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质文刚柔

[综合讨论] 漫谈学问研究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4: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2)本体论的体用中庸,源头是《易传》三道三才的仁礼本体,礼本体是主客体的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易简立本”的阴阳天道客体,人事级能结构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人事职能结构的乾易知与坤简能的易简定命,仁义人道融入的德才兼备,按照人的德才材质定其位的“阴阳与道为体”;“易简之善配至德”的刚柔地道主体,心性能动结构的乾坤合道,本体实效为“大有”的“大中而上下应之”,心性职责结构的乾刚健与坤柔顺的刚柔定性。仁义人道融入成就整体理性的健顺五常刚柔文质,也是弘扬中庸质文个性活力的“道建阴阳以居”。《易传》言述循物理两大事则的三道三才,便有船山传续的本体论逻辑,“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的“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也是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中者体也,庸者用也”,“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的“容光而不穷于所受”,止于至善的体用中庸,“无有不极”的太极理道;至善无止境的大中涵化,“无有一极”的无极而太极。天道元亨利贞的继善成性,与贞元亨利的成性继善,始终相成的天道循环,生生不息无止境的无极而太极。道建阴阳的仁礼本体论,人事刚柔定位定性的中庸质文,有仁心健康与礼义健顺的仁礼忠恕。仁心忠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义忠恕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礼忠恕的中庸质文和刚柔文质,人道率循人事心性的道建阴阳,心性学基础部分: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致仁礼本体有三大要素组合与三大部分。因事物要素有天道物物部分的始终相成,元亨利贞天道循环的“始以肇终,终以集始”;因人事要素有礼易常变部分的体用相函,“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的“体以致用,用以备体”;因心性要素有心统性情的能动部分,以性贞情和理情的“性以发情”;情通天下情理而情功于物,道生余情的“情以充性”,性情相需的功贞情。“性情以动静异几”的心性能动,“始终以循环异时”的天道物物,“体用以德业异迹”的“容光而不穷于所受”,无极而太极的继善成性和成性继善,进入到仁礼本体理想状态的事物运程:“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的文化文明,落实在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的传统心性文化根是:“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率性而后道现”,人道率偱天道的“致知在格物”;“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修道之谓教”的人道教化功效,并不是道德教条,事物定理的人事当然,而是“修其体用”的道德实践:人道率循天道的“体以致用,用以备体”。因心性能动的“动静异几”,仁礼本体理想状态是“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因天道物物的“循环异时”,仁礼本体理想状态是生民立心立命的“率性而后道现”;因“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德业异迹”,仁礼本体理想状态是“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探寻仁礼本体理想状态,深入探究神導德政的道体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 11: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1-2 11:51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1-2 04:14
研究人文化成天下的理论实函,关乎传统儒学的两大学问道:尊德性与道问学。ˇ
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 ...


21110201(柔01).jpg







哈、哈~~~!!!
这位朋友,能把②促成和满足人们追求共同富裕生活的动力和愿望。做为,学问研究的目标是一个好现象
但是
要在①“传统儒学的两大学问道”基础之上进行②的研究。我就有一丝丝的担忧,这个“担忧”来源于;传统儒学,虽然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毫无置疑。可是,任何的思想理论,都会带有其时代特点。或者说;打上其时代烙印
传统儒学,起源与孔孟,而孔孟是春秋战国时代之人。春秋战国是奴隶制(或者说;私有制、世袭制)时代,用那个时代的思想理论,指导现阶段的“共同富裕社会生活”是不是,其思想理论的视角比较狭隘(或者说;比较片面)了一点啊



那么,为什么说,这位朋友用这种思想理论指导现实生活,其思想理论的视角就比狭隘(或者说;比较片面)呢



因为
“易传 / 系辞”中有;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而,这个“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即是;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简览的表格形式,用语言来表述而已(或者说;把“易传”的思想,用表格形成,进行了表达)





1101简览略释.jpg
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说的是,自然界变化规律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说的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系统体系性的认识(或者说;人事)


大业
说的是;客观事物



综合而言
中华文化,其思想理论(或者说;看待分析解决客观事物)的精髓,是把
自然界变化规律、人事、客观事物,形成综合认识体系,通过对这个“综合认识体系”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




其实,你的思想理论,根源在219



21110101(柔01).jpg




萧萐父《传统与现代化之间》





21110101(萧萐父01).jpg


船山的“三言教”;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





萧萐父先生,通过对“中体西用”、“全盘西化”观点的分别检讨,提出了以历史结合点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就是不知,萧萐父先生,在知晓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之后,有没有想过“中华文化融合西方文化”这个问题

东西方文化如何融合,请参阅
1如何认识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
(出处: 准提共修论坛)
2;“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融合
(出处: 国学复兴网)


船山先生,在知道了“自然界变化规律、人事、客观事物”能形成“综合认识体系”以后,他的那个“三言教”会是什么样子



我想;
【广大劳动者利益】+【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周易(优秀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 / 易经(简称;X易),能在各位朋友们的积极努力下, 早日汇编成功。这个《X易》的汇编,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希望朋友们努力


我,也就是一名“中华文化”的业余爱好者,有些想法看法未必就那么正确
欢迎朋友们指正
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3: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1-1 09:16
从哲学角度说人性,或可是理性与感性。
六欲,眼耳鼻舌身感观欲望需求是感性。对感性的节制是理性。
片面 ...

船山的神導预测学:顺应人情物理数者。顺应人情,心性文化有承前启后的道心环境与人心个性;物理,有天道物物生产力发展的“容有迹而音无方”;数者,传统社会言人事礼制的损益变化,现代指社会体制的新旧变化。研究人情物理数者的理论理性,也就有着承前启后的思维发展和义理深化,所以方有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我注意到先生论述传统儒学的范畴意涵和义理逻辑,依据是先秦儒学的范畴义理,失据于孔子吾继周的三代损益,史前社会的人文文化,前不见古人了;失据于“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和船山学理,“后不见来者”,以现代人的思维能力,却失去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去追踪二千数百年前的孔儒的义理逻辑,其理解能符合其逻辑原真?这是现时学人研究传统文化的通病!孔子开创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其中的仁礼与中庸,是论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却又是从非论理学的史前社会人文所传承而来。史前社会的原始人文,不会言仁礼,言群居生存的合群明分,有组织的生产活动和分享物质。从合群明分的始源义理,演变成孔儒仁礼范畴的人文论理,完善的理性实学逻辑: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重心是仁心主持的“克己复礼为仁”,复礼,有礼俗的伦理关系及言行规范,礼制有制名指实的人事关系及礼义规范准则。也有道器层次礼义规范准则的君子喻于义与小人喻于利。《易传》的三道三才,船山直言“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仁心大用”是仁义人道,融入是礼之体的阴阳天道和刚柔地道,礼义的言行规范,是循物理两大事则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当进入到本体论的体用中庸研究,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也是礼义言行规范。至于仁心大用,则是仁则有活之理、活之体与活之用,方见证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仁礼义理不断深化的古今通义:仁心统同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礼义明分性命分殊的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对仁礼论理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仁礼义理不断深化的古今通义。
至于说到中庸,孔子言君子文质彬彬,引领社会心性潮流的中庸质文。不偏不倚之谓中,无过与不及的庸者用也。非论理学时代不言中庸理则,言“文多质少则为史,质多文少则为野”,孔子论理中庸质文的不偏不倚和无过与不及。违反中庸理则两极向:过于质不及文的心性质野,过于文不及质的心性文史。进入体用中庸的本体论,人事心性的刚柔质文,体用相函的中庸理则,包括人事刚柔与心性质文两方面。质文心性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便有人事刚柔的险阻与吉凶。当然,人事的刚柔气质,与天道物物的阴阳定位,与气化太和的乾坤合道,道建阴阳的三位一体:阴阳平衡,乾坤太和,刚柔兼济,都是通过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易简定命条件下的刚柔定性。所说的执两端用于中,中庸质文的文质彬彬,体用中庸的“中者体也,庸者用也”。乾坤太和所昭显,阴阳平衡的易简定位条件下的刚柔兼济。皇帝刚质九五尊,留存五分柔质给群臣自尊,听其意见吧!若满清的法家专制,视群臣为奴才,过九五尊,名实相符的孤家寡人,如孟子说:残贼一夫,独夫民贼了,处在坤位柔顺,总不能象《红楼梦》的尤二姐,柔若面目,任由蹂躏凌辱。《易传》言:“柔得尊位动也刚”,方有“大中而上下应之”的乾坤太和。易简定命条件下,刚柔兼济的过与不及。执两端,心性内外的对立面矛盾,也是对立面的事物矛盾。矛盾原态的一物两体,即西哲的对立统一。一故神、二故化的两体理一,即西哲的对立统一规律。通过传统心性的文化根,中庸质文与体用中庸的刚柔文质来表述,辖属道建阴阳本体的人事心性范畴。不涉天地的物化阴阳,不涉阴阳五行的天地物化,涉人参天地与神参天地的道建阴阳,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
从哲学角度说人性,天下义利的“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出义入利,人道不立”,质胜文的流俗质野;“出利入害。人用不生”,文胜质则史的理论浮明。流俗质野的性恶滥物欲是纯感性?满口理性的仁义道德,实则男盜女娼,理性乎?感性乎?文胜质则史的理论浮明时代,钟摆惯性的走向另一极端,小人禽兽引发的流俗质野,理性乎?感性乎?如何阴阳平衡?荀易探究的是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礼义言行规范,船山研究“义利之别,其为别亦大”的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古今之通义,进而透彻探究的是实践实证精深理论的“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船山提出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即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探究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环境造人,这是探究“为往圣继绝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如何以天下仁恕的人道理欲观,理道定所于孔儒仁礼忠恕心性的文化大环境,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究出利害因果事实的相因之微,违反中庸理则两极向的文史浮明与流俗质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04: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3)神導德政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人、天、物自然之化的道体程序:始奏以人的“性情以动静异几”,仁礼本体理想状态是“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终奏以物的“始终以循环异时”,仁礼本体理想状态是“率性而后道现”;“中奏以天”的社会限定,存在理势天理道定所的存在音容天。
理道定所于存在音容天的“音”要素,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环境造人,生民立心立命的理在气中。“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的心性辩证。如何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终奏以物?防避心性文史的理论浮明伤害理性实学,防避流俗质野的礼崩乐坏伤害实学理性,“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应乎传统心性文化根,性灵至当的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人有私蔽大患,私于欲大患出现“人心惟危”的鬼神心性危微;蔽于理大患出现“道心惟微”的民生利益精微,有道体论精微之义:“是非善恶,义判于几”。
理道定所于存在音容天的“容”要素,终奏以物的顺乎物则,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象数天理的有为自然。象之理的“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因已然以观自然”的象生数;数之理的“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期必然以符自然”的数成象和数生象,象数互生原理昭显:事物运程的循序渐进。天则中正的体用中庸,象数天理的有为自然。防避法家专制的妄为自然,防避儒道合流的无为自然。道法自然的“蔽于天而不知人”,“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的“合于天而不因乎物”。“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确立屈伸的物欲需求为发展天道物物的动力源,出自民生利益美好愿望前景的共同富裕。也是心性惟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辩证唯物的人道率循天道,人道率循科技,造福人类有为自然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逻辑传承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应对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也传承《易传》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两大事则,有道体论精微两义:“天尊地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
理道定所于存在音容天的“中奏以天”,“容有迹而音无方”,物物经济决定人心物欲的心性唯物;“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人道率循天道的物欲屈伸动力源,决定着天道物物走势的心性辩证。辩证唯物的人、天、物道体有为自然的均一之化,循象数天理的“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防避思维认识曲折反复的一人偏蔽,一时大蔽,造成实践活动的事物运程曲折反复,造成不必要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圆圈三阶段。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应对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有道体论精微之义:“存亡进退,义殊乎时”。
(4)船山神導德政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存有道体论的精微四义:“天尊地卑,义奠于位;存亡进退,义殊乎时;是非善恶,义判于几;立纲陈常,义辨于事”。探究精微四义的理论至真,一是应对和解决两个学问道的逻辑关联问题:如何释放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应对和解决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乘乎气不逐万物之变”;二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唯物辩证,“性性为能存神”,神理明诚引领理气诚明的性灵至当,“物物为能过化”,神参明钦導引实践理性的天则中正,“形气存乎神理”的“数数之,类应之”。应对和解决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调理道体论的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存在理势天的理道定所,促成仁礼本体理想状态的刚柔文质:“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促成性与天道理想状态的中庸质文:人道率循天道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实践理性的性与天道→仁礼本体理想状态的健顺五常刚柔文质→道体论的“乘乎气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一以贯通的历史逻辑理性循序,彰显着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也彰显着人文化成天下的两大学问道走向博厚精深,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文化复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04: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21-11-3 06:50 编辑

三、宋明理学是儒道合流的天道观,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再不是孔儒实践心性的性与天道。正因为事物定理,天理浑然定夺人事当然的心性质文,已失去孔儒“生之本”和“类之本”的质文意涵,再不是孔儒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而是文胜质的心性文史。再不是《易传》循物理两大事则的仁礼本体,舍弃刚柔地道的“易简至善配至德”,失去了心性能动结构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失去了仁礼主体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从易简立本的阴阳天道开出的性即理,再不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天命之谓性,人事职能结构的乾易知与坤简能,而是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从仁义人道融入礼本体的心即理,致良知的存天理,致良能的去人欲,失去了“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的仁义人道,也失去了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本体论价值目标,富有盛德的继善成性,其体用中庸论是:中为心体庸守常。形上導的道体论:“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其学问道再不是孔儒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道问道学问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抄录朱熹论语四段供思考。
(1)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笃乎其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属也。析理则不使有毫厘之差,处事则不使有过不及之谬,理义则日知其所未知,节文则日谨其所未谨,此皆致知之属也。
(2)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圣人之德,浑然天理,真实无妄,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未至于圣,则不能无人欲之私,而其为德不能皆实,故未能不思而得,则必择善,然后可以明善;未能不勉而中,则必固执,然后可以诚身,此则所谓人之道也。
(3)圆神,谓变化无方;方知,谓事有定理;易以贡,谓变易以告人。圣人体具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有事则神知之用,随感而应,所谓无卜筮而知吉凶也。
(4)显,自内而外也。仁。谓造化之功,德之发也。藏,自外而内也。用,谓机缄之妙,业之本也。程子曰: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
宋明理学的尊德性学问道,乃儒道合流的天道观,“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也是天理本然,真实无妄的诚者天道,“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笃乎其其所已能”,这就是“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的尊德性学问道,非孔儒人文化成的民所共由“类之本”,“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宋明理学的道问学学问道,“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谓事有定理”的“人事之当然”,诚身的择善而明善,真实无妄而固执中道,“析理则不使有毫厘之差,处事则不使有过不及之谬,理义则日知其所未知,节文则日谨其所未谨”,这就是“有事则神知之用,随感而应”,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道问学学问道,非孔儒民所共由理道的“生之本”,“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定夺的人事当然。宋明理学的尊德性学问道和道问学学问道,完全流失了孔儒学问道理性实学的人文本质。现代新儒学要延续宋明理学为传统儒学的内圣之道,提出所谓中体西用的新内圣外王之道,能说是传承传统的优秀文化?会有文化复兴的前景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04: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萧萐父先生是共和国培养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在改革开放后出现文化热的八十年代,高扬船山学,提出探寻古今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其中就包括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传统优秀文化与马哲结合,这都是文化热时代所探究的文化热点之一,自然而然成为萧萐父先生的启蒙理论重心,不然,何以称为古今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萧萐父先生的文章非古文言,是现代语言,研读方便,一看就明明白白。读萧萐父先生原文得真知,研读船山文本便得船山学理真知,真才实学者皆如此,尝过梨子方知梨子味道吧!奈文痴偏偏不!不看原文,不要真知,猎涉他人的文章观点来充场,显示其博学?打肿脸皮充胖子!爱尝别人吃过的馍馍,应用古文言的文典如是,应用现代语言的文章如是,白痴所为,人云我云无脊梁,天生的贱骨头!这类人永远改变不了文化白痴的称谓,最令人看不起!与这类人打交道,人生耻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 07: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1-3 07:49 编辑


嘿、嘿~~~!!!
萧萐父先生,早就(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0%A7%E8%90%90%E7%88%B6/6996664?fr=aladdin#4
注意到中国文化发展中多维互动的总趋势,反对把中国文化单一化、凝固化、儒家化,而主张以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通观儒释道”,“涵化印中西”,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外国先进文化的中国化”的交涵互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与重构,推陈出新,更有准备地参与“世界性的百家争鸣”,对人类文化的新整合与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1110301(柔01).jpg



我想,要是萧萐父先生,能早日知晓有“中华文化的精髓”之说,他的那个《中国哲学史》也许编写更加精彩。“对人类文化的新整合与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就是对“中华文化融合西方文化”最好的注解

哈、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 09: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体万物私贪懒,这是万物之本能、本性。人也是如此。只有大公无私的法道,无论任何人,发明创造的成果,只能給一次性的奖励,大力推广,才是正道。這是我为人人,人中有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04: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11-3 09:28
天体万物私贪懒,这是万物之本能、本性。人也是如此。只有大公无私的法道,无论任何人,发明创造的成果,只 ...

我为什么提出传统心性文化根的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理论消逝,社会生活焉有体验?文化根近乎枯萎!文化复兴,希望枯木逢春。从理论上探究文化根生成和枯萎的承前启后演变过程,真正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人的本能本性的私贪懒,是天性,不是吧!环境造人倒是真的。环境造人造出私贪懒,难道不会造出勤奋上进心?船山所说;“我性自天,不能自亏”,难道不是孟子所提倡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易传》论理社会人生路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荀子的礼三本,生之本与类之本,显然质与文的心性矛盾,出现质文心性三类型: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违反中庸理则两极向的文史与质野。现实社会三种类型并存,主流心性社会的道心环境是那一类型,取决于“君师者,治之本”,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用现代语言表述: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环境造人。所以,治之本的“势有轻重以应乎人”,该应乎传统心性文化根的中庸质文。
“大公无私的法道”,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小人喻于利”阶层,有可能吗?在“君子喻于义”阶层,毕竟也是凤毛麟角。解决人事分工合理的易简定命,分配合理的公平正义,都必须在君子义阶层与小人利阶层中体证出来。尤其在商品经济时代,对有特殊贡献者的奖励制度,如先生所说“发明创造成果的奖励”,即要符合奖励制度的合理性,通过征收所得税体证福利社会的合理性,两种合理性把握的适中准确,这才是真正的合理性。“我为人人,人中有我”,太空洞了!该理据于社会生活的心性与人事。从心性而言,中庸质文的仁礼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心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礼义忠恕,忠于己的名利欲望,作推己及人功夫的忠恕之道,比“大公无私”与“我为人人,人中有我”,理性显得更切实和务实,心性文化的环境造人!从人事而言,“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的“易简而天下理得”,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制度文化的环境造人。人事心性的生民立心立命,体用中庸的刚柔文质,也是“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应乎传统心性的文化根: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04: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396楼的文贴,稍有自尊与血性,知耻为勇,挺起心肝研读萧萐父先生原著,船山原著,弄清楚是什么回事!文痴就是文痴,本性难移,依然如故为其理论的白痴作狡辩,无可奈何花落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07: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1-4 08:01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1-4 04:46
看了396楼的文贴,稍有自尊与血性,知耻为勇,挺起心肝研读萧萐父先生原著,船山原著,弄清楚是什么回事! ...

21110401(柔01).jpg



嘿、嘿···!!!

不是“文化根近似枯萎”,而是“思想理论研究  没有与  客观实际  相结合(或者说;思想理论研究及应用)”,出现问题!!!
汉唐,是玄学
宋明,是理学
现代,是哲学

所有这些“思想理论的研究”,其根本出发点,皆是偏离了“自然界变化规律(或者说;社会生活变化规律)”

只是一味,从思想到思想的进行演化,从概念到概念的进行延伸,层层叠叠,最终形成“蝴蝶效应”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思想研究出发点呢


很简单;
就是“易传 / 系辞”所说;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定大业


说得再透彻一点就是
自然界变化规律(或者说;社会生活变化规律)、人事、吉凶


这也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们要随时增减衣物,才能确保健康平安
季节变化,就是自然界变化规律
增减衣物,就是人事
健康平安,就是吉凶
如果是顺季节变化,而增减衣物,健康平安,能有保证
如果是逆季节变化,而增减衣物,健康平安,难以保证


麻雀虽小,可五脏俱全。例子虽然简单,却能说明问题

欢迎朋友们探讨议论





11041101(简览0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10: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言之:凡是符合自然天道者都是正道,凡是人为之道者,不能达到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者,都是伪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5 05: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11-4 10:30
简言之:凡是符合自然天道者都是正道,凡是人为之道者,不能达到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者,都是伪道。

老子的道法自然是正道?孔子的性与天道就不是正道?荀子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就不是正道?《易传》循物理两大事则的三道三才就不是正道?船山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就不是正道?现代社会的商品经济时代,是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还是老子的道法自然?
难道只有老子有无相生的物化道与物化德,质朴心性人的少私寡欲,见素抱朴,绝巧弃利,绝学无忧,人民可以安居乐业?《易传》提出富有大业日新盛德的天地人参概念,船山提出“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盛德,天地神参引领天地人参的道器层次理论,人民就不能安居乐业?现代社会的商品经济时代,是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物化道与物化德,质朴心性人的少私寡欲,见素抱朴,绝巧弃利,绝学无忧?还是船山天地神参引领天地人参的道器层次理论,价值观为“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盛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5 05: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关乎天文地理的天地气化,阴阳五行的天地物化,与天地神参引领天地人参于道建阴阳的人道率循天道都分不清,天地混沌的文化白痴!犹若将母亲与父亲,上级与下级、形上導与形下器的乾坤关系都弄到混淆不清,最基本的伦理概念与人事概念都不明,谈什么中华文化?可惜太痴迷,返回做古朴时代的心性人最适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07: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1-5 07:30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1-5 05:30
连关乎天文地理的天地气化,阴阳五行的天地物化,与天地神参引领天地人参于道建阴阳的人道率循天道都分不清 ...



要明白,八卦之象,类万物!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是最接近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思想体系

1;中华文化产生的数学模型

0阴阳今释数学模型03.jpg

--------------------------


2;中华文化的起源



0中华文化起源.jpg



说明;X
1;是以客观变化规律为主的思想理论体系
2;表明此学说处于孕育酝酿过程之中

--------------------------





3;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简览

11041101(简览01).jpg


“简览”略解;

中华知识分子,始终积极倡导引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发扬阴阳五行的优良品德【即,仁义礼智信;仁(爱心)、义(主动奉献)、礼(尊老爱幼)、智(聪明智慧)、信(重诺守信)。这个“仁义礼智信”,是由 自然规律 {木(春东方 仁)、火(夏南方 礼)、土(中间,中央 信)、金(秋西方 义)、水(冬北方 智)} 转化为 人文思想,而来】此阴阳五行的优良品德 与 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各尽其能,按需分配”,高度匹配。从而,为实现平等和谐和平的社会生活局面,提供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

4;希望


【广大劳动者利益】+【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周易(优秀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 / 易经(简称;X易),在各位朋友们的积极努力下, 早日汇编成功!!!

-------------------------------------------


请用科学实践知识,对上述思想理论进行讨论指点!
【请注意;要先用科学实践知识,讨论指点完成以后,再用俗语简句注解】
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405楼说的文意和图示完全正榷。x意我不知何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1: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11-5 10:16
405楼说的文意和图示完全正榷。x意我不知何意?




X易的说明
1;是以客观变化规律为主的思想理论体系
2;表明此学说处于孕育酝酿过程之中

X易其实质;有点似《周易》
《周易》是在周朝,由统治者,把有关“易经”的资料汇编成册,形成的典籍

因为,周朝,是奴隶制(或者说;私有制、世袭制)社会生活制度
故,《周易》的思想理论,难免带有那个时候的时代色彩与烙印。用带有奴隶制(或者说;私有制、世袭制)思想理论色彩烙印的思想理论,指导现阶段“共同富裕”的社会生活,是不是其思想理论的视角有点狭隘(或者说;片面)啊

故,我认为,指导现阶段“共同富裕”的社会生活思想理论,应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易经(简称;X易),其主要内容应是,【广大劳动者利益】+【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周易(优秀思想)】


只是,由于我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有限,现阶段难以成册,故暂定为《X易》
希望,有能力的朋友出把力,使《X易》早日成册

希望我的这个回答,你能满意
有问题,请提问。我们共同商讨议论
谢谢,这位朋友的关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3: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朔回归 于 2021-11-5 13:45 编辑

您说的图文并茂很透彻,周易八卦就是這样而來的。是否请指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05: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于质不及文为质朴,过于文不及文为文史,何以理解成“文釆”?不解!君子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何以理解成质朴与文史的质文矛盾体,不解!宋明理学作此注释也不算出奇,因为宋明理学就是文史浮明的理论体系。儒道合流的天道观,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非孔儒的性与天道;天理浑然的人事当然,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当然是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非孔儒易简理得的尊卑在位,以及刚柔定性的天命之谓性;致良知的存天理,非孔儒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致良能的去人欲,非孔儒的仁礼忠恕,“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富有盛德;其体用中庸论的中为心体庸守常,非孔儒中庸理则的不偏不倚之谓中,无过与不及的庸为用;非孔儒的脉理传承,船山的体用中庸论:“以实言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体用相函的“体以致用,用以备体”。道体论的“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守其常而不知变”,变易以告人的易道,完全脱离了孔儒“通于天而未合于天”,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神无方而易无体”的易理,极深通志,研几成务的顺性命之理;完全脱离了孔儒的脉理传承,天下仁恕理道定所的仁礼忠恕,人道率循天道的神導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非孔儒及脉理传承的“致广而尽精微”,“先祖者,类之本”,人道理则的实学理性;而是“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的天理浑然;宋明理学的道问学学问道,非孔儒及脉理传承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从性与天道→体用中庸→道体论一以贯之的道问学学问道,“天地者,生之本”,实践实证为人道率循天道,致知在格物的理性实学。而是“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人事当然。宋明理学全面异化了孔儒的理论理性!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现代新儒学者都是通古今,会中西,焉会承续宋明理学质朴与文史的质文理论,能会通商品经济时代的西方文化?也许连质朴与文史的范畴意涵,不适用于商品经济文化,西方学者也属“不知不觉”,如何义理会通?当然,也有挺船山,批判宋明理学的学者,如启蒙学者萧萐父先生等。更令人不解的是,旅居海外的华裔学者,受商品经济的文化熏陶,如杜维明等,竟也全力捧场,推崇现代新儒学的新内圣外王之道,中西文化会通的“光明”前景。中西文化会通前景会是质朴与文史的质文理论?行不通!应是生之本和类之本的质文理论。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的人道沦落,出自一国经济条件下的心性意识,生之本与类之本的质文矛盾激化;全球经济时代的人道沦落,出自全球经济条件下的心性意识,生之本与类之本的质文矛盾激化。与西方文化会通,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只能是生之本与类之本的质文理论,决不会是质朴与文史的质文理论。然而,现代中国的主流学派,推崇的是质朴与文史的质文理论,连同逻辑相连的儒道合流天道观,道德教条的人道观,体用中庸的本体论,以及形上導的道体论和学问道,传统优秀文化如何复兴?如何实现中西文化会通?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现代新儒学之过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05: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物之天便有物之性,“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天地者,生之本”,质文心性的“质”要素;人之天的道心环境,便有人心之性的质文心性。“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日新而不用其故”,“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民所共由理道的道德理性,“先祖者,类之本”,既是质文心性的“文”要素,也是弘扬个性活力的中庸质文。“我性自天,不能自亏”,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社会人生路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我才自命,不能自逸”,职业立命的条件下,学以成才,才能成性而展现才学,获得人事擢升,岗位变动,“位以安安而能迁”,不能自逸的命才;“我情自性,不能自薄”,以性贞情,情以充性的道生余情,“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情理天下及精于物物的情功于物,“不能自薄”的功贞情。同时也是弘扬整体的理性精神,凝聚心性的能动力量,更无转折于天理达人欲的生之本,须有安排于人欲见天理的类之本: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刚柔文质,皆道之用也,相资以相成,而相胜以相节。则极重而必改,相制而抑以相生,消息之用存乎其间”,引领生之本与类之本,“道原并建,而大中即寓其闭”的刚柔文质,“君师者,治之本”。“因其刚而柔存焉”,政制法治的刚柔兼济,建立礼义言行规范的社会秩序,有效保证神導德政的势有轻重而应乎中庸质文心性人,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心性人。“因其文而质立焉”,文理益质礼载道,弘扬中庸质文的个性活力,刚柔文质整体理性的健顺五常,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终奏物。“有道者之所尚也”,“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君师者,治之本”,也是生之本与类之本,传统心性的文化根。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所显然生之本与类之本的质文理论,连同逻辑相联,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体以致用,用以备体”,体用中庸的本体论;以及形上神導的道体论与学问道,方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传统优秀文化,方是实现中西文化义理会通的马哲中国化,方是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05: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周易到《易传》之间的文化传承,用孔子的话,吾继周的三代损益,没有古三易的易学演变循序,就没有孔子人文化成的论理学,也没有《易传》天地人参的论理学。心性质文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便有人事的刚柔险阻与吉凶,以卜筮问人事吉凶的非论理学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后续便有张载、船山的天地神参时代,“一故神”的“性性为能存神”;“二故化”的“物物为能过化”,神化理论的贞一之理,人事有相乘之几,所以,“以人事天者,理一而已。性命一也,理气一也”。可以这样说,天地人参本体论的天道物物,天地神参道体论的人道率循天道,重心都是研究道建阴阳的人事与心性,所以,方有生之本,天地人参于天地气化与阴阳五行的天道物物,方有确立人为主体,“小人喻于利”的精于物物阶段;方有民所共由类之本的道德伦理;方有生之本与类之本的质文调理,“君师者,治之本”的“君子喻于义”阶层。这也是《易传》提出极深通志,研几成务的道建阴阳,阴阳天道的人事级能,刚柔地道的心性能动,仁义人道的道德理性。非论理学的周易,天地人参论理学的《易传》,相隔数百年历史时空,且经过诸子百家争呜前后出现的两本易学文本,虽有文化传承关系,其性质完全不一样。放在一起以周易命名,乃历史逻辑的过错。非视《易传》重新解释周易,反以周易的非论理学,限制《易传》天地人参论理学的道建阴阳易学,致使《易传》循物理两大事则的仁礼本体论(三道三才)至今仍“流离失所”,方造成大谈阴阳五行的文化白痴,却不知是道建阴阳,乃天地人参的阴阳五行。文化白痴也谈仁义礼智信,却不知仁义礼智信是辖属道建阴阳范围,仁礼本体的人事与心性。一个是文化白痴,一个白痴拥趸,凑成一对,在中华文化的浅水滩玩水吧!不接触道建阴阳的人事与心性,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的事物自然,“因人、因天、因物皆自然之化也”,大谈阴阳五行的自然规律,做天地混沌时代的古朴心性人最适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6 08: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1-6 05:01
从周易到《易传》之间的文化传承,用孔子的话,吾继周的三代损益,没有古三易的易学演变循序,就没有孔子人 ...




21110601(柔01).jpg



可惜了、真的非常可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11: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1-7 12:59 编辑

用排坐吃果果能以理服人吗。
都被假大空凝聚成内卷啦。
这么多名言,堆的象城墙拐弯似的。就这么应付呀。

哲学要讲人生哲理,什么是人性呢。哲学离不开辩证这个词,那什么是辩证呢。
黑格尔讲反对形而上学,可是照片、零件加工图细胞图就是片面孤立静止的看问题,为什么要反对形而上学。
学这种“哲学”,能做什么用呢。
史也好野也吧,还能看。没道理讲的算什么呀。
说文解字,古文翻译还搞出争论来啦。中国的文化思想还没有石头墙出名。

讲清仁与义的辩证关系,说清什么是两端,知道为什么要用其中,算是算是算是,可以算是知道点什么吧。
明白什么是能使人心正、意诚的格物,说是知道修身是好才可信。可以相信是在独立实践儒家思想了。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或可理解为“修身”是”礼“的根本。
二千多年前人们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可以知“礼”。


国学复兴任重道远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12: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1-7 12:19 编辑

辜鸿铭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礼来自我约束。
由此说起,当
规范成为约束,约束成为束缚,束缚变成枷锁,,,《礼记》一个字没多一个字没少。是人心在变。是人心在滑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续曰:今礼教既隐,依法治国。

在人的心里仁义不复存在,还怎么讲理呢。

《》:反者道之动。
要启动修道的程序,就是要反回去,而不使自心随波逐流的滑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12: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民国有国粹一说吧,,,,,后宫戏婆媳大战小鲜肉,反三俗。
这些年,也不知道把“雅”批到哪里去了,没有了雅就界定不了俗,反三俗找到法律依据了吗。
都知道:大力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或许是助推了一把俗吧。
网摘:
汉朝时期上朝的规矩是谁定的
汉朝时期上朝的规矩是谁定的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3个回答#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
黛妮
2016-09-14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一、汉朝时期上朝的规矩是——叔孙通定的。
  二、缘由:
  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汉高祖。他把秦朝的礼仪废除,力求简易。当时大臣们在朝堂上经常做出失礼的行为,如饮酒争论、醉后喧哗,甚至拔剑击打宫殿的支柱。汉高祖对这种情况渐渐感到不满,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订宫廷礼仪,得到汉高祖的同意。叔孙通到鲁国故地征召约三十名儒生到长安,协助制订及演习宫廷礼仪。一个多月后,叔孙通邀请汉高祖观礼。汉高祖认为有关礼仪可行,于是命令大臣进行彩排。
  前200年,长乐宫落成,汉高祖首次使用叔孙通制订的宫廷礼仪进行新年朝会。《史记》记载是次朝会如下:天亮时,由谒者掌礼,来访者依次进入殿门。宫中设有车骑、步卒守卫,以及兵器、旗帜等。殿上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入殿。功臣、列侯、将军及其他军官在西列队,向东而立;文官自丞相以下在东列队,向西而立。大行依爵位高低宣示来宾上殿。于是皇帝乘辇出房,百官手执帜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领六百石薪金的吏员依次奉贺。这时,自诸侯王以下,各人无不肃然起敬。礼成后开始酒会,宫内侍从坐在殿上,全部伏下,以来宾尊卑依次敬酒。九觞酒后,谒者宣布“罢酒”。御史在场内执法,见到不依礼仪的人便立刻把他带走。整个酒会过程中都没有人敢喧哗失礼。
  汉高祖对是次朝会非常满意,认为自己终于知道做皇帝的尊贵之处。他委任叔孙通为太常,并赏赐黄金五百斤。随叔孙通入京的儒生获汉高祖封为郎,另外叔孙通把赏赐所得全数分赠随行的儒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13: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1-7 19:25 编辑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民国有国粹一词,,,,,,,宫斗戏婆媳大战小鲜肉。近来有了反三俗(好)。
只是这些年也不知道把雅批到哪里去了,没有了雅就界定不了俗。听说反三俗没找到法律依据。是吗。
人心在变,文学艺术在变。听说当代有人自称:穷的就剩钱了。

史也好,野也吧。
二千五百年来,人心在变,人心在滑落。
若许年来说史也就是离不开权力与财富,视传统文化为糟粕。
怎么看这样的“文”呢。没文化。对吧。

所以要“复兴”吗,是吧。

只是,人心不古,在当下讲中上之论有点错位,是吧。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语上。
老朱就已经改讲理学了,还被称为大儒,说明儒家后继乏人。老黑讲的也就那个水平吧,现在有说哲学已死。现在搬山也应该没有什么意义了吧。毕竟是人心滑落了,道不远人,人远道。大山不在其中吗。
当下讲复兴,是梦想啊,是遥远的梦想啊。把四书五经里的话搬到当下来读,象是在梦里,是吗。

唯物与唯心,都是端,唯心论的科学家创造的科学成果也不比唯物论的少,是吧。不谈人性是学问不应该算是关于人的学问。不讲人生哲理的学问不应该算是哲学。如果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可能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或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希望是无意识的或有意无意之间的事,就这样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19: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1-8 10:54 编辑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11-5 13:41
您说的图文并茂很透彻,周易八卦就是這样而來的。是否请指导。



谢谢这位朋友关注

引;周易八卦
其实,周易是周易、八卦是八卦,他们不是一回事

1;周易,一般说来,是由“周易上下经”、“易传”,两部分组合而成
①  ;周易上下经,是由周文王,著录而成。请大家注意,那个“重”字
②  ;易传,由孔子,著录而成
请参阅;《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

21110701(周01).jpg



2;八卦,一般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是,八卦的一般书写方式,八卦,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是经过许多先人汇总归纳总结,以后形成的结果。八卦,还有一种图像及两种环状组合表述形式
①  先天八卦,图1-(2)中华文化的起源;最外侧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就是八卦的图像及先天八卦环状组合表述形式
②  后天八卦,图1-(2)中华文化的起源;最内侧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就是八卦的图像及后天八卦环状组合表述形式


0中华文化起源.jpg


希望我的这个回答,你能满意
有问题,请提问。我们共同商讨议论
谢谢,这位朋友的关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1-7 19:44 编辑
ab11bc 发表于 2021-11-7 19:09
谢谢这位朋友关注
引;周易八卦其实,周易是周易、八卦是八卦,他们不是一回事
1;周易,一般说来 ...

君能否开一卦,算算小鲜肉文明之后是什么文化现象。

有旅游广告:远离城市的喧嚣,到大自然中寻求一比宁静。
君看算不算是有回归山林的动向。
既然城市文明已经让人感到不安宁了,那回归山林的动向丛林法则会不会抬头呀。
(注:有说导弹是什么人的脊梁,也有说弹弹可以增加凝聚力)

让大家看看,你讲这些怎么应用呀。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
,,,:学了就要用,搞好思想革命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8 05: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范畴之间都是普遍联系成范畴体系。中庸质文的心性范畴,与其礼义言行规范目标的义利范畴联接,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与“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天下义利范畴联接。“立人之道曰义”,道德人文的类之本,仁义人道率循天道的心性理则,质文心性的“文”要素,成之者性的日新盛德;“生人之用曰利”,天道物物的生之本,循物理两大理则的天人诚道。“易简立本”的仁礼客体,人事级能结构的阴阳天道,便有乾易知与坤简能的道建阴阳,人事职能结构的易简定位,名利范畴的“名”范畴,也是立人之道的名义范畴,任用贤能的德才素质定位;“易简之善配至德”的仁礼主体,心性能动结构的刚柔地道,便有乾刚健与坤柔顺的乾坤道行,“刚柔文质,皆道之用也”的天道物物,名利范畴的“利”范畴,也是生之用的名实范畴。制名以责实,有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礼义言行规范,有实践实证的精深理论,探究利害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的相因之微。因天下义利客观存有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古今通义的“义利之际,其为别亦大”,防避一人之正义的“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以天下仁恕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的通于人而合于天,成于事而顺乎理之道,探究天下义利实践实证的所以然之理: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防避“一时之大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钟摆惯性,因一人正义的“未合于天”和“亏于道”,走向另一个极端求所谓“合于天”的善性,宋明理学的道德教条,道家的无为人生与世浮沉不伤生,佛门视实相为空境的幻化人生为慈悲;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合于道”,宋明理学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定夺的人事当然,道家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佛门生驻异灭的天道循环,都是弃天道元亨利贞运程,富有盛德的天下义利。也是弃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制名以责实,人事机制机会平等的易简理得。也是弃仁礼忠恕欲立欲达于名利所得的刚柔定性,淡薄名利,视利益为粪土的儒道佛的善性,也是宋明理学的人事当然,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的文史浮明。“出利入害,人用不生”,违反中庸理则的极端,文胜质的心性文史。另一个极端是质胜文的心性质野,也是官场贪腐的小人禽兽引发的流俗质野,“出义入利,人道不立”。在君主专制时代,对官场贪腐引发的流俗质野,都是疾恶如仇,惟独对文胜质的善性文史,“姑息养奸”,这就是船山称之为理论浮明的所以然,“报之以浮而‘浮明’生”。“‘浮明’者,道之大贼也。其麗于‘文’,则亦集形声以炫其荣华也。其麗于‘思’则亦穷纎曲以测夫幽隐也。以言乎‘恭’,则亦辨贞淫于末节以致戒也。以言乎‘让’,则亦揣物情之逆顺以弗悔也。恍惚之閒,若有见焉;窅寂之中,若有闻焉;介然之几,若有觉焉。高而亢之,登于九天;下而沈之,入于九渊;言之而不穷,引之而愈出”。从魏晋南北朝的儒道佛三教鼎立,到宋后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从儒道合流天道观起点的汉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义利分离,名实分离,到宋明理学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的体用分离,理欲分离的天下义利分离,“而于道之诚然者,相似以相离,相离以相毁”。官场贪腐引发的流俗质野,善恶之际的义判于几,礼崩乐坏的情淫欲滥;善性文史的理论浮明,是非之际的义判于几,“道之大贼”的遏欲情罪,“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停滞天道物物元亨利贞的生之本。“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失道于富有盛德的继善成性。“道之大贼”的理论浮明,“求明之害,尤烈于不明,亦至此哉”。然而,姑息养奸的理论浮明,从汉初的独尊儒术,孔儒初度异化的汉儒,到孔儒极度异化,主统学界的宋明理学,再到传续宋明理学内圣之道的现代新儒学,适应君主专制时代环境的理论浮明,成为阻碍中华文化复兴的善性文史,根深蒂固的文化烙印。正因为善性文史烙印的根深蒂固,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的传统心性文化根,近乎枯萎,扬中魂的文化复兴,促成传统心性文化根的枯木逢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8 05: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1-7 13:25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民国有国粹一词,,,,,,,宫斗戏婆媳大战小鲜肉。近来 ...

唐太宗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船山提出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预测神学,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会通古今义理,因人类社会有着不可易变,随着社会文化文明进程不而断深化的义理原则,方有哲学体系的抽象思维,方要探究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这就是萧萐父提出寻找古今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倡扬船山学的文化意义所在。研究学问,必要探究利害因果所以然之理的学问道,是探究形上導的“君师者,治之本”,形下器道生之本与类之本的矛盾辩证,即天下义利的尊德性学问道与道问学学问道。正如我所说到质文心性三类型,从史前社会的文多质少则为史,质多文少则为野,到孔子的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探究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现代社会重现的因果事实,难道不是共和国同辈人所经历见证?文革时代的文胜质则史,走到经济的崩溃边缘;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官场贪腐,小人禽兽引发的流俗质野,同样走到经济的崩溃边缘。“以古为镜”的会通古今通义,该要重温船山的天下仁恕理念,“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不是可以明晰文革的弊症?“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不是可以明晰改革开放后官场贪腐的弊症?难道不是违反中庸理则的两个极端?难道不是文史的心性社会,走到质野心性社会的钟摆惯性?若有正视社会现实的理论勇气,难道能不承认孔子中庸质文所蕴含的义利矛盾,即生之本与类之本的矛盾辩证!难道能不承认孔子中庸质文的义理深化,船山道建阴阳的体用中庸,健顺五常刚柔文质的天下义利。马哲唯物,依中哲的文化特点,我称谓心性唯物,“生之本”的“生人之用曰利”,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容有迹而音无方”,追求生活富裕的“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文革时代难道不是因违反心性唯物理则,走到文胜质的文史浮明?马哲辩证,依中哲的文化特点,我称谓心性辩证,“类之本”的“立人之道曰义”。因生之本与类之本的质文矛盾实在,探究顺乎物则的“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追求生活富裕的“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务必要探究共同富裕的“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心性辩证的“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官场贪腐引发的流俗质野社会,难道不是因违反心性辩证的矛盾理则,走到质胜文的流俗质野?船山预测神学的顺应人情物理数者,难道不是心性的辩证唯物?马哲辩证唯物理论可以正确理解得逻辑原真,若以老子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宋明理学天理浑然定夺人事当然去理解马哲辩证唯物,必然是曲解和异化。其实,对孔儒经典的理解同样存在脉理传承的正道与误道。基础理论就是对范畴意涵的正确理解。中庸质文与体用中庸的刚柔文质,内存辩证唯物原理,仁礼忠恕的相连范畴,同样如是。仁义范畴,是仁心主持与义者宜也的组合范畴,焉有辩证关系?仁义与礼义逻辑联接的忠恕之道,从史前社会合群明分的人类本性,进入到仁心统同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礼义明分性命分殊的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方是辩证唯物原理的仁礼概念,哲学抽象的古今义理。对哲学范畴的理解不精准,“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结果:“道之大贼”,理论浮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