴随普法教育。其然也。

人性孟子主张本善。认为人性恶是环境造成的。孟子的主张比荀子的主张多出一半来。没善根儿理论属于一知半解。
韩非讲过“儒以文乱法”。说白了就是在韩非那里没道理可讲。李斯的故事就不再重复了。山脚下谈远方者不能接受山顶上的人谈远方,就要把人家给埋了。
殛鲧用度禹算最早的成语故事了,已经实践过底线思维了。
“人以下不可语上”是“上”“下”错位,但毕竟是要说复兴,那么是要复兴什么呢。在当下的语境,怎么复兴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7: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COVER
DISCOVER

良心发现
发现被膨胀的欲望掩盖的良心,那就还是有良心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08: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荀子与《易传》是孔儒发展系统的完成阶段,理论贡献高于孔孟?孔孟的仁礼体系,仁心主持的“克己复礼为仁”;荀子以礼义质正仁心,质实仁义,礼义言行规范成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相结合,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治用,有实践实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实践实证。有实践实证理论,方有思辨哲学。为什么宋明理学扬孔孟。贬荀子?其天理浑然定夺的人事当然,文史浮明的遏欲情罪,根本过不了实践实证这一关。形而上学的道德教条,没有丝毫的思辨性质。荀子的哲学萌芽,便有解蔽诸子学闇乎大理的偏蔽一曲,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思辨性质。“天地者,生之本”的实践实证,精于物者的物物道;“先祖者,类之本”的实践实证,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荀子的物物道,逻辑升华是张载形上導的“一故神”效应,乃形下器道“二故化”的“物物为能过化”。也是船山形上神導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中奏以天的社会限定,一是如何应对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关乎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释放,顺乎物则的终奏物。“通乎人”与“成于事”,关乎善恶之分的思辨性质。荀子物欲观的逻辑升华,“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乘乎气”的“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不逐万物之变”的“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二是如何应对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象数互生的“因已然以观自然,期必然以符自然”,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合乎天而顺应理道,屈伸物欲以顺乎天。关乎实践实证的精深理论:“义利之际,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引发出思辨哲学:“是非善恶,义判于几”。荀子精于物物道的实学意蕴,《易传》的天人继善,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天人诚道,实践实证是“富有之谓大业”;荀子物欲观的理性实函,《易传》成之者性的天人诚信道,实践实证是“日新之谓盛德”。实践实证为“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太极理道,船山的逻辑升华,止于至善的太极理道,至善无止境的无极而太极。“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荀子与《易传》之所以成为孔儒发展系统的完成阶段,其思辨性质的哲学萌芽,长成张载、船山思辨哲学的参天大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0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1-30 15:00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按荀子的思路解释 ...

秦先生是否研究过西方心理学,通过研究动物本性本能的科学实践,去研究人性生理自然的本性本能,与宗教人文的西方文化源头及特点息息相关,与传统心性学不一样的文化思路。传统心性学彰显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性质,人是万物之灵,其性灵至当,恰恰立足于人性自然与心性实然的基础上,追求生活富裕的物欲需求增长,无可厚非!这就是“天地者,生之本”的实函。漠视“生之本”的实函,乃是文胜质则史的理论浮明。若止步于生之本,孔子言心性质野,荀子言性恶,彭林教授言半人,非人性本善。从群居生活时代彰显人类本性的合群明分,进入到论理学时代的仁礼心性研究,彰显生之本与类之本之间的和合,也是戴震所说:“性善必然,适全(人性)自然”。这就是孔子所说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也是孟子抨击杨墨质野而力主的性善论,同样也是荀子提倡礼义调理物欲的伪善论。不同的思维角度有不同的思路,最后的思路,无论是孟子性善,荀子的性恶伪善,百川流归大海:《易传》富有盛德的继善成性,依然还是“继之者善”,生之本与类之本之间和合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形上導效应:出自“君师者,治之本”。治之本的王制理想(君),“节用裕民善臧其余”;治之本的文理益质礼载道(师),“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荀子能提出“君师者,治之本”,实现生之本与类之本之间和合的共同富裕,其理论境界难道不高于孟子的舍身取义?二千数百年前的荀子理论,已有如此的思维深度,秦先生认为不值得敬仰?学宋明理学摒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10: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1-30 15:27
好象雷锋的故事并不遥远呀。
与人性善的观点有共鸣很难吗。     当《》从规范变成约束,从约束变成束缚, ...

知道船山的政制理论吗?“天治者,神以依”。治理社会道心环境的心性质文,有三类型,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违反中庸理则两极向的文史与质野。应对不同类型的心性质文的道心环境,便有不同的治理方式,势有轻重的礼法合治。应对官场腐败,小人禽兽引发的流俗质野,法主礼辅,遏阻质野心性下滑,逐渐回复正常健康。应对文史心性,礼主法辅,却要改变物质经济停滞现状。理性务实于心性活力释放,物欲需求增长,促成物质经济发展。应对中庸质文,礼主法辅,“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治理流俗质野时代,法主礼辅,自觉心性的文理礼治,难!“与人性善的观点有共鸣很难”。所以,法治开路,强制性约束,甚至于束缚,却不是枷锁,目的一个:强制性建立规范秩序,为礼治益质载道开路。
与共和国成长的一代人,经历了文革的文史时代,改革开放后出现官场腐败的流俗质野时代,就是未经历过真正的传统心性文化根时代,孔子的中庸质文,船山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当真正的传统心性文化根得以彰显成为客观实在时,文化复兴进入正轨。展望吧!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的时代”,业已时过境迁,一去不复返!可能会不切实际“空想”,毕竟进入“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时代,重复论说,没有意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 11: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2-1 14:35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 10:47
知道船山的政制理论吗?“天治者,神以依”。治理社会道心环境的心性质文,有三类型,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 ...


21210101(柔01).jpg




这个帖子发言至此,才品出一点“漫谈”的味道!
你所说的那个“真正的传统心性文化根时代
只是,在旧有的思想观念状态下,形成的文化时代



这个旧有的思想观念,是要经过
古为今用,综合其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淬炼
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之根而得以彰显




期盼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01: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就是为了寻找古今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即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社会,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社会的历史接合点,也是传统儒学走向现代儒学的历史接合点。现代儒学所具有商品经济性质,是从传统儒学的自然经济性质走过来的。顺应人情物理数者,涵盖着心性质文的文化承前启后,理论理性和社会体制的历史逻辑演变次序。为了加快行进步伐,少走曲折弯路,方决定了中西义理会通,马哲中国化。因于人文化成天下的中国文化特点,与西方宗教人文的文化特点不同;视人为万物之灵去从事研究的中国心性学,与靠接动物的本性本能,进而研究人之本性本能的西方心理学,研究范围及价值指向也有不同,所应用的话语体系及范畴体系也殊异,所以,坚持各自不同的话语体系和范畴体系的逻辑前提下,领悟其哲理逻辑的义理体系,领悟其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方能有效地寻找古今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方可促进中西义理会通,马哲中国化。历史接合点是船山学理。马哲的唯物论,为了避免陷入“蔽于天而不知人”,道法自然的唯物“陷阱”,也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的唯物“陷阱”,我称谓心性唯物,存在音容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也是“富有而不吝于施”,便有天命不止,“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命者命此焉耳”。马哲的辩证法,为了避免陷入不知幽明之故的有无相生,一物两体的矛盾原态,与两体理一的矛盾辩证混淆不清,甚至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混淆不清,我称谓心性辩证。存在音容天的“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如何弘扬个性活力,释放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也是成之者性的“日新而不用其故”,便有天命不止,“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性者性此焉耳”。马哲言对立统一规律,船山言神参明钦的人事相乘之几,“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应乎中庸质文的实践理性;言神理明诚的天有贞一之理,“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的理气诚明,“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的屈伸物欲以顺乎天。形上文政導的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的两体理一,導引形下器道实践理性两体理一的“性命一也,理气一也”,道器层次两体理一的对立统一规律。马哲言质量互变规律,船山言道建阴阳,“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仁则有活之理,活之体与用,“函之所至,无不至焉;与函相得,无不浹焉。函之所透,不容已而透矣,然后活矣”。“蕴之乃以絪緼之,流之乃以条理之,浑之乃以发挥之”。“先此之理,待此而叙;先此之体,待此而固;先此之用,待此而兴”。“大中而上下应之”,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量变到质变的质量互变。马哲言否定之否定规律,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就是哲学圆圈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阶段,其曲折反复的哲学圆圈过程,深刻揭示着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哲言有限与无限,船山言无极而太极。“无有不极”,止于至善的太极理道;“无有一极”,至善无止境的无极而太极。马哲与传统哲学,历史接合点的船山学理,不同的话语体系,不同的范畴体系,可以实现中西义理会通的马哲中国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01: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ab11bc 发表于 2021-12-1 11:49
这个帖子发言至此,才品出一点“漫谈”的味道!你所说的那个“真正的传统心性文化根时代”只是 ...

我所说的是存在音容天的传统心性文化根,也是道建阴阳,人事条件下的传统心性文化根。我一直以来视你为文化白痴,非研究道建阴阳,而是研究阴阳五行,研究方向是风牛马不相及,你的参予有意义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09: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 09:42
秦先生是否研究过西方心理学,通过研究动物本性本能的科学实践,去研究人性生理自然的本性本能,与宗教人 ...

荀子主张因欲望而致人性恶,故以礼约束。此主张看似很好,但做到极致也只是不恶,不恶之状是接近善的边缘,还没有进入善,所以说此论没善根。这是半个人性理论。
用孔子讲过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语上。”来比对,荀子之论可用于中人以下。以法律之。
对道德人士讲法治或对奸恶之徒讲道德都是错位。
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已经 过时了,是对的。说当“礼”从规范变成约束,,,,变成枷锁的时候,“礼”就已经从人心中消失了,当然对“大夫”、“庶人”都只能讲刑啦。
从此例再问:什么哲学意义上的发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09: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 09:42
秦先生是否研究过西方心理学,通过研究动物本性本能的科学实践,去研究人性生理自然的本性本能,与宗教人 ...

西方科学是表面的,不能涉及人心。用科学不能衡量人心,科学不足以描述人性。生物学研究的是人体,不涉及人性。西方从动物性看人性,传统文化是从人性看动物。
法家认为 人与动物不同在于人可以抱团,可以做大事,故而要霸天下,“以力假仁”史称霸道。
儒家认为人与禽兽不同在于人可以知礼,可“以修身为本”,故以“以德行仁者”史称王道。
物质论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在于人会制造工具,追求物质极大丰富。
科学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在于
网摘(作业帮)
人类的分类: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亚纲:真兽亚纲 Eutheria
目:灵长目 Primates
科:人科 Hominidae
属:人属 Homo
种:智人种(Homo sapiens sapiens)

楼主觉的什么样的说法有关“智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09: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 09:42
秦先生是否研究过西方心理学,通过研究动物本性本能的科学实践,去研究人性生理自然的本性本能,与宗教人 ...

  在残存记忆中我们国家走出列强的阴影而独立自主,从主动锁国到被动闭关。
  民资、小资被从“五星级酒店”中赶走了,在共产劲风中却倍感物质不足。
  再跟着猫论走向物质丰富,却又让人感到精神困顿。
  如果如果如果说从缺衣少食到温饱,是因物质丰富。从温饱到富足,是因物质丰富。从富足到奢靡,是因为物质丰富。
如果对这个说法不满意,或是因为这只是从物质这一单一视角描述的。
前面说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这一提法是二元论吗。

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人性。
怎么理解七世纪阿拉伯人讲过的中国人两只眼睛看世界。
传统思维方式与当下有什么不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10: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2-3 11:00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 10:47
知道船山的政制理论吗?“天治者,神以依”。治理社会道心环境的心性质文,有三类型,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 ...

“假大空”算是文胜质还质胜文呢,都不是,对吧。
“不逻辑”就不足论,无须谈质或文。
对吧。
楼主说过大山神预测,是吧。在网上有说“十大预言 ”,有船山的事吗。
大山算儒家,那么在孔孟的光环下也看不见山在哪里。

孔子讲易,应该也没荀子什么事吧。法家思想中有易经吗。
讲易是要占卜的,俗话说铁口直断,当下讲的实证科学要求可重复验证。楼主能把二者统一起来吗。都知道“学而 时习之”。楼主实践过《易》+《荀子》=什么呀
讲《易》的或都是天命观,讲《法》的或都是自以为是。这应该是两种人,其共同语言不外乎“吃了吧”。中上之人与中下之人或以平等法律为共同点。若中上之人不与中下之人一般见识,那么讲法律的机都 没有。其共同语言或也就是“吃了吧”。
科学逻辑是平面的。传统文化中的逻辑是立体的。逻辑很重要呀。
科学受宪法保护。在实证科学环境讲铁口直断,哈。。在科学思维面前就是感情用事。


前面说过:强化经济人的一面将以弱化道德人一面为代价。强化道德人一面将以弱化经济人一面为成本。这句话与易理冲突吗,不冲突吧。
前面说的
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2、为庶人服务伴随普法教育。其然也。
1 句用肯定句式表达就是对大夫讲礼,对庶人讲刑。第2句是不是在第一句的逻辑中呢,是吧。
当下人心滑落,也就只能通通讲刑了,就是全面依法法国。
“刑 不上大夫”是因为在重道德的时代,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时代,那些大夫用不着讲"刑"。对一心为民的大夫用的着讲刑吗。(用当下的感知去想象古文描述,有时空错位问题,有难度。做有难度的事才有趣。


(当下有有有有些人在讲违法后怎么能不被抓到证据,而不是在讲怎么守法。至于,,,与庶民同罪之说,我相信楼主说的非常非常的对。也相信那些什么什么异地做官的说法都谣言。)
每年1号文件都是讲农业的,说明重视。对吧。仅是重视农业,最利农民的是,,,但农产品不能涨价。
当劳动力向资本讨薪的时候,权力倾向体现政策倾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4: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富裕的理论话题,在人文化成天下论理学的古国文明史中,理论渊源深厚。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概念,有荀子的礼三本。追求生活富裕的“天地者,生之本”,直白逻辑有:孟子的“充实之谓美”;荀子精于物物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易传》天人继善的富有之谓大业;逻辑落具:船山的天人继善理念,“富有而不吝于施”的“天命不止”,“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命者命此焉耳”。有追求共同富裕的生之本与类之本的和合,直白逻辑有:孟子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易传》天道的元亨利贞,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逻辑落具:船山继善成性的“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哲学人文的化成天下理念,是船山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实现生之本与类之本的和合,离不开形上文政導的效应:“君师者,治之本”。直白逻辑有:孔子仁礼德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孟子仁政的与民同乐,“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荀子的礼法合治,法治的王制理想:“节用裕民善臧其余”;礼治的文以益质载道的“礼之隆”:“文理繁,情用省”;《易传》的“神无方而易无体”,极深通志,研几成务。逻辑落具:船山的神導德政,礼治的神理明诚效应的神气理念,“由气之必有神,知神之固有气也”;法治的神参明钦效应的形理礼数,“由形之必有理,知理之既有形也”,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神導德政,“形气存乎神理,则亦可以数数之,类应之”。
研究传统儒学共同富裕的理论理性,从人文化成天下理念的荀子礼三本,到哲学人文化成天下理念,船山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有古今义理会通的学问道,从荀子的“天地者,生之本”,到船山的“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有道问学的学问道,“极高明而道中庸”,孔子博施济众的性与天道,孟子的反身以诚,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荀子精于物者的物物道;以及《中庸》的诚之者人之道应对的诚者天道,《大学》的格物致知,逻辑归属为《易传》的三道三才,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天人诚道。《易传》三道三才的逻辑明晰,逻辑落具:船山的仁礼本体论:“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也是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其天人诚道的事物运程是:质文心性能动的“性情以动静异几”,天道元亨利贞运程的“始终以循环异时”,人事礼易常变的“体用以德业异迹”。“动静异几”,与“循环异时”、“德业异迹”,便有形上道体论的精微四义。承续《易传》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两大事则,“天尊地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便有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神導德政。“是非善恶,义判于几”,即有别于一人正义的善恶之分,一时大义的是非理蔽之辨。“人有私蔽大患”,善恶之分与是非理蔽之辨,往往互成因果,推波助澜。所以,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神導德政效应,“是非善恶,义判于几”,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进退存亡,义殊乎时”,从《易传》乾道的“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坤道柔顺而效法乾道变化的柔得尊位动也刚,“大中而上下应之”,逻辑升华为船山的大中实函,“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因此有“义殊乎时”,时中的中道概念。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的实函论理:“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能够有实证而实践“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的“率性而后道现”,见证“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即“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4: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荀子生之本与类之本的天人和合,有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民所共由理道的“致广大”,“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尽精微。从仁礼忠恕的人文化成天下的尊德性学问道,便有荀子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仁恕天下的人文化成,有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荀子的物欲观,与船山的人道理欲观,都是“致广大”的学问道。应对的“尽精微”学问道,因“道心惟微”,有民生利益精微。如何坚持和落实公平合理的社会人道原则,“须有安排”的“于人欲见天理”,防避“上溢而下漏”的贫富两极分化。政制的礼义明分,文以理益质礼载道的“明有礼乐,大文昭之”。因“人心惟危”,有鬼神心惟危微,如何发展物物经济,满足人们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势态,“大质体之”而质实鬼神。因“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惟精”,顶层设计的精义入神;“惟一”,“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的贞一之理;“允执厥中”,“进退存亡,义殊乎时”,便有形上導的“君师者,治之本”,神導德政的神意蕴。因神气理念導引的“性情以动静异几”,体察民生精微和质实鬼神心性危微,便有“阴阳不测之谓神”;因形理礼数而引领的“体用以德业异迹”,便有精义入神的“大中而上下应之”,释放心性活力的“循理而应乎事物”;人道率循天道的“始终以循环异时”,便有穷神知化效应的性灵天则。形下器道“物物为能过化”的天则中正,有赖于形上神導引领,“性性为能存神”的性灵至当,“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性灵至当,尊德性的学问道,
两大学问道理论指导实践于“无有不极”的太极理道,也指导实践于“无有不极”的无极而太极,礼易常变的易道文明。“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顺乎物则的承前性质,继往学问道于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事则,有会通古今义理的格物之学。“太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学问之事”。“开来”的“格物之功”,实质是“致知在格物”。“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如何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实践实证的“致知在格物”。“致知之功,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思辨之疑”。“所思所辨者皆其学问之事”的“格物之功”,“所学问者乃以决思辨之疑”的“致知之功”,既是文化承前,继往的两大学问道;也是文化启后,开来的两大学问道。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继往开来的两大学问道:“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5: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3 09:15
荀子主张因欲望而致人性恶,故以礼约束。此主张看似很好,但做到极致也只是不恶,不恶之状是接近善的边缘 ...

世人论善恶,却不知善恶因果的所以然之理。探究其所以然之理,传统的理论理性有前后两阶段。前阶段《易传》,天人继善的成之者性。天道的富有大业与人道的日新盛德并举的天人和谐。请问,若不探究和成就天人继善的成之者性,人性善恶争论永无结果,永无休止,也永无宁日。后阶段是船山探究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环境造人,“是非善恶,义判于几”。人有私蔽大患,难道是非理弊,不是造成人性善恶的因果所以然?二千数百年前的荀子已提出解蔽理论: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因生之本与类之本和合的“礼之隆”,提出“君师者,治之本”的形上導,秦先生不敬佩罢了,为何还一再抵毁?学识人品境界的学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荀子提出礼治至善者,难道不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法治不至善至者,难道不是中人以下不可语上”?难道不存在“中人以上”变质为“中人以下”?“中人以下”改过自新为“中人以上”?不存在天人继善的环境造人?孔子所说“有耻有格”的“齐之以礼”,对于现代社会出现的官员腐败,资本垄断的金融大鳄,以及电信诈骗等一切性恶行为,秦先生难道不会感触到失去礼义规范秩序的“礼无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4 08: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2-4 08:32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3 01:43
我所说的是存在音容天的传统心性文化根,也是道建阴阳,人事条件下的传统心性文化根。我一直以来视你为文 ...



哼~~~!!!

连“24节气“”是如何得来,都没有搞明白,就来谈文化之根,厉害
连“北极星、太阳、地球”运行关系,都没搞明白,就来谈阴阳,厉害
连《皇极经世》说了些什么,都没有搞明白,就来谈人事,厉害
连“ 仁义礼智信”说了些什么,都没有搞明白,就来谈性善性恶,厉害

哎、可惜了~~~!!!
一个“右手法则”,所有的“厉害”全都原形毕露,忽悠

0阴阳今释数学模型03.jpg






如果不是“忽悠”,就请把介绍“北极星、太阳、地球”运行关系的那个说明找到!
这才是学问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的具体体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09: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应用半人概念,而不用质胜文的质野概念。半人不是矛盾范畴,心性质文是一物两体的矛盾范畴,即西哲的对立统一;中庸质文是两体理一的矛盾辩证,即西哲的对立统一规律。你可以应用直白话语的换位思考,而不应用忠恕概念。忠于己而恕于人,心性内外矛盾体的推己及人,有其义理逻辑:仁心忠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义忠恕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位思考的直白逻辑,有矛盾意涵,非矛盾范畴。马哲三大规律之首,乃对立统一规律。弃用质文与忠恕的矛盾范畴,使用的半人及换位思考,都不是矛盾范畴,那就不用研究矛盾原态的一物两体,以及矛盾辩证的两体理一,消失的是哲学思维。当然,你可以釆用形而上学的矛盾定理法,将一物两体视为二元论,这是你的自由,谁也不能干预,却有社会现实的实践证验。
文化学研究,范畴意涵的认知清晰,十分重要。人文化成,重心认知一物两体的矛盾理论;哲学的人文化成,重心认知两体理一的矛盾辩证。若对范畴意涵认知不清晰,根本不能认知一物两体与两体理一的矛盾理论,如何研究文化学?如何探究文化复兴?
传统文化重视整体理性,所以对流俗质野的性恶行为十分痛嫉。相反,对文胜质的善性文史,十分宽容!須知,善性文史的恶性化就是理论浮明的假大空!所谓满足现状而停滞文明,就是停滞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遏欲情罪为“道之大贼也”!“其麗于‘文’,则亦集形声以炫其荣华也。其麗于‘思’,则亦穷纤曲以测夫幽隐也。以言乎‘恭’,则亦辨贞淫于末节以致戒也。以言乎‘让’,则亦揣物情之逆顺以弗悔也。恍惚之间,若有见焉;窅寂之中,若有闻焉;介然之几,若有觉焉。高而亢之,登于九天;下而沈之,入于九渊;言之而不穷,引之而愈出”。这便是船山痛斥的理论浮明;“报之以浮而‘浮明’生”。孔儒言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两大事则于诚者天道,理性实学。宋明理学则从天理浑然定夺人事当然的理论浮明角度去理解。“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人事当然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心性文史的存天理去人欲。焉有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天人诚道?贞一之理的物欲屈伸以顺乎天?焉有传统儒学的价值观,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而于道之诚然者,相似以相离,相离以相毁”。从魏晋南北朝的儒道佛三教鼎立,走到宋后儒道佛互补的治乱世循环,阳明后出现百姓日用皆道的正负向,难道不是儒道佛假大空的理论浮明,“而于道之诚然者,相似以相离,相离以相毁”,走到“极重而必改”的地步,方出现百姓日用皆道的实学思潮?现在的学术界,谁会去探究这“相似以相离,相离以相毁”的历史事件?依然还是拥抱儒道佛假大空的理论浮明?依然要承续宋明理学内圣之道的现代新儒学。现代学术界该要进入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还要拥抱宋明理学理论浮明的人事当然?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该拥抱船山学理的理性实学:“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09: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研究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这与心性文化承前启后的演变次序,社会体制发生的历史事件次序,属于三位一体的因果链路。读古人文本,从其文理逻辑,便可知晓其历史逻辑。读孔子论语及《易传》易理,便知道是时空相隔的两个历史逻辑,将《易传》视为孔子所作,根本对不上号。《易传》入世在荀子后,荀子性恶伪善论,《易传》有“情伪相感而利害生”;荀子言精于物者而物物,《易传》言循物理两大事则的三道三才;荀子言礼义调理的物欲观,《易传》言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从荀子学到《易传》易学之间,即看到文化接轨及义理的逻辑传续。特别是:荀子视礼义言行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易传》的循物理两大事则,就是仁礼本体的礼义言行规范,天人诚道的理性实学,循物理两大事则就是性与天道的实践实证基础理论。
孔子论理学的性与天道,老子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承前逻辑都是易经,孔学是与时俱进的天地人参,老子则是循守古道的一成不变,至于法家是否如是,看韩非的《解老篇》与《喻老篇》便知。再看适合君主专制时代环境的儒道合流天道观,宋明理学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该有历史实证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09: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ab11bc 发表于 2021-12-4 08:11
哼~~~!!!

连“24节气“”是如何得来,都没有搞明白,就来谈文化之根,厉害

现代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门科学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什么?道建阴阳与阴阳五行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一样,何必要两门科学?历史上只有老子研究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方成天地混沌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然,混而为一,何分自然与人文?邵雍的《皇极经世》,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都是儒道合流的天道学说,影响后来的宋明理学,当然也影响你这个人文化成天下的文化白痴。知道宋明理学的人事当然是什么?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人事的心性又是什么?存天理去人欲:知道儒道合流的天道观又是什么?“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你可以信奉儒道合流的天道学说,那是你的自由。我已明确表示,我与你的研究方向不一样,道不同,强扭的瓜不甜吧!你独立开阴阳五行的理论专题,不好?何必寄生在道不同的别人专题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5 22: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5 09:59
现代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门科学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什么?道建阴阳与阴阳五行的研究对象与范 ...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21210501(柔01).jpg



即不会学习,也不知学习

都不属于“顽固不化”之列

纯粹的一个“大忽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2: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2-8 12:15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 10:47
知道船山的政制理论吗?“天治者,神以依”。治理社会道心环境的心性质文,有三类型,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 ...



网摘:“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其本意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商鞅的本意归本意,同罪可同罚乎。这种表达太死板,很没有智慧。

看商鞅自己的命运,恶有恶报吧。说的很准确。

王子,,,,同罪这个说法应该与“时代”这个词联不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2: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2-8 13:09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4 05:07
世人论善恶,却不知善恶因果的所以然之理。探究其所以然之理,传统的理论理性有前后两阶段。前阶段《易传 ...

引:荀子提出礼治至善者,难道不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法治不至善至者,难道不是中人以下不可语上”?
议:古诗文网摘:
《荀子》性恶
  原文: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译文:
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的行为是通过后天努力达到的。人的本性从一生下来就有贪图私利之心,顺着这种本性,人与人之间就要发生争夺,也就不再讲求谦让了;人一生下来就有嫉妒憎恨的心,顺着这种本性,就会发生残杀陷害的事情,这样忠诚信实就丧失了。人生来就有爱好声色的本能,喜好听好听的,喜欢看好看的,因循着这种本性,就会发生淫乱的事情,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就都丧失了。既然这样,放纵人的本性,顺着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发生争夺,就会违反等级名分、扰乱礼仪制度的事,从而引起暴乱;所以,—定要有师长和法制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才能确立合乎等级制度的正常秩序,实现社会的稳定。所以,人性本恶的道理已经很清楚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需要以礼来约束欲望,至极即零欲望,即为不恶。不用讨论人是否可以零欲望,但“伪善”无限趋近于善也不是善,所以说荀子的性恶论是没善根儿论。
不知与荀子没善根儿论有共鸣者,可知善从何来。
不知善从何来者,可曾做过善事否,如何是中上之人呢。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语上。
若以平等为中,不吃亏的人以平等为上限。不占便宜的人以平等为下限。
平等可以是这两种人的共同点要。但中上之人若不与中下之人一般见识,那么这个共同点也就是个虚说而已。

中上之人是要做君子的,要讲隐恶扬善。

当年经过三百年的选择,中国人选择了儒家、道家思想。
比如那个讲兼爱的思想已经被放弃了,近代又搬出来搞了个大锅饭,,,,云云。
古诗文网摘《墨子》兼爱(上):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巳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墨子并不能让人相爱却让盗贼把别人家当做自己家。盗贼并不能把自己家当做别人家,却让盗贼把别人家当做自己家。


古人选择了的都不方便使用了,却把古人放弃的再翻出来试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3: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2-8 13:10 编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3: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4 05:07
世人论善恶,却不知善恶因果的所以然之理。探究其所以然之理,传统的理论理性有前后两阶段。前阶段《易传 ...

引:孔子所说“有耻有格”的“齐之以礼”,对于现代社会出现的官员腐败,资本垄断的金融大鳄,以及电信诈骗等一切性恶行为,秦先生难道不会感触到失去礼义规范秩序的“礼无法”?
议:


砸烂封建枷锁也不是孔子让做的。自做处受吧。
前面说过〈礼记〉一个字没多一个字没少,是人心在变,所以当年讲的“大夫”与当下所谓“官员”不对等。
当下的政策是依法治国,个人也不反对楼主要加点治国的礼义规范。
先问一句,楼主想象的礼义规范秩序,讲用对象是什么人呀,如果人家不听不做楼主有办法吗。就象曾经有人问过我:讲道德有什么好处呀。(估计是位看守门户的键盘侠问的)
楼主是要以〈礼〉为发展经济服务的,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讲道德有什么好处呀。(如果说道德是用来约束别人的,经济是给自己发展的,也算一种答案

对中上之人齐之以礼。
对中下之人要齐之以刑。(想必是法律不能约束人心,所以最终也是齐不了。)

说了三遍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这四个概念,经过二千五百年,理解不错位都有难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4: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4 05:07
世人论善恶,却不知善恶因果的所以然之理。探究其所以然之理,传统的理论理性有前后两阶段。前阶段《易传 ...

  如果如果如果说从缺衣少食到温饱,是因物质丰富。从温饱到富足,是因物质丰富。从富足到奢靡,是因为追求物质丰富。从奢靡到腐败,更是因为追求物欲。物欲膨胀致唯利是图,物价膨胀致铤而走险。
此例能说明“一只眼睛看世界”而只看物质丰富会如何,能说明“无过无不及”很重要吗。
如果楼主对某些社会问题有想法,也就应该对相应的语言环境有想法。
再回过头来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阴阳平衡。(是不是二元论,先放一放吧
再说强化经济人一面必以弱化道德人一面为代价,强化 道德人一面将以弱化经济人一面为成本。

君子在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03: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社会是新旧矛盾层出不穷的历史存在,心性内外的矛盾体,有相成与相反的正负走势,矛盾原态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神化一物两体为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有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事物矛盾,物质决定精神的心性唯物,“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精神能动确定物质走向的心性辩证,“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也有形上文政導理道定所的存在音容天,一物两体实践心性的生民立心立命,两体理一实践理性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环境造人。“音容者,人物之元,鬼神之绍”。矛盾相成相反的实践实证,唯物辩证的“容有迹而音无方”,“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
人类最古朴的社会存在,群居生活的母系社会,没有权威与权力,合群组织的生产活动如何成行?卜筮问天意代人事,天意确定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当人群中有了首领人物,有了权力与权威后,卜筮形式转向问人事吉凶;在魏晋南北朝动乱时代开始,卜筮形式转向问人生命途与命运,卜筮功能的历史演变。当人群中有了权力与权威后,就要确立王道权威。禅让制时代的尧舜王,被历史称颂的王道权威。同是禅让王的禹,改变禅让制,没有被称颂,为什么?尧舜王只有与民众同甘共苦的“亲苦命”,没有特殊的物质享受条件,禅让制通行的社会条件。当禹有了特殊的物质享受条件后,王位传给子孙后人不好?焉会禅让他人?事不过三的禅让制,演变为王制世袭的分封制,便出现治不及三代的世袭弊政,出现无道昏君的残贼一夫,出现有道伐无道的夏商周王朝陵替,出现孔子政制理论的礼有损益。
当孔子仁礼德政的礼法合治,经过秦王暴政的法治天下,汉唐独尊儒术的德法合治后,进入宋后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时代,有道伐无道的王朝陵替,再不能适应顺乎物则的天下走势,治不及三代的世袭制遇到历史难题,出现唐宋变革的正负向。正向是提高社会的治理水平,神導德政的礼法合治,孔子的礼有损益也完成历史使命,新故相资新其故: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负向是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所为,汉唐正常的王朝陵替,沦落为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孔子的礼有损益失效,失去了王朝恢复新生的社会条件,君主专制的社会历史从此沉沦,直至灭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03: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当进入世袭的王制分封制度,被确立的王道权威后,便出现相成与相反的正负走势。被确立为辅弼群臣的权力与权威后,难道不会出现相成与相反的正负走势?当研读孔子道器层次的礼义言行规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研读到荀子对君子小人层次划分的标准界限,“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当研读到《易传》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两大事则,人事职能结构的乾易知与坤简能,心性能动结构的乾刚健与坤柔顺,便可知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通行,有其适宜的文化土壤,却随着人有私蔽大患而出现的一物两体的正负走向,“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成过去式,王子(官二代)犯法与民同罪,摆上台面。新故相资新其故,屡见不鲜。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人心不古,乱伦事件的频频发生,便有了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俗;有教无类的道德教化,宣扬“先祖者,类之本”的孝道,便有孝子贤孙守孝的礼俗。礼易常变,随着文化环境变化,有新故相资的常与变。守常定理是宋明理学的形而上学,何必重蹈?过去就让其过去,不可忘怀的是义理的哲学抽象。生之本与类之本的心物和合,矛盾原态一物两体的正负走向,矛盾辩证两体理一的相资以相成,相胜以相节,极重而必改的相抑以相生,这就是马哲三大规律之首:对立统一规律。“夏尚忠,忠以用性”,所以有孔儒的论理学,心统性情的仁礼忠恕;“殷尚质,质以用才”,尚质,必要崇文,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用才,必要崇德,仁义人道融入天道阴阳与刚柔地道,“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易简理得尊卑定位的德才兼备。“周尚文,文以用情”。尚文,文以理益质的礼载道;用情,情有贞淫功罪的正负向,“情有不可而必可,匡之以义以扶之”,道生余情的情理天下,精于物物的功于情。《易传》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船山言道生余情的“情交以尽性以至于命”。夏商周所应用的心性范畴,孔子人文化成的论理学,应用的是一物两体的心性范畴;船山哲学性质的人文化成,应用的两体理一的心性范畴。“质文者忠之用也”,忠之用的仁礼忠恕和天下仁恕,便是传统心性的文化根: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体用中庸的刚柔文质。“情才者性之撰也”,性之撰的性情相需,性以发情,情以充性的性内情外,情内物外与情内理外,情才概念的道生余情,“我情自性,不能自薄”的功贞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04: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性善与性恶,心性范畴的一物两体,其正负两极向,是客观存在,争论无体止,永无结论!只有从继善成性的两体理一,才是道理!有说服力!《易传》哲学萌芽的人文化成,天道元亨运程的利与贞,富有盛德的继善成性。船山哲学性质的人文化成,止于至善的太极理道,至善无止境的无极而太极,“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与物质经济生产力文明同步的“命者命此焉耳”,与社会文化文明同步的“性者性此焉耳”,“天命不止为己而有”的性命学理论,这就是船山无极而太极的继善成性理论。从《易传》易学到船山学理的古今义理会通,若不研究古今义理会通的继善成性理论,大废心思谈性善性恶的一物两体,将社会的矛盾现象复杂化?何必?将心思化在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体理一方面,提高其学识水平,不好?物质与精神和合,有两体理一;阴阳平衡,非物质与精神的矛盾范畴,而是道建阴阳的人事心性范畴,极深通志,研几成务,“大中而上下应之”,阴阳平衡的实函,普遍联系的范畴意涵,不要混淆不清!同样,中上之人的实函,是荀子所说文理礼治于至善者自觉性质的礼义言行规范;“中人以上可以语上”,“学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学识境觉级位;中下之人的实函,是荀子所说政制法治于不善至者乱礼违法的人与事,不是清清楚楚?将简单问题弄到复杂化,有点小题大作了吧!至于说到礼义规范,仁内礼外的心性对流,孔孟则重于仁心主持的“克己复礼为仁”,荀子则重以礼义行为规范去质正仁心,质实仁义,礼义言行规范成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进入仁礼本体论研究的《易传》三道三才,礼义言行规范的实务意蕴,就是循物理两大事则的道建阴阳,人事职能结构的易简理得:乾易知与坤简能,心性能动结构的刚柔定性:乾刚健与坤柔顺 ,两大事则的实践实证,关乎通志成务,“大中而上下应之”的富有盛德。正因为有富有盛德的实践实证,必要建立礼义的规范秩序: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关乎两大事则所涉及到富有实效,不健康的心性社会,文史浮明无欲望失活力,对于流俗质野,礼义规范有强制性。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便有人事刚柔的险阻与吉凶。健康心性社会的中庸质文,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礼义规范有自觉性。所以,引出张载“为往圣继绝学”的义理精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探究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礼义言行规范,“报以其实而「实明」生”的道德理性,经济是给自己发展的;非宋明理学“报之以浮而「浮明」生”的道德僵化,道德是用来约束别人的。辩证唯物的实明,与教条唯心的浮明,不可混为一谈。
正因为人类社会是新旧矛盾层出不穷的历史存在,所以,研究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在于会通古今义理,通识的学识境界。蕴育通识睿智,便可明辨:从文革的心性文史,为何会钟摆惯性,在改革开放时代出现官场腐败的小人禽兽,引出的流俗质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所以然之理。人有私蔽大患,止步于善恶之分,一人之正义,也是传统整体理性不能容忍,性恶质野的欲滥情淫;失理于思辨哲学的是非之辨,往往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理论浮明,钟摆惯性的一时大义,又是整体理性容留而泛滥成灾;文史浮明的遏欲情罪。会通古今义理,思辨哲学的“善恶是非,义判于几”,存在音容天的民生利益精微,鬼神心性危微;存在理势天的理道定所精微,天有贞一之理,道之理的精微,关乎“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人事有相乘之几,理之道的精微,关乎“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道问学学问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义判于几”的精义实函,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环境造人,也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神導德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