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首页 国学投稿 学术论文 查看内容

知北游:傳本《歸藏》輯校

2014-1-20 22:30| 发布者: 国学复兴网| 查看: 14609| 评论: 0|原作者: 王宁|来自: 国学复兴网

傳本《歸藏》輯校


王宁


  要:傳本《歸藏》是晋代汲冢中出土易學類文獻的彙編,宋代佚失,後世學者頗有疑之爲僞書者,1993湖北江陵王家台又出土秦簡本始證其確爲先秦古書。清代學者有數個輯本,然多有舛誤和遺漏,本文乃在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和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二輯本的基礎上,重新搜檢古籍所引,幷參閱秦簡本輯錄校正,訂訛補缺,力求完備,冀對易學研究和秦簡本《歸藏》之整理有所助焉。


關鍵詞:歸藏;周易;汲冢;輯校;

 

The collecetion and collate on the book Gui Cang hadded down

                                 

Wang Ning

 

Abstract:The book Gui Cang is a Complication of literature about the resreach on The book of Change unearthed at the tomb of Ji in Jin dynasty.But unfortunately it was lost in Song dynasty.Afterwards,Because of the lost of this book,most scholars consider that it is a counterfeit book.An inspiring discovery that an edition written by bamboo slips in Qin dynasty unearthed at Wang Jiatai of Jiangling,Hubei in 1993,which proved it to be a book indeed written in pre-Qin dynasty.Furthermore,There exists many editions by Qing scholars,but some of them are mistaken and omitted.On the base of the edition The collection of lost books in Yu Han villa by Ma Guohan and the edition The collection of literary works before Wei and Jin Dynasty by Yan Kejun,This Article renew the research of the quotation in old literatures and use the edition written by bamboo slips in Qin dynasty for reference.I try my best to correct the mistake and recruit the content which were omitted,and I hope it will be of great use to the reseach on the knowledge of Change and the collation to the edition of Gui cang written by bamboo slips in Qin dynasty.

KeywordsGui cang ,The book of Change, the Grave in Ji, Collecte and Collate


.引言

《歸藏》,傳爲三之一,本文所言的“傳本《歸藏》”是相對於出土於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中的秦簡本《歸藏》而言。《漢書·藝文志》無《歸藏》,直到了晋代才出現,《隋書·經籍志》著錄十三卷,晋太尉參軍薛貞注,:“《歸藏》漢初已亡,按晉《中經》有之,惟載筮,不似聖人之旨。”舊、新《唐書·藝文志》著錄與《隋志》卷數同,而爲北齊司馬膺注。到了宋代,此書只有薛貞注本,而且已殘缺,只剩下了《初經》、《齊母經》、《本蓍篇》三篇,宋代王堯臣等撰《崇文總目》卷一《易類》曰:“《歸藏》三卷,晉太尉參軍薛正(貞)注。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經》、《齊母》、《本蓍》三篇,文多闕亂,不可詳解。”李過《西溪易說·原序》曰:“三易首卦,先儒議論不同。薛氏注《歸藏》以爲商《易》首坤,自立道以來序合如此。”是李過看到的也是薛貞的注本,司馬膺注本沒流傳下來。不過,在《唐志》裏已經沒有薛貞的注本了,只有司馬膺注本,到了宋代的這個殘缺本很懷疑也是司馬膺注本,被誤認爲是薛貞注本。
    《隋志》說晋《中經》裏有《歸藏》,而《中經》中有一部分是西晉武帝太康年間在汲郡(今河南汲縣)魏安釐王墓出土的戰國竹簡書,《隋志》中說《歸藏》漢初已經亡佚,到了晉代的《中經》中又有了,很明顯這個《歸藏》是汲塚的出土文獻。據《晉書·束皙傳》所記,這些出土的竹書中有《易經》二篇、《易陰陽卦》二篇、《卦下易經》一篇、《公孫段》二篇、《師春》一篇等易學作品,其中《易陰陽卦》是“與《周易》略同,繇辭則异”,郭沫若認爲:“晋的《中經》所著錄的都是汲冢的出品。《晉書·荀勗傳》上說:‘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詔勗撰述之,以爲《中經》,列在秘書。’據此可以知道所謂《歸藏易》不外是有荀勗對于《易繇陰陽卦》所賦與的擬名。……荀勗得到了《易繇陰陽卦》,便任意把它擬定爲《歸藏》罷了。”[1]但是《隋志》著錄的《歸藏》是十三卷,這麽大部頭,不可能只是《易陰陽卦》二篇,筆者認爲《歸藏》十三卷應該是汲冢中出土的幾種古易書的合編,其中有《易陰陽卦》,也有《卦下易經》、《公孫段》、《師春》等,[2] 另外還應該有一些不知名的易書,因爲《束傳》裏說除了那些知道名題的古書之外,還有“雜書十九篇”,另有“七篇簡書折壞,不識名題”,這些雜書、無名書裏應該也有易學著作。正因爲是好幾種易書的合編,所以才能達到十三卷之巨,所以傳本《歸藏》應該是汲冢出土易學古書的一鍋大雜燴。
    宋代以後,殘缺的《初經》等三篇亦亡佚,清代學者從經籍傳注的引述中鈎稽逸文輯錄成篇,我們才能從這些輯本中看到一部分《歸藏》文字。目前能知道的《歸藏》輯本,據《古佚書輯本目錄》統計,有王謨《漢魏遺書鈔》本、王朝璖《十三經拾遺》本、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本、洪頤煊《經典集林》本、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本(此本乃在朱彝尊《經義考》所輯佚文的基礎上校補而成)、《一瓻筆存》本、觀頮道人《閏竹居叢書》本等,認爲馬國翰輯本“較他家輯本爲備”。[3]但是馬輯本中也多有訛誤和疏漏,倒是嚴可均輯本雖然不如馬本詳備,但文字較爲精審準確。實際上,各家輯本都不完備,需要進一步校理。現在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簡本《歸藏》出土,雖然其內容只是傳本《歸藏》中的一部分,但對校理傳本《歸藏》提供了新的翔實材料;同時,對傳本《歸藏》做全面的校訂,對秦簡本《歸藏》的研究也是大有幫助,二者互證,可以解决許多疑難問題。故筆者不揣淺陋,擬對傳本《歸藏》重做輯校,訂誤補缺,冀能對同好有一助焉。

.正文

   


1.本文用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本爲底本,文中稱“馬本”;參校以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輯本文中稱“嚴本”)和王謨《漢魏遺書鈔》輯本;馬國翰注文、案文稱“馬曰”,嚴可均語稱“嚴曰”,王謨語稱“王謨曰”。筆者的校語稱“寧曰”,均用○間隔開。

2.對馬本輯錄的篇章和文字次序根據情况重新做了調整,同時參考各書對佚文進行核對校正。

3.《歸藏》正文用號字加黑,薛貞(或司馬膺)注文用五號字加黑。對同一條內容而文字不同的佚文一幷列出,加※標識;缺文用囗標識;根據文意和文例補出的文字加[]標識。

4.本文只對傳本內容進行輯錄校理,秦簡本的內容正文不予收錄,僅作校訂的參考。

5.本文所用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秦簡本《歸藏》是據王明欽《試論〈歸藏〉的幾個問題》、《王家台秦墓竹簡概述》二文中公布的部分釋文,[4]文中稱“秦簡本”。

……………………………………………………………………………………………………………

[1] 郭沫若全集》歷史編1《青銅時代·周易之製作時代》人民出版社19829389頁。

[2]王寧〈歸藏篇目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2年第2

[3]孫啓治、陳建華編《古佚書輯本目錄(附考證)》 中華書局1997817-18頁。

[4]王明欽:〈試論〈歸藏〉的幾個問題〉,《一劍集》,中國婦女出版社1996年,101-112;王明欽:〈王家台秦墓竹簡概述〉,北京大學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年。後收入艾蘭、邢文編《新出簡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26-49頁。



 

晉·薛貞

 

寧按:《歸藏》或稱《歸藏易》、《歸藏經》、《易歸藏》,《隋志》著錄十三卷,現在能知道的篇章是《初經》、《齊母經》、《鄭母經》、《啓筮經》、《本蓍篇》五篇,依次輯錄,不明篇章者列入“遺爻逸文”。

 

一、歸藏·初經


薛貞注:昔神農氏既重爲六十四卦,而《初經》更本包犧八卦成列而六十四具焉,神農氏因之也。寧按:朱震《漢上易傳·卦圖卷上》曰:“《歸藏·初經》者,伏羲初畫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經:初乾、初(坤)、初艮、初兌、初犖(坎)、初離、初釐(震)、初巽,卦皆六畫,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薛氏曰:‘昔神農氏既重爲六十四卦,而《初經》更本包犧八卦成列而六十四具焉,神農氏因之也。’”其所謂“薛氏”即指薛貞。又《叢說》曰:“考之《歸藏》之書,其《初經》者,庖羲氏之本旨也,卦有初乾、初(坤也)、初艮、初兌、初犖(坎也)、初離、初釐(震也)、初巽八卦,其卦皆六畫。《周禮·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四。’所謂‘經卦’,則《初經》之卦也。”李過《西溪易說·原序》曰:“夏后氏《連山易》不可得而見,商人《歸藏易》今行于世者,其經卦有八,重卦已有六十四。經卦八謂坎爲犖,犖者勞也,以萬物勞乎坎也。謂震爲釐,釐者理也,以帝出乎震,萬物所始條理也。餘六卦同。”按:《初經》卦名與《齊母經》同,疑此二者本出自一書,是整理汲冢竹書者將其中的八純卦拿出來單列而成爲《初經》。

1.初乾○馬曰:寶《周禮注》、朱震《易叢說》其爭言。馬曰:李過《西溪易說》、胡一桂《周易啓蒙翼傳》。○寧按:朱震、李過所引《初經》均以乾為首,唯羅苹《路史》卷十四《疏紀·黃帝紀上》注引作“初坤、初乾、初離、初坎、初兌、初艮、初巽、初震”,以“坤”為首,卦名與今本《周易》同。《周易啓蒙翼傳》引自李西溪《易解序説》,即《西溪易說》,其源一也(下同)。

2.馬曰:寶《周禮注》,朱震曰坤。○寧按:《西溪易說·原序》引仍作“坤”,幷指出《歸藏》之八經卦中坎作“犖”、震作“釐”,云“餘六卦同”,可見李過所見的《歸藏·初經》是作“坤”的。朱震《漢上易傳·卦圖上》引作“”,馬國翰輯作“奭”,非。《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等幷引作“”,云“見《歸藏易》”。《康熙字典·土部·坤》下注云:“別作。”《六書通》引奇字“貴”和第二文形同,而第四個文字與“貴”之篆文“”形同;《汗簡》引《碧落文》坤字作“”,則知三字均此古文之隸定,當即“臾”字,亦即古文“蕢”字,《歸藏》殆以“蕢”爲“坤”,蕢、坤同溪母雙聲、微文對轉叠韵,爲音近假借,後更訛爲“貴”。“”字據《汗簡》引《華岳碑》文作“”,云:“神,亦坤字。出《華岳碑》。”乃以“神”爲“坤”。《經典釋文》(下簡稱《釋文》):“坤,本又作巛,巛,今字也”是今文作“巛”,帛書《周易》作“川”,《歸藏》作“臾”,皆不作“坤”。“坤”字見中古文《易》,恐晚出之字。《汗簡》卷中之一第三《日部》引《碧落文》“昆”字作“”;《古文四聲韵》卷一《上平聲·魂第二十四》引《碧落文》作“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