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青竹大哥

[先秦诸子] 孔子的“大过”是什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4: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88# 唐启正
1、你的连结http://www.gxfxwh.com/thread-17533-1-1.html并没有谈到易字 。

青竹给出这个链接,只是让你知道,许慎关于字形的解析错误并不罕见,关于“易”的解析,请见楼下。

2、许慎因为秦始皇“书同文”之故,没能见到甲骨文与金文,对于字形的解构只能依据被严重整形的小篆,所以错误是很多的。
【许慎说过自己是依据“被严重整形的小篆”——编了一个“易”字的么?你凭什么说许慎:"没能见到甲骨文与金文"?你有什么依据说许慎没有收集到大量的甲骨文和金文(相信那个时期的遗留物比现在多得多)?】

3、对于易字的解析,许慎为了迎合字义,甚至不惜发挥自己的想象,胡编了一个古字。
【不知道是许慎的学问精深严谨?还是青竹的学问精深严谨?】

等你对古文字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再来讨论这种问题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4: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麻烦唐老贴一个“日月上下结构的易字”的字形出来看看{: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启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7 15: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启正 于 2011-11-7 15:06 编辑
关于易字原始字形、字义的解析,请看青竹的小文:http://www.gxfxwh.com/thread-17140-1-1.html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7 14:38


网友zqc4124在你“学《易》当先知道易字的本义是什么”五楼的回复很好:《莊子·天下篇》言:“《易》以道陰陽。”帛書《易之義》首言:“《易》之義乎陰與陽。”

《易之義》“[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 13贊於神明而生占也參天兩地而義數也觀變於陰陽而立卦也發揮於剛柔而[生爻也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也窮理盡生而至於命[也將以順性命之]理也是故位14天之道曰陰與陽位地之道曰柔與剛位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財兩之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畫而爲章也天地定立[山澤通氣]火水相射雷風相薄八卦相庴數15往者順知來者逆故易達數也”

知乎知乎——此乃“易”之大义是也!

许慎之本“易”乃是主干,你之末“易”——俱为枝叶。

亏你学富五车……
提防著作等身,罪孽等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启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7 15: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麻烦唐老贴一个“日月上下结构的易字”的字形出来看看{:soso_e100:}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7 14:48


本是一番好心,想要做得尽善……
就因为网上找不出来这个字,以为青竹能耐——
算了,大家都不需要费心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5: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zqc4124在你“学《易》当先知道易字的本义是什么”五楼的回复很好:《莊子·天下篇》言:“《易》以道陰陽。”帛書《易之義》首言:“《易》之義乎陰與陽。”

《易之義》“[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 13行贊於 ...
唐启正 发表于 2011-11-7 15:02

1、“《易》以道陰陽。”、“《易》之義乎陰與陽。”,这只是后人所理解的《易》的主旨,而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易这个字的字形。
2、易这个字至少在商朝就造出来了,而《周易》在商朝的时候八字还没有一撇呢。所以,请勿本末倒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5: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是一番好心,想要做得尽善……
就因为网上找不出来这个字,以为青竹能耐——
算了,大家都不需要费心了。
唐启正 发表于 2011-11-7 15:11

自古至今都没有这样的易字,你能找到才怪。{: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启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7 15: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易》以道陰陽。”、“《易》之義乎陰與陽。”,这只是后人所理解的《易》的主旨,而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易这个字的字形。
2、易这个字至少在商朝就造出来了,而《周易》在商朝的时候八字还没有一撇呢。所以,请勿本末倒置。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7 15:23


那我到要请教:

你主楼推出:孔子所读的“易”——是《说文》所说的“易”,还是你专论中所说的“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启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7 15: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既然附不上,就不能怪人家不回答啦,是吧?

你也真是的,连个上日下月组成的甲骨文都没胆量造出来……是吧{:soso_e113:}


雪狼 发表于 2011-11-7 13:55


重新回去看看80楼,就因为你这德性——俺连你的老师一块儿得罪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5: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到要请教:

你主楼推出:孔子所读的“易”——是《说文》所说的“易”,还是你专论中所说的“易???”
唐启正 发表于 2011-11-7 15:48

本主题所引用的“五十以学易”中的“易”字,指代的是孔子所读的一部书——《易》。这部书经孔子重新编纂后,流传于世,此即《周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启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7 16: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主题所引用的“五十以学易”中的“易”字,指代的是孔子所读的一部书——《易》。这部书经孔子重新编纂后,流传于世,此即《周易》。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7 15:59


是啊——
你这个主题所引用的“五十以学易”中的“易”字,指代的是孔子所读的一部书——《易》。这部书经孔子重新编纂后,流传于世,此即《周易》。  

那么——请你好好思维琢磨:
这个《周易》的灵魂“易”——是《说文》所说的“易”,还是你专论中所说的“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6: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你连点基本的逻辑都不讲,跟你辩论真累。自己从头翻翻这帖子的来龙去脉吧,找个逻辑学老师帮你看看这里面你都有哪些有意无意的诡辩。

况且,哪有什么得罪之事。我跟青竹可称损友、可称兄弟、也可称师。

古人尚且知道能者为师,这论坛里可被我以师礼待之的人很多,比如江南达者、青竹、高老夫子、渔如是、招叔等等,哪像你,错了还死不承认,连自己四五层楼之前说过的话都不承认了,连自己刚刚说过的话都想一笔轻轻带过。

你的言论让青竹失望,根源在此。你以为我俩会结党营私吗?真是小人之心。

重新回去看看80楼,就因为你这德性——俺连你的老师一块儿得罪了!!!
唐启正 发表于 2011-11-7 15:54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启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7 17: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你的言论让青竹失望,根源在此。你以为我俩会结党营私吗?真是小人之心。雪狼 发表于 2011-11-7 16:31


呵呵,还说没有结党营私?
青竹一卡壳,这不是出来打烟幕弹来了吗?

如果我是青竹,看了97、100楼的追问——会惊出一身冷汗来的——
可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8: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不再来这里啦,免得你又找借口。

呵呵,还说没有结党营私?
青竹一卡壳,这不是出来打烟幕弹来了吗?

如果我是青竹,看了97、100楼的追问——会惊出一身冷汗来的——
可怜……
唐启正 发表于 2011-11-7 17:54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8: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大情绪呀,{:soso_e145:}{:soso_e146:}很形象{: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0: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你这个主题所引用的“五十以学易”中的“易”字,指代的是孔子所读的一部书——《易》。这部书经孔子重新编纂后,流传于世,此即《周易》。  

那么——请你好好思维琢磨:
这个《周易》的灵魂“易 ...
唐启正 发表于 2011-11-7 16:22

套用一下你的回帖方式:
那么——请你好好思维琢磨:
《说文》解释的易是什么意思,青竹解析的易又是什么意思,两者有何不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还说没有结党营私?
青竹一卡壳,这不是出来打烟幕弹来了吗?

如果我是青竹,看了97、100楼的追问——会惊出一身冷汗来的——
可怜……
唐启正 发表于 2011-11-7 17:54

不好意思,青竹因为下午有事,所以刚刚才看了老兄97、100楼的“追问”。
很抱歉,老兄所期待的冷汗青竹一点没出,问号倒是冒出了不少。
楼上已经象征性地问了一个,其他的就不想劳烦老兄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启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7 21: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启正 于 2011-11-7 21:15 编辑

【立此存照,以下是青竹专题文章中的“易”】
1#
打印
字体大小: tT  发表于 2011-10-20 18:14 | 只看该作者 [周易注解] 学《易》当先知道易字的本义是什么
相关搜索: 甲骨文, 创意, 汉语
.
     要想弄清楚“易”的本义,必须从甲、金文入手研究,仅凭篆体和楷体的易字是没办法了解古人造易字时的创意的。
  
下载 (40.16 KB)
2011-10-20 18:14

      上图是《汉语大字典》给出的各时期的易字字形截图。由图可知,甲骨文前六·四三·三是易字完整字形,前七·四·一及佚二三四是易字的简省字形。由前六·四三·三可以看出,易字的意象是把液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这个意象包含着如下几个意思:
      1、变易、变化。即随着授液容器中液体的流出,其中的液体会逐渐减少,而受液的容器中的液体则会因此逐渐增多。甲骨文的易字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意象,来表示事物的变化的。
      2、损与益。授液容器因液体流出,其中的液体会减损,而受液容器则会因此而增益。
      3、转移。表示授液容器中的部分乃至全部,转移到了受液容器中。
      4、赐予与承受。授液容器倒出液体,这就表示赐予;受液容器承接液体,这就表示承受。
      5、不易、守恒。授液、受液两个容器中的液体虽然会因转移而有损、益而的变化,但授液容器未转移的量(剩下液体的量)与已经转移的液体的量(受液容器增加液体的量)的总和总是保持不变,即一定量的液体,在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的过程中,其总量是守恒的。

      至于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则要由易字所在的文字链决定。
      综上,许慎释“易”为蜥蜴或从日从月象阴阳,这都是根据经过多次整形后的易字小篆体想象出来的,与甲骨文的易字本义无关。而郭沫若认为易字是益(溢)字的简化,显然是没有注意到甲骨文前六·四三·三这个易字的完整字形而得出的结论
。其实,只要注意到甲、金文中那些表示液体的短画是从内而外、自下而上地、动态且定向地流出,就可以知道这不是表示因为满而溢出的现象,因为如果是溢出,容器底部的液体是不流动的。


【立此存照,以下是许慎《说文》中的“易”】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字兴邦一字毁邦。孰是孰非,历史自有公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1: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此存照,以下是青竹专题文章中的“易”】
1#
打印
字体大小: tT  发表于 2011-10-20 18:14 | 只看该作者 [周易注解] 学《易》当先知道易字的本义是什么
相关搜索: 甲骨文, 创意, 汉语
.
     要想弄清楚 ...
唐启正 发表于 2011-11-7 21:13
【立此存照,以下是许慎《说文》中的“易”】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仅凭这一点,青竹就可以断言,老兄你根本就没看懂《说文》的解释,至少是断章取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23: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顾如 于 2011-11-7 23:26 编辑

文王教武王该怎么改朝换代呗。。

老子又有所发展。。只要一个瓶子。。在底部开个孔,抽水再撒回瓶子。。这就是我说的《老子》真义。。。

如果用两个瓶子,把两个瓶子底部用两个管子连起来了。。将单向的易,变成互易。。这就是阴阳。。


简单极了。。你们吵来吵去。。无非就这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23: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老唐的回帖。。顶楼是看不懂的。。你知道些字义但没有老唐那样开阔又综合的视野。。
我拿到一起一凑合,发现就那么简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09: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看看自己有什么大过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看看自己有什么大过吧
无名道 发表于 2011-11-8 09:48

帮孔子掩饰大过的人,其实是想掩饰自己的大过。
孔子自己都敢于坦承自己有大过,你的心地为何那么狭窄呢?{: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0: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孔子掩饰大过的人,其实是想掩饰自己的大过。
孔子自己都敢于坦承自己有大过,你的心地为何那么狭窄呢?{:soso_e100:}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8 10:02

哈哈,你的理解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反躬自省就是心地狭窄?反倒像您这样每天好为人师、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那个不对,这个不对,孔子那个大过这个大过的就是胸怀宽阔?

可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你的理解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反躬自省就是心地狭窄?反倒像您这样每天好为人师、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那个不对,这个不对,孔子那个大过这个大过的就是胸怀宽阔?

可笑。
无名道 发表于 2011-11-8 10:22

站在迷信的立场看他人的学术研究,恐怕不仅仅是可笑吧?{: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0: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懂易经吗?孔子是学习易的时候说此言,既然你不懂易经,就不要断章取义,乱解什么大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9: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懂易经吗?孔子是学习易的时候说此言,既然你不懂易经,就不要断章取义,乱解什么大过。
无名道 发表于 2011-11-8 10:44

1、懂易经的标准是什么?
2、无名道 兄以什么判断青竹或楼上诸兄不懂易经?
3、青竹或楼上诸兄哪里“断章取义,乱解什么大过”,烦请无名道兄予以一一指出。{: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08: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1、懂易经的标准是什么?
2、无名道 兄以什么判断青竹或楼上诸兄不懂易经?
3、青竹或楼上诸兄哪里“断章取义,乱解什么大过”,烦请无名道兄予以一一指出。{:soso_e100:}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8 19:37

1、既然你不知道懂易经的标准,就说明你的确不懂易经;
2、你乱解孔子的大过,说明你不懂大过之卦,也证明你不懂易经,与楼上诸兄无关;
3、回答同2。
雪狼的观点基本是实事求是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08: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7# 无名道
1、既然你不知道懂易经的标准,就说明你的确不懂易经;

你没有说出“懂易经”的标准,无非是:
1、你自己也不清楚这个标准,而你对他人的评判只是基于你自己的主观好恶。
2、你虽然一个大致的判断标准,但你没有信心将这个标准摆在桌面上,因为你害怕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2、你乱解孔子的大过,说明你不懂大过之卦,也证明你不懂易经,与楼上诸兄无关;

青竹还从来没有解释过孔子的大过,倒是你自己牵强地认为孔子话中的“大过”指的是大过卦。
3、回答同2。

既然列举不出来,就最好不要信口胡言。

一切以自我的意念、好恶为标准,这是学者的大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08: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117# 无名道

你没有说出“懂易经”的标准,无非是:
1、你自己也不清楚这个标准,而你对他人的评判只是基于你自己的主观好恶。
2、你虽然一个大致的判断标准,但你没有信心将这个标准摆在桌面上,因为你害怕得 ...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1-9 08:48


好为人师乃人之大患,你正在犯此大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09: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为人师乃人之大患,你正在犯此大忌。
无名道 发表于 2011-11-9 08:55

你这不正在好为人师吗?{:soso_e100:}
而且,你这是以教化为目的的言教,其危害更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